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地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我國服務型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形式。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盡管已經取得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主要從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改善和文化教育三個方面論述了湖北省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對策
中圖分類號:S-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06-2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已經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任務。建立并逐步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內在的本質要求。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很大程度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影響農民群眾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是深化農村改革、踐行黨的方針路線的關鍵環節,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因此,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當下新農村建設中至關重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并進而形成高效、快捷并且全面覆蓋的湖北省新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是貫徹黨和中央關注民生問題的重要體現。本文在分析湖北省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建立和完善更加健全和有效的湖北省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對策。
1 湖北省農村公共服務現狀
1.1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且不健全
基礎設施建設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狀況,是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要表現形式。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僅為48%,目前仍有2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條件,40%的大型灌區骨干工程、50%~60%的中小型灌區設施不配套、老化失修,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從2009年持續到2013年發生在貴州、云南、廣西的大旱;截至2005年底,全國尚有75個鄉(鎮)不通公路、1.4萬個鄉(鎮)不通瀝青(水泥)路,有3.8萬個建制村不通公路、38萬個建制村不通瀝青(水泥)路,分別占建制村總數的5.7%和59%[1]。另外電的問題也是關系我國民生的重要問題,根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結果,2006 年末全國 18.1%的鄉(鎮)沒有完成農村電網改造,1.3%的村未通電,1.7%的自然村未通電[2]。
湖北省是華中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省份,這里農村人口居多,地理環境較為特殊,山林覆蓋面積廣闊,農村很大程度上的組成是山村,少數民族人口居多,經濟相對落后。通過調查發現,湖北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部分民族地區半數以上農村沒有通公路、沒有安裝電話以及網絡等現代通訊設施、現代農業灌溉工程配套率不高。在偏遠的山區,很多村子依然沒有通自來水,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地勢結構決定了全省很多縣區沒有高速公路經過,這給當地的居民生產生活造成諸多不便。除了基本生活保障設施不健全相對滯后以外,湖北省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地區體育文化娛樂設施落后,沒有健全的文化服務站,多半農村沒有完善的體育設施供廣大居民休閑和鍛煉之用。
1.2 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要求
在我國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制度的背景下,湖北省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已經初見成效,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之前普遍存在的農民就醫難問題,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尚未完全緩解,因病致貧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要求。
1.2.1 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健全 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凸顯了卓越的成效,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尚處于發展階段,各項制度尚不成熟,這就使得許多現實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農村合作醫療相對城鎮醫療條件落后,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合作醫療報銷方式不同、報銷比例迥異以及報銷金額不平等等現實問題,給很多農民朋友就醫造成了困境,相對于城鎮患者,廣大農民朋友患病卻無法得到及時醫治的現象還時常發生。
1.2.2 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設施簡單 湖北省農村相對東部的發達地區農村而言,醫療衛生機構存在設施落后、配套相對簡單、環境簡陋的現實問題。很多醫療機構多為村鎮衛生室、衛生院,環境簡單、設施簡陋、床鋪少,醫療設施也僅有常見的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和注射器等等,藥品不多不全、診所條件非常落后,有些村子連基本的醫療衛生設施都不具備,根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匯總結果來看,2006年末,全國34756個鄉(鎮)中,尚有417個鄉(鎮)沒有醫院、衛生院。全國63.6萬個村中,共有衛生室70.2萬個,有衛生室的村占74.3%[3],湖北省也依然存在幾個村子共用一家衛生室的現狀。
1.2.3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整體水平不高 農村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整體水平不高是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農村醫療從業人員多數為衛校、專科等學校的畢業生,更有很多醫師甚至還是自學成才,高學歷的醫療人才往往因為農村環境以及待遇等問題不會選擇農村就業,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因此很難得以大幅提升。這一原因也是制約我國農村地區醫療衛生無法跟城鎮相比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國農村地區亟需一支高素質的醫療救護隊伍來改變農村就醫困難、患病不能及時科學根治的現狀。
1.3 文化教育相對落后
通過調查發現,湖北省農村文化教育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教育設施落后,教師隊伍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祖國的未來是孩子,孩子的未來在教育。經濟落后的農村,若想擺脫困境,必須要從教育抓起,然而狠抓教育并不是一紙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離不開經濟的后盾,比如教育設施的完善、教育隊伍的組成等等都離不開經濟的支撐,農村經濟本身落后,加之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造成了湖北省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教育相對落后的現實。
2 湖北省農村公共服務現狀產生的原因
2.1 農村公共服務政府服務職能不足
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的高低,除了當前我國經濟水平和經濟體制因素的制約以外,政府職能的發揮也是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取得長足進步,經濟、文化、軍事均躍入世界前列,毫無疑問政府已經具備相當的能力為農民群眾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務產品,但從現實來看,在廣大農村地區之所以公共服務水平仍然相對落后,這與政府主導作用不夠有很大關系。政府的主導主要體現在資金支持、政策保障以及績效評估等方面,但毫無例外的,我國廣大農村政府在以上幾個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均還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村公共服務產品的迫切需求。
2.2 農村公共服務資金籌集遇瓶頸
經濟一直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保障,我國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低、公共產品供給不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農村公共服務資金不足,可調配資金遠遠不夠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國家經濟發展的二元政策。一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在城市和城鎮,直到近年來才轉移至農村,這一歷史原因直接導致占全國總人口60%的農村地區社會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政府沒有足夠的可調配資金用來為廣大農民提供公共服務、供給公共產品、興建基礎設施和保障農村醫療、教學、公共衛生以及生活居住環境改善等。
其次,農村農民收入普遍偏低。這便使得當地居民無法自發籌集更多的資金來協助政府為當地的新農村建設提供幫助,而新農村建設包含了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農村地區農民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公共服務供給體制中除了社會之外的重要經濟來源,農民收入水平不高直接決定了公共服務資金沒有強大后盾。
另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過于依賴政府的主導地位。新形勢下,我國政府的職能正在發生巨大轉變,新農村建設正在由政府主導向政府主要參與過渡。同樣,農村公共服務也應該由政府供給向政府參與和主導轉變,整合社會多方力量,協調配合,由政府包辦變成社會各界共同協商參與、籌措多方資金為改善民生問題服務。
2.3 農村公共服務缺乏有效評建制度
我國新農村建設已經取得可喜成就,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于相對較低的層次,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國也正在摸索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因此,我國公共服務體系依然處于逐步完善的階段,建立有效的評建制度將會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國逐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讓政府更好地為農村為農民服務。
3 完善湖北省農村公共服務的對策
3.1 強化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意識
轉型時期的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湖北省縣一級以下的村鎮政府更應該明確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的意識,為廣大農村和農民提供足夠的公共產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縣一級以上的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的資金投入和制度保障,確保農村合作醫療、教育衛生事業等關乎民生的項目可以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得到有力保障。
3.2 實行多元參與機制,多方籌措資金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處于主導地位,更是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是服務供給的全部。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者除了政府這一主要供給者外,還可以是社會組織、企業甚至有能力的個人,如何調用社會可用資金成為目前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形成政府為主導多元參與的資金供給體系將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健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建立并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管理機制
截至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依然是自上而下的體制,這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然而這種模式不利于表達農民群眾最根本最內在的訴求,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建立和完善有機和統一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管理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村公共服務的發展、健全和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內在的包括了管理機制、運行機制以及監督機制,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只有三者協調配合才能使得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向著健康、科學和有效的方向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蘇寶芳.關于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新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9,(6).
[2] 劉志揚.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發展的瓶頸與對策——以青島市農村為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 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1,(1).
[3]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0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譚芳,武漢工程大學國際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