摘 要:三聯書店自創立以來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品格與品質,其書籍設計以獨特的人文氣質和清新雅致的設計風格體現了整體之美,與三聯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品位相契合,得到了讀者的心理認同。本文通過對三聯書籍的人文氣質和整體設計的美感解析,從內容、形式、讀者的關系角度,強調了書籍設計中如何通過文化內涵和空間形態來突出書籍的整體美感,從而實現讀者的心理認同,提升圖書品牌價值。
關鍵詞:三聯書籍設計;人文氣質;整體美
氣質是人的一種心理特性,是人的心理活動中一個穩定的動力特征。氣質的表現是由內而外的,內外兼修塑造氣質之美。書籍的氣質是書籍帶給人們的心理感受,從圖書內容本身到外在裝幀形式整體傳達出的一種精神風貌,因此可以說書籍的氣質是書籍整體美的體現。三聯書店作為歷史悠久的品牌出版社,自創立以來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品格與品質,塑造了三聯文化品牌。三聯的書籍設計風格自成一派,總體風格突出:封面儒雅、潔凈,天頭地腳空闊,使讀者有回旋余地;勒口或書之末頁總有書目出現,方便讀者查詢;印制質量精良考究。一直堅持著人文和深度這一根本,是三聯書籍設計未流于俗套,領行業之先,為讀者所認同的關鍵。三聯書店的書籍設計以獨特的人文氣質和清新雅致的設計風格,與三聯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品位相契合,以三聯書籍的整體之美,得到了讀者的心理認同。
1 內容、形式、讀者的融合形成三聯書籍設計的人文氣質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自創立以來至今,以“竭誠為讀者服務”為宗旨,以提供知識養分,關注社會問題,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為己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現代和傳統審美觀念不斷更替的過程中,三聯堅持以文化傳承和精神生產為目的,實現了出版品牌應該具有的審美品格和價值取向。三聯書店的出版特色是以人文社科類圖書為目標市場,以學術文化類圖書為出版方向,所面向的讀者群體多是以閱讀為基本需要的中高層知識分子。因此在圖書選題和書籍設計的整個流程中,三聯堅持自身的出版理念,將圖書內容與形式融合到“文化”這一核心方向中來。對不同類別的圖書,都以文化的視角來挖掘其內在價值,在設計中突出文化內涵。目前,三聯出版的圖書分為學術、文化、大眾讀物、LP 旅行指南產品這樣幾個板塊。與其他出版社不同的是,三聯在圖書板塊的劃分中不是按學科劃分的,而是按照讀者層次劃分的,不同的板塊服務不同的讀者群體,這樣三聯就實現了從小眾到大眾的讀者群的覆蓋。三聯書店在不同種類的書籍設計上應用不同的策略,學術性、專業性強的書籍一般封面和版式設計都會相對輕松、疏朗,使讀者易于閱讀,同時緩解了因學術著作的難于理解而給讀者帶來的閱讀壓力。而針對內容相對通俗易懂的大眾讀物,三聯的風格又趨于學術感,和嚴肅性,目的是通過書籍設計的文化感使讀者感受到書籍內容里的文化內涵。例如,三聯出版的美術類圖書,就會區別于專業美術出版社的專業性,在書籍設計風格中凸顯文化的內涵。
圖書的內容是圖書產品的核心,書籍設計是圖書產品的形式。精美的設計,精良的紙張與裝訂工藝,給讀者以美的讀書體驗。圖書產品的內容和形式中都體現了出版社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形象,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可以使讀者準確把握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在書籍設計中,設計理念與設計形式都應符合圖書的內容,通過視覺形象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圖書的內容與思想。圖書產品是直接作用于讀者的精神世界,因此作為圖書的消費主體,讀者的群體特性、需求、審美及價值取向也應被融入書籍設計之中。實現書籍設計形式、圖書內容和讀者的高度融合,才可稱之為優秀書籍設計作品。
2 文化內涵與空間形態展現三聯書籍整體之美
精美的圖書之所以令人賞心悅目,是通過書籍的整體美感讓讀者從形式和內容里感受到愉悅和共鳴。書籍裝幀設計作為書籍內容的外在的表現形式,其作用是激發讀者的審美意識,從而滿足讀者的心理需求。書籍裝幀的美感主要來自于人的視覺、觸覺等各個感覺器官的綜合體驗,是以人的視覺為主,各個感覺相綜合進行審美判斷的結果。因此書籍設計整體美是貫穿于各局部之間,在動態中展現的。人在翻閱圖書時,翻閱動作的輕重緩急,封面、扉頁、正文之間產生的色彩跳躍與圖像節奏,都能產生動態與節奏之美。這種由空間形態營造的審美氣氛與書籍內容交相呼應,就會給讀者以整體和諧的美感享受。三聯的書籍設計注重整體的和諧美與文化內涵的個性之美相關照,三聯的書籍設計中大都傾注了創作者的情感,情感的表達需要通過激發設計者的創作靈感來實現,而靈感來源于對美的把握。因此如果從理性角度來分析美的形式意蘊,就能了解三聯的書籍設計是如何通過內涵與外延構筑整體形象的。
(1)形式意味。
優秀的出版品牌,其形式美是有意味的,這種形式美的意味可以帶給讀者一個與書籍內容相適應的閱讀環境。從平面角度,封面、封底、書脊、內文版式等形式要素,都應具備自身獨特的形式意味,并與書籍的立體形態,如裝訂形式,函套的形式等,共同構成了書籍的整體設計形式美。真正美的形式是根據內容、按照規律和諧排列的一個整體,具體而言,書籍設計中封面以何種形式結構,或橫豎,或方圓,或多元結合;點、線、面、色彩等元素以何種方式組織關系,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色彩節奏等等,這些都構成了書籍設計的形式意味。這些看似獨立的形式意味會受到心理、社會與歷史、民族審美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書籍設計中應更好的調動“形式”的力量,使其與心靈相通,與社會相適。
三聯作為一個出版品牌,其形式美之所以會被人感知到意味,是因為其書籍設計對書籍內容的積淀。三聯的書籍設計與內容保持一致,同時兼顧市場、營銷及內文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針對中高層知識分子讀者群體的特性,以這個群體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習慣為出發點,通過具有形式意味的書籍設計來增加出版品牌的附加值。例如楊絳的《我們仨》是三聯出版的以人文風格主導設計的典范。整本書的編輯和設計工作都始終貫徹了“我們仨”這個主題,以更好地將一家三口相互溫暖的珍貴情感傳達給讀者,整本書的封面樸素、單純,與楊先生整本書的文字基調相協調,使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書籍設計的形式意味雖然依附于內容,但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獨立性:獨特的形式語言、形式法則、處理手法等,并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這也使形式美的內涵不斷地豐富起來。三聯的書籍設計形式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以形式上的更新來適應內容的變化,實現了技術和審美的完美結合,是三聯出版文化品牌發展的關鍵因素。
(2)意蘊之美。
書籍裝幀的意蘊美是一種高層次的美感,是神韻的表達。意蘊是無形的,但同時它又是建立在形與色這些“有形”的基礎之上。書籍設計的意蘊之美是需要設計者在書籍當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并通過藝術表現達到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書籍設計中的意蘊相比看得見的形式來說,顯得更深遠,但這種深遠又是通過形式、內容和整體形態等表達出來的,書籍設計的美感也是通過形態、內容、意蘊三者的融會相通,共同表達出來的。
三聯的書籍設計風格的形成也得益于其對于意蘊的表達。意蘊的表達受到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的影響。就主觀層面而言,三聯的美術編輯和書籍設計者以設計為愛好,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自然的傾注了個人的情感,做到了物我兩忘,表達出作品無形的神韻;從客觀層面,三聯的編輯思想、出版
理念、市場定位等客觀因素又對設計者的主觀表達作了限定,深刻的表現出三聯書籍獨有的人文氣質。在主客觀兩方面的作用下,三聯書籍設計的意蘊之美得以展現,藝術品格得以確立。在不同的時期三聯的裝幀設計所呈現出的形式意味與文化意蘊,恰恰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形態,文化形態和審美形態,因此在審美共性上得到了認同。同時又在書籍的整體形式中努力傳承和彰顯三聯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風格特征,并長期堅守。這就形成了三聯書籍設計在每個時期,既有創新又達到了統一的視覺感受。
3 結語
書籍是一個多層的空間形態,多層性的書籍設計是由表及里、層層深入,漸入佳境,要求設計者把精美的封面、勒口、內封、環襯、扉頁、每頁正文直至封底,在書籍翻閱的動態中依次展現在讀者眼前。書籍設計通過對整體空間美感的營造,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然的產生了聯想、記憶等心理活動。讀者可以針對不同的視覺元素,如圖像、色彩、文字等的個性特征,來進行識別和記憶。如果視覺空間的營造與書籍的內容達到渾然一體,就可以使讀者在閱讀的時間跨度中產生愉悅的心理反應,從而強化記憶。如果這種體驗是有固定規律可循,讀者就會將視覺元素與某一種書籍內容自行的關聯在一起。三聯的書籍設計一直致力于視覺元素同書籍內容相關聯,從而發揮三聯圖書的個性特征和文化選題定位。通過長久保持這一特征和定位,使三聯形成了獨立的品牌風格,從而加深消費者對三聯書籍特征的永久記憶,提升了三聯的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鄧中和.書籍裝幀創意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3] 鄒凱.守望家園[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4] 李昕.圖書出版的思路和選題創新——以三聯書店多年堅持的出版理念和實踐為例[J].中國出版,2010(10).
[5] 汪家明.美術文化類圖書出版淺議——以三聯書店為例[J].編輯學刊,2011(11).
作者簡介:卜祥維(1980—),女,內蒙古通遼人,碩士,內蒙古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