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果雙
摘 要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廣播媒體都在積極尋求有效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競爭力。采訪節目作為廣播節目中的重要部分,應嚴格按照廣播節目制作與合成的基本規則,對采訪過程中的音頻素材進行有效處理,使整個節目流程自然、流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從設施使用及音頻后期處理技術兩方面出發,針對如何提高采訪類廣播節目錄制質量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廣播節目采訪;音頻技術;制作與合成;措施
中圖分類號:TN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0-0105-01
質量優良的采訪類廣播節目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還要了解各項采訪設施的特性及功效。在采訪節目的錄制過程中,各工作人員應默契配合、各司其職,更好地提高采訪類廣播節目的錄制質量。
1 優化廣播節目采訪中音頻技術的必要性
在采訪類廣播節目的錄制過程中,優秀的音頻技術是整個節目質量的重要保障。科技的不斷發展,促使音頻技術的處理對象由模擬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傳統的音頻技術已無法很好地滿足現階段的廣播節目需求。目前各國都在積極優化廣播音頻的制作與合成技術,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因此,應積極優化采訪類廣播節目的音頻制作與合成技術,從錄制過程入手,提高原始音頻的錄制質量,更好地實現廣播節目采訪中音頻制作與合成技術的優化。
2 錄音設施的合理使用
1)話筒的正確使用。高質量的原始音源是采訪類廣播節目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性能優良、使用方法正確的話筒是原始音源質量的重要設施基礎。在現場錄制過程中,若話筒使用不當,易出現音頻嚴重失真現象及噪音過大等問題,從而對原始聲源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而原始聲源的質量問題,在后期的修飾加工過程中是無法彌補的,因此在采訪過程中正確使用話筒,對于提高音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采訪人員應充分了解不同話筒的方向性、靈敏度等性能特征,根據實際采訪環境選擇合適的話筒。例如在進行一對一采訪過程中,應采用清晰度較高的單指向性話筒。另一方面,在話筒使用過程中,“噴口”現象明顯,即由于話筒過于接近口部,導致說話產生的氣流沖擊話筒振膜而發出“噗”聲,對錄音質量產生較嚴重影響。為了避免這一現象,采訪人員在采訪過程中,可將話筒保持在離口部15-20 cm距離處,并使聲音氣流與話筒軸部偏離10-15°;也可以采取在話筒上添加泡沫防風罩的措施,杜絕“噴口”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原始聲源質量。
2)周邊錄音設備的輔助功能。在采訪類廣播節目的制作合成過程中,應根據實際節目要求,利用各種聲音調節設備,對采訪過程中的聲音素材進行同步處理和加工。可利用均衡器對采訪者、被采訪者及解說人員的語言進行美化、修飾,加強聲音的感染力,進而提高采訪類廣播節目的影響力。例如在進行室外采訪過程中,不同場景環境和不同采訪對象可能會導致聲音的頻率過低、音色不清晰,節目錄制人員應使用調音臺等錄音設施,遵循“降低低頻、提升中高頻”的調節原則,對音質進行一定程度的修飾。聲音制作者應了解不同頻率的聲音特性,例如調整4 kHz以上的高頻可提高聲音的表現力,調整30 Hz-650 Hz的中低頻可有效加強聲音力度。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及時觀察音量表,根據音量表上的顯示指標對音頻進行調節。若音量表指針進入紅線區,表明聲音失真。廣電總局頒布的《節目錄制技術質量要求》中明確表示,聲音質量的標準參數為:語言類音頻的電平范圍為-8-4VU,音樂及其他聲音效果的電平范圍為-7-0VU。
3 錄音制作與合成技術的應用
1)復接技術的應用。復接技術是廣播節目制作與合成的最基本技術要求,也是廣播制作人多年經驗的具體體現,一部質量優良的廣播節目往往需要經過幾十項復接操作才得以完成。近年來多種錄音高新技術的應用,為聲音的制作與合成提供了更多便捷。復接技術的核心要求在于合適的錄音電平。若原始采訪的音頻母帶電平高,則信噪比相對較高,聲音信號容易出現失真現象,對這類聲源采取復接操作,會導致節目的音量出現較大差異。因此,應找準母帶音頻的切入點,對原始音頻素材進行加工操作,使原始聲音素材的電平與其他音頻保持一致,從而提高采訪類廣播節目的音頻質量。
2)充分利用音頻工作站。在完成對采訪音頻的初步制作與合成后,音頻制作人員應按照一定的處理原則將采訪所得的音頻素材輸入到音頻工作站中,進一步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對采訪音頻素材采取剪接、復制、修改、粘貼等處理手段后,音頻制作者可試聽合成的音頻,根據自身的試聽感受對現有合成音頻進行調整,不斷采用淡入淡出、混合合成等無損操作方法,使整個音頻作品更好滿足試聽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采訪節目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為聽眾提供優質的聽覺體驗。
3)做好審核工作。采訪工作及音頻處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制作一部優質的采訪類廣播節目。因此,有關節目制作人員和音頻處理技術人員應確保各項工作的質量。最終的作品審核人員應樹立良好的把關意識,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對合成節目進行檢查審核,以保證節目質量。在節目輸出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設備參數指標,避免在音頻輸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信息缺失現象,進一步保證采訪類廣播節目的整體質量。
4 結束語
廣播節目采訪過程中音頻技術的制作與合成,是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節目制作者應充分考慮各方面問題,從錄音設施、錄音過程中的設備及音頻的后期處理加工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采訪類廣播節目的整體質量。在音頻素材的制作與合成過程中,應保證合成音頻的完整性與流暢性,為聽眾提供優質的聽覺體驗。
參考文獻
[1]孫樹國.淺談廣播節目的采訪與制作合成經驗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3(06):81.
[2]雒仲楠.基于數字音頻技術的廣播音頻編輯軟件構建研究[J].藝術科技,2013(02):8.
[3]紀迎龍.新媒體環境下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的應用與發展[D].東北師范大學,2011.
[4]李曉東.淺談廣播語言節目的外采錄制技巧——以經濟之聲《報時中國經濟》為例[J].中國廣播,2012(06):58-60.
[5]宮躍坤.談廣播電臺廣播中心技術與節目制作[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137,123.
[6]徐俊,萬兵.淺述數字音頻及其嵌入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的應用[J].視聽,2013(12):9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