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賦予了新的定位,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歸根到底是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實現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群眾有許多新要求、新期待。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順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實事求是”在我們黨的工作路線中的集中反映。從群眾中來,就是要時刻關注群眾生產、生活、利益、經驗和訴求,從而獲得制定政策、作出決策的依據。到群眾中去,就是要把政策和決策放到群眾的實踐中去檢驗,對了的就堅持,不足的就完善,錯了的就糾正。各級黨員干部要堅持到群眾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多、矛盾最集中、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打開局面,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現階段黨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破解發展難題,實現改革攻堅,就要善于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群眾的創造性。
轉變作風凝聚民心。作風建設是黨的生命工程,其核心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建設服務型黨組織,一是在作風轉變上,要建強黨組織帶頭人隊伍,選優訓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為著力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注入強大活力。以提升服務能力為基礎,以分類構建服務平臺、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核心,打造一支黨員骨干隊伍。在思想教育上,要實現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覆蓋”。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把服務群眾作為根本價值取向,自覺在感情上貼近群眾、思想上尊重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二是實現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建好用好政務服務平臺、黨員遠程教育平臺,完善一站式服務、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網絡式服務,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落實基層群眾的評議權、監督權,促進黨員改進作風、組織提升效能。三是堅持服務群眾機制常態化。堅持科學化實踐、規律化總結、品牌化推行,著力構建高效管用的長效服務群眾機制。
夯實服務群眾基礎。黨的根基在基層,不管形勢怎么變化,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服務基層就要筑牢為民服務保障,要強化陣地建設,增強服務功能;強化集體經濟發展,增強服務能力;強化激勵保障,增強服務動力。基層是社會的縮影,一線是矛盾的焦點。要優化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向基層聚集,引導各種資源向農村牧區流動,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確保基層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夯實黨組織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基礎。服務基層,重點在于創新社會治理、創新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強為民服務能力、社會治理能力。服務基層,路徑在于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把整合資源作為統籌城鄉的重要抓手,突破以往“小而全”的資源配置方式,促進城鄉黨建資源向“區域統籌、互通共享”方式轉變。我們要結合自治區實際,進一步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農村牧區互幫互助機制,通過組織聯建、信息聯通、工作聯動、人才聯合、困難聯扶,實現城鄉經濟發展與黨建工作統籌聯動。服務基層,關鍵在于落實黨建責任制,我們要完善黨代表任期制、黨代會常任制,尊重群眾主體地位,保障黨員合法權益。服務基層,要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協調、行業系統具體指導、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黨建工作主體明晰、運行順暢、落實到位。
思考題:
1、 在新形勢下, 怎樣堅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 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本欄編輯/東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