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中澤
我生長在科爾沁草原,接觸最多的就是牛羊和養畜戶。我從小就喜歡動物,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一個研究動物的專家。1980年高考前填報志愿,那時的報考表一表分三檔,本科、大專、中專,我毫不猶豫地全部填報了農業院校的畜牧獸醫專業。隨后激烈的高考、焦灼的等待,錄取通知書來了,“畜牧專業”四個字分外顯眼,它意味著我邁出了夢想的第一步。大學期間,我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畜牧知識,也在畢業后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畜牧工作者,從此和畜牧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參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畜牧業所涉及的知識遠不只課堂里的那么簡單,想干好工作,要實現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抓住一切機會向老畜牧師求教,親自動手,勤于實踐操作,并爭取到去大專院校深造的機會。漸漸地我能夠獨立操作了,1987年晉升為助理畜牧師,雖然只是初級職稱,但我內心里也好一陣“臭美”,這更加堅定了我扎扎實實服務牧民的夢想。
1986年,興安細毛羊育種工作繼續進行,組織上看我干工作還“像那么回事兒”,就讓我進入了項目組。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提高自己的絕好機會,選種、育種、人工受精、優化飼養、接羔保育、采測毛樣,我干得有滋有味,就好像自己是一個育種專家。那時候羊毛在市場上十分看好,養羊戶很喜歡細毛羊,也盼望我們早日培育出新品種,都很配合育種工作。1991年興安細毛羊被自治區正式命名,我也榮幸地獲得了育種工作一等獎。
為養畜戶服務的確很辛苦,但也是一種難得的快樂。奶牛冷配改良、難產救助是經常要起五更爬半夜的,因為這種工作時間性很強,拖延不得。每當看到奶牛戶那期待的眼神、焦急的表情,我就顧不得疲憊的身體了,盡我所知和所能解決好他們的問題是我作為一名畜牧工作者該盡的責任。隨著國家、自治區的惠農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畜牧工作也越來越被牧戶看重。畜牧工作者給牧民處理好一頭不孕牛或整復一例嚴重的胎位不正,能挽回不少經濟損失,我自己有成就感,他們更是抑制不住地欣喜和感激。他們太需要專業服務人員了,被需要的過程成了我圓服務夢的美好體驗。
2009年我被晉升為高級畜牧師,這次我著實“美”了好一陣子,這又為我圓服務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我更加清楚,職稱并不能代表一切,想要更好為農牧戶服務,靠得是滿腔的激情和高超的技能。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我會繼續走進牛群羊群,做一名讓農牧民喜愛的畜牧工作者。
(作者單位:興安盟科右前旗家畜改良工作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