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豆生產和食品、飼料等工業的發展,外貿出口的增加,對大豆品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種質資源是育種的物質基礎,大豆育種不斷需要類型豐富的抗源和優良種質。為推動吉林省大豆種質資源研究和大豆育種工作,針對吉林省多年來栽培大豆的特點,談談大豆種質資源及利用情況。
關鍵詞:種質資源;搜集和保存;研究;利用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26-1
1 種質資源的搜集和保存
吉林省現在所保存的大豆種質資源有少部分是解放前留下來的,絕大部分是解放后搜集的,在1956年全省有計劃地廣泛調查搜集了地方品種,1979年又進行了補充征集,共搜集保存了800多份,其中地方品種有600多份,半栽培類型的秣食豆有70多份,育成品種有90份,優良品種有40多份。
2 種質資源的研究
自“六五”期間開始,吉林省的農科院就與白城地區農科所等有關單位合作,對吉林省栽培大豆種質資源開展了農藝性狀、抗病蟲性和化學品質三個方面的鑒定評價研究。
2.1 種質資源的植物學與農藝性狀
吉林省大豆種質資源以黃種皮大豆為主。深色種皮大豆也相對較多,占24%,這個比例低于東北地區30%而高于全國10%的比例,其來源的地理分布是:青大豆主要分布在東部濕潤地區,尤其以通化地區為集中;黑色大豆全省各地均有分布;褐色大豆,特別是秣食豆以西部地區較為集中;雙色種皮大豆吉林省極少。
生育期96~144天,按我國北方春大豆區生育期類型劃分,包括從極早熟至晚熟六個類型。全省以中熟類型為集中,占58.2%;中早熟和中晚熟兩個類型也占有較大比重,生育期類型的地理分布與本省氣溫、降雨和土壤條件相適應。東部山區和半山區由于地勢、地形復雜,生育期類型也較多;中部四平地區中晚熟類型比例較大,長春地區中早熟類型比例大;西部平原,雖然熱量條件充足,但由于多風干旱,土壤瘠薄,中早熟類型也占相當比例。生育期類型及其生育期構成與產量關系的研究結果:產量隨著生育期延長而增加,認為大豆高產的生育期類型是與當地生態條件相適應的類型,針對某一地區選育推廣品種既不能過晚也不應過早。同一生育期類型,產量與鼓粒始期至成熟期的天數呈正相關,與開花始期至鼓粒始期的天數呈負相關,前者長后者短的性狀,可作產量選擇的參考依據。
吉林省大豆種質資源的結莢習性,以無限結莢類型為主,占70.9%,有限結莢和亞有限結莢類型比例相近。有限結莢類型的地理分布由西向東增多,與本省降雨分布相適應。種質籽粒大小的特點是:集中在中大粒(百粒重20~24.9克)和中小粒(百粒重10~14.9克)之間,占90%。中粒種質(百粒重15~19.9克)居多,占全部種質的50.5%。籽粒大小種質的地理分布與結莢習性類型的分布基本一致。
種質產量性狀與單株產量相關和通徑分析結果表明:對產量直接效應較大的性狀依次為株粒數>百粒重>株重>收獲指數。株粒數、株重和收獲指數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而百粒重與產量相關不顯著。株高、主莖節數、分枝數和株莢數對產量的直接效應很小,均通過株粒數和株重對產量起重要的間接作用。育成品種和地方品種分析比較結果,育成品種單株產量高28.5%,株高、主莖節數,株莢數和百粒重兩者間無顯著差異,分枝數育成品種比地方品種少,但株粒數、株重和收獲指數育成品種比地方品種分別增加12.1%、8.7%、18.9%。研究結果認為,株粒數、株重和收獲指數是影響產量的主要性狀,可作為個體選擇的主要參考指標。根據相關與通徑分析結果以及籽粒大小特點,認為在選擇上不宜過分追求大粒;在抗倒伏的前提下,應適當增加株高和分枝數。
2.2 種質資源的抗病蟲性
大豆花葉病毒病是吉林省大豆的主要病害,近些年來日趨嚴重。吉林省大豆種質絕大多數感花葉病毒病,感病品種占82.2%。育成品種較地方品種感病輕。通過鑒定篩選出8份中抗品種,包括生產推廣品種吉林19號、九農11號等。采用有性雜交等方法,創造花葉病毒抗源是資源創新研究的首要工作,目前我院已創造出高抗花葉病毒病種質。
3 種質資源的利用
3.1 直接利用
20世紀50年代初,對解放前遺留下來的部分種質資源和搜集的吉林省地方品種資源,結合整理,鑒定出一批豐產性較突出的優質資源,通過區域試驗,確定了適應吉林省不同生態區的地方品種直接應用于生產,促進了全省地方品種的良種化。直接利用優異種質資源是“短平快”地解決生產亟需品種的重要措施。
3.2 選擇育種的基礎材料
上世紀 50~60年代,以鑒定出的優異地方品種資源為主,這些優良品種曾在東北大豆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優異資源作為選擇育種的基礎材料,尤其是異質性的地方品種復合群體,是高度利用種質資源為生產提供良種的有效途徑。
3.3 雜交育種的親本材料
1956年以后,種質資源主要是作為有性雜交親本應用于大豆育種。一方面利用優異地方品種資源作為親本材料,選育推廣了一批大豆優良品種。這些優良抗蟲種質資源已被東北地區許多科研單位作為雜交親本,應用于大豆育種,在抗蟲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優良地方資源、育成品種和外地種質為親本材料,選育出一批優良大豆品種,其中以吉林13和吉林16推廣面積較大,其次是吉林19號,該品種是適應吉林省東部高寒山區、半山區種植的早熟品種。
作者簡介:梁福田,鎮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