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版畫創作中,繪畫語言是通過印刷而實現的,因此,在版畫中的繪畫語言和直接繪制出來的不同,它必須和印刷方式、印刷技術、印刷材料有機結合,才能準確傳遞精神信息或思想內涵。
關鍵詞:藏書票;繪畫表現語言;印刷技術語言
我國是版畫的故鄉和搖籃,而且一直就有讀書、愛書、藏書的傳統,在此深厚的文化和歷史積淀下,20世紀初傳入中國,藏書票被我國文藝界的文人和畫家所認識,現已深受大眾的喜愛,立刻呈現了不可抑制的生命力。藏書票歷來被譽為“紙上寶石”“版畫珍珠”。翻開書的封面,一張精美的藏書票立即呈現在面前,它制作精巧,圖文并茂,具有獨特的實用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一般是邊長5~10厘米見方的版畫作品,上面除主圖案外,要有藏書者的姓名或別號、齋名等,國際上通行在票上寫上“EX—LIBRIS”(拉丁文)。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屬私人藏書”,藏書票一般要貼在書的首頁或扉頁上。藏書票的本身,和印章的鐫刻一樣,另有著它自身的藝術上的趣味。
1 繪畫表現語言
繪畫語言是通過點線面光色形等視覺元素組成的繪畫表達形式。繪畫語言的構成,是將技巧、知識、直覺、感情與材料融合為一體而形成的。對于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早在版刻中就有表現,再版畫的形態中,除承印物的形制和呈現方式外,圖像表現語言和印刷表現欲言直接作用于視覺,版畫形態外在的圖像視覺效果主要由這兩部分構成。圖像和印刷直接表現了版畫的形態的文化特征和印刷屬性。因此,是版畫形態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傳統繪畫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線條,在中國的繪畫中,不僅用來表現物體外形的輪廓,同時也用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和繪者的情緒或精神狀態,圓潤流暢的線條和生澀干枯的線條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中國繪畫的現行表現豐富而多變,輕、重、緩、急、粗、細、曲、直、剛、柔、肥、瘦等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和情感表達,這些在我們版刻的過程中明顯地表現出來。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刻出來的板子通過線條的表現給人不同的感覺,包括單是衣褶,據了解就有十多種的表達方式,針對如此眾多的線條表現。在古代的版畫中,尤其是單色雕版畫,線條是最主要的圖像表現語言。從最早的唐代《精鋼般若波羅蜜經》到明代的《十竹齋畫譜》等等,幾乎所有的古代版畫都是線條構成的,線條不僅是造型語言,也是版畫審美精神傳遞的重要媒介。古代版畫水墨的精彩表現主要體現在多版套色作品中。中國的水墨畫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之說。隨著狀物的發展,色彩越來越豐富,淺淺的“水墨為上”成了中國繪畫色澤標準。在很多的中國版畫中也運用了這些,將版畫中的水墨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不難看出,線條和水墨是古代版畫鮮明的圖像語言特征,這一特征源于傳統繪畫的表現語言。
西方的繪畫表現語言包括色彩,明暗、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法國蝕版畫家勃拉克芒善于用精細豐富的蝕刻線來制作肖像,他曾受沙龍委托,復制得過小賀爾拜因的油畫名作《伊拉斯謨像》,以準確的形象,工整的蝕線,十分成功的傳達了原作的精神,當時一個畫商看來這個話后驚奇的認為,復制版畫再不能讓銅雕版技師獨占,它將讓位給畫家的銅蝕版了。版畫與繪畫原作亂真的印刷效果是復制版畫追求的最高境界,版畫的表現語言自然會不自覺的像繪畫語言靠攏。中西古代版畫的繪畫語言均來自各自的繪畫表現手法。在版畫創作中,繪畫語言是通過印刷而實現的,因此,在版畫中的繪畫語言和直接繪制出來的不同,它必須和印刷方式、印刷技術、印刷材料有機結合,才能準確傳遞精神信息或思想內涵。任何方面的瑕疵都有可能導致信息傳遞的失敗。所以,繪畫語言在版畫創作中的運用,需要建在對印刷技術原理透徹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2 印刷技術語言
印痕和印跡是印刷語言的顯現結果,是版畫藝術特有的語言標記。它一方面是印刷過程中畫家理念物態化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是畫家刻意追求的印刷效果。在印刷過程中,顏料通過印版轉移到紙面上形成印跡,同時由于壓力的作用,也將印版凹凸不平的機理壓印在紙上形成立體印痕,是謂版銘。立體印痕能敏感地反映出印版的肌理質感,往往給人以堅硬、柔軟、粗糙、光滑等觸感聯想,從而引起人們豐富的情感想象。
印痕和印跡的物理特征往往取決于印刷方式和材料運用,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材料,會產生不同性格特征的印痕印跡。它們由各種形態的點、線、面構成,具有豐富的繪畫表現力。既有銅板線雕排線清晰地美感,又有石版恣意奔放的筆觸;既有黑白木刻的簡約概括,又有美柔細膩豐富的色調;既有水印版畫的韻律,又有油印版畫的沉穩;既有憑證潔凈的色塊,既有斑駁陸離的肌理。總之,它們匯集了多種視覺元素,通過次序的組合幻化為版畫特有的表現語言,在構成藝術形象的同時,又彰顯了自身特有的精神氣質。
版畫作品中,印痕和印跡并不是信手拈來,而是有意味的繪畫語言符號,是藝術家刻意創造出來的痕跡。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印痕都是版畫特有的語言符號,但是印痕本身必須具有藝術內涵和繪畫品格,否則便不能成為藝術的有機部分。輪胎的痕跡就不能說是版畫藝術。在版畫創作中,這些印痕和印跡是經藝術家的思想、文化觀念、審美傾向、藝術情趣和繪畫才能。因此,這些印痕以及是有意味的、具有繪畫創意和精神品格的符號。法國印象派畫家馬奈《龍香普的賽馬》,一群馬正對著觀者迎面急速跑來,畫面右側看臺上擠滿了激動的觀眾。我們似乎刻意聽見急速的馬蹄聲和觀眾人群中發出的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但我們仔細審視畫面,卻不見到一個具體的形象,見到的只不過是一團亂麻似的線和黑塊。然而馬奈確實把它目擊的那個賽馬場喧鬧激動的瞬間,通過石板印跡記錄下來的具有運動感與速度感的線條筆觸傳達給我們。
參考文獻:
[1] 黑崎彰,張珂,杜松儒.世界版畫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 陳琦.版畫技法[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
[3] 孔鑫淼,張萍.中西美術比較[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張麗,女,山東威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版畫藏書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