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日古楞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環(huán)節(jié),赤峰市巴林左旗聚焦“四風”,立足“三個圍繞”,開展“三個反思”,力求在解決“三個問題”上見成效。
圍繞“為了誰”,反思“我離群眾有多遠”,力求在解決脫離群眾問題上見成效。“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是黨的群眾路線對“為了誰”的最好回答。然而,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高高在上,不察民情,不辦實事,甚至搞特權,耍霸道,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巴林左旗立足“為了誰”,組織黨員干部就“我離群眾有多遠”進行深刻反思,開展了“進百姓家、說百姓話、解百姓難——向我看齊”貼心行動,讓黨員干部真正“融”到群眾中間,通過聯(lián)系群眾反思價值追求與群眾觀點有多遠,通過服務群眾反思能力素質與群眾期盼有多遠,通過引導群眾反思工作作風與群眾要求有多遠,真正在思想上弄清“為了誰”, 增強 “羊跪乳、鴉反哺”的公仆感。全旗所有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與嘎查村(社區(qū))結成了173個幫扶對子,聯(lián)系貧困戶3800戶,下派32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到相對后進嘎查村、非公經(jīng)濟組織擔任黨建指導員;在旗級層面建立了綜合服務行政審批大廳,在各蘇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立便民服務室13個,在嘎查村(社區(qū))組建便民服務點365處,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維穩(wěn)等領域組建各類服務組織640個。
圍繞“依靠誰”,反思“我與群眾哪不同”,力求在解決消極腐敗問題上見成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的偉大實踐作為工作的動力源泉”,是黨的群眾路線對“依靠誰”的最好詮釋。但是,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由于地位和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官本位意識滋生,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在“位子”、“輪子”、“梯子”、“局子”中迷失了自我,消極腐敗現(xiàn)象日益凸顯。巴林左旗立足“依靠誰”,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就“我與群眾哪不同”進行深刻反思,開展了“正風肅紀見行動——以我為標”放心行動,讓黨員干部真正“落”到群眾中間,通過檢查思想作風反思權力義務與群眾哪不同,通過檢查工作作風反思職責分工與群眾哪不同,通過檢查生活作風反思身份地位與群眾哪不同。真正在理念上厘清 “依靠誰”,強化“政權在手未必人心在握”的憂患感。2013年以來,全旗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85項,合并13項,減幅達44.2%;清理超標辦公用房81間、面積7121平方米,封存處理超標公務用車9輛,2013年全旗“三公經(jīng)費”下降17%;對違反八項規(guī)定的13名干部進行了實名通報,19名違紀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誡勉談話49人次,約談76人次。
圍繞“我是誰”,反思“我為群眾能做啥”,力求在解決能力不足問題上見成效。“視群眾為親人,把群眾當主人,始終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黨的群眾路線給“我是誰”的最好注解。但是,隨著群眾多樣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一些黨員干部患上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綜合征”,“本領恐慌”的問題日益突出。巴林左旗立足“我是誰”,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就“我為群眾能做啥”進行深刻反思,實施了“干部下鄉(xiāng)惠民生——檢我業(yè)績”暖心行動,讓全旗黨員干部真正“走”到群眾中間,通過結對共建反思立足本職能為群眾做啥,通過扶貧濟困反思回報社會能為群眾做啥,通過排憂解難反思順應形勢能為群眾做啥,真正在意識深處認清 “我是誰”,強化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的親民感。2013年,全旗民生項目投入達到15億元,占財政支出總額的65%,2014年又確定了9大類66個具體項目,預計總投資達16.97億元;創(chuàng)新實施了“杠桿式”扶貧開發(fā)模式,撬動金融資本放大扶貧資金投入規(guī)模,全旗1.1萬名貧困人口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強化教育布局調整,全旗學校由72所調整為34所,形成了“城區(qū)辦中學、蘇木鄉(xiāng)鎮(zhèn)辦寄宿制小學、嘎查村辦學前教育”的辦學格局。
(作者系赤峰市巴林左旗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本欄編輯/胡麗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