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清

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明確提出“著力壯大縣域經濟”,科右前旗在貫徹落實中,從“實”字抓起。著力發展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能源、重化工、礦產冶金、非資源型經濟五大板塊,充分體現了科右前旗從自身資源稟賦和實際情況出發,發展特色縣域經濟的思路和目標。
發展縣域經濟的構想要突出“實”
縣域經濟是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的必然過程。科右前旗是農牧業大旗,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形成規模農牧業,就得從“實”字抓起,抓好農牧業產業化,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為一體的產業鏈條,與市場接軌,達到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目的。依據旗域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工業,實現城鎮經濟與農村經濟的有機結合,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的有機結合也是抓好縣域經濟的節點。
縣域經濟是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經濟格局。旗委、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國貧旗、大興安嶺南麓片區、革命老區、自治區有關廳局延伸幫扶和鄂爾多斯市對口支援等政策優勢,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打造宜居宜業特色城鎮,并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特色生態文明大旗,不斷壯大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大旗,努力實現全旗經濟的跨越發展。
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中,科右前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前提,不斷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更加追求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旗委、政府啟動了“三山兩河”治理工程,大力實施封山禁牧、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生態林等重點工程,全面啟動了牧區草原特色保護工作。
發展縣域經濟的過程要突出“實”
科右前旗農牧民人口眾多,突出“實”字就是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單產效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抓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抓好示范點,搞好示范園區建設,以典型引路,建設養殖園區,推進戶戶養畜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建設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才能擴大勞動就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縣域經濟不能小而全,要注重發揮主體優勢,突出重點產業,發展要形成規模效應、品牌效應,避免散打碎做。全旗很多地方成立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雖然一些合作社為自己的產品注冊了品牌,但是每個合作社都“各自為政”地“打造品牌”,品牌的影響效應相對弱小。萬涓溪流匯聚成海,打造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品牌,以地區的整體優勢和整體形象打入市場,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如內蒙古從東到西都有肉羊養殖業,但在市場上形成地方品牌特色的只有錫林郭勒盟牛羊肉、蘇尼特羊等,近幾年越來越顯示出這些有地方特色大品牌的市場優勢,也影響著羊的價格與未來產業的發展。一個旗縣依托一個鄉鎮或幾個鄉鎮,樹立幾個大品牌,并將品牌打出去,就足以能夠形成特色產業,帶動農牧民發家致富。
技術是項目的軟實力,是項目的支撐。有些項目由于沒有技術支撐,難以走遠或走出高效益。有的地方轟轟烈烈地建設設施農業,但是由于沒有先進的技術指導而達不到預期目的。在科右前旗大石寨鎮三星村,林果業之所以形成了規模,取得較好效益,主要是與三星村帶頭人近20年對林果技術的研究分不開的。所以,注重科學技術的投入,就如同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一樣重要。
落實“8337”發展思路,只要有了正確的發展思路,有了規模化經營,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導,有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實現地方經濟與整個市場經濟的對接,才能把經濟搞活。無論是發展思路的確立,還是思路踐行的每個過程,縣域經濟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找對方向、邁準步子,才會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作者單位:科爾沁報社)
(本欄編輯/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