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玉米的生產種植中,要想奪高產促豐收,除了地塊、品種、種植方式等環節要加強外,苗期的大田管理也十分重要。玉米植株高大,葉展寬大,對于養分、水分、光照的需要也相對較多,只有狠抓玉米生產中的各個環節,確保玉米有良好的生長條件,才是玉米高產的根本保障。玉米苗期管理的重點是要適當控制莖葉的過度增長,要促進根系的發育,達到“控上促下”的目標,這樣調整后,玉米根系發達,莖稈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寬而厚大,整體長勢整齊,為高產提供基礎條件。
關鍵詞:玉米;苗期管理;病蟲害的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28-1
1 玉米苗期常出現的問題
玉米在整地、播種環節及種子質量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大小苗的情況產生。由于天氣及土壤性狀的原因,還容易出現部分田塊干旱,造成秧枯葉。在播種時,由于播種機械行進的速度不均勻,還可能產生部分田塊的密度過大,而部分田塊的密度過小的情況。除草劑在使用上,如果時間、氣候條件、劑量、方法上存在不當,都有可能造成藥害的發生,影響玉米的生長。
2 玉米的苗期管理措施
2.1 查苗補苗
玉米播種后,要經常進行巡田,查看出苗情況,如果發現有缺苗現象,要及時進行補苗,早期可進行補種,要封壟時,如果發現缺苗可進行帶土移栽,澆水壓根,保證成活。當玉米長到五葉時,要根據品種的特性適當的間苗,耐密品種可留多些,不耐密的要少留些,確保密度合理,能充分利用肥力資源,不浪費且足夠。
2.2 適時中耕
中耕是玉米苗期的重要環節,中耕一般進行兩次,苗長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苗齊腰深時進行第二次中耕。傳統玉米種植一般要進行三鏟兩趟,現在多用機械耕作,基本不進行鏟地,但兩次中耕趟地仍要進行。第一次淺趟,起土剛過壟臺便可,第二次趟地要深趟,起土要沒到玉米植株根部。中耕能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同時也能起到滅草的效果,達到“控上促下”作用,促進植株生長。
2.3 水分管理
水分是玉米生長必要的條件,在整個生長期,都要充分供應玉米生長所需水分,因為玉米高大的植株加上寬大的葉片,蒸騰作用強烈,需水量較大。在苗期水分要控制在60%左右,不能過多,保持土壤上干下濕,這樣能達到蹲苗的作用。
進入夏季以后,天氣高溫容易干旱,這時要注意田間水分情況,及時澆水灌溉,保證水分供應,利于植株葉片進行光合作用,但如遇雨季,一定控制好排水,避免漬澇。
2.4 合理施肥
追施苗肥和偏心肥。對未施基肥者可以在5葉期追施苗肥,畝追15-15-15三元復合肥40公斤;如苗期出現“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鋅葉面噴灑,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鋅,每株0.2~0.4克,每畝地施1~1.5公斤;對大小苗嚴重田塊,要追施偏心肥。對密度過高,長勢偏旺田塊,在玉米8~12葉展開期,用玉米矮豐寶進行葉面噴施,對防止玉米倒伏具有較好效果。
3 拔節長穗期管理
玉米從拔節到抽雄這段時間大約要一個月左右,這時期玉米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主要生長點是雌雄穗分化發育。玉米從出苗到拔節,這段時間常常會遇到春旱,俗稱“卡脖旱”,這時要根據降雨情況來決定是否要澆拔節水,如果降水量不能滿足玉米的快速生長需要,就要適當補足一些水分,澆水要在早9點以前或晚4點以后進行,不要在太陽照射最強的時間澆水,避免水溫差太大影響玉米的生長。套作玉米6月底7月初拔節雌雄穗分化需水量大,不一定時逢雨季,即使澆過春水,由于氣溫高蒸發量大失墑快。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灌溉是獲取高產的必要措施。玉米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臨界期,此時對水分反應敏感。這時如果遇到干旱天氣,必須進行灌溉補水,確保雌雄穗發育及以后生育期的需水,爭取穗的增長,奪取高產。這時期遇澇則排,遇風則要防倒伏。
4 開花結實期管理
玉米從抽雄開花到籽粒成熟一般要經過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時玉米處在生殖生長時期,先開花,然后授粉,再至籽料灌漿成熟,生殖生長達到旺盛狀態,這時期玉米的生長環境及條件的變化對于玉米的果穗數、果穗粒數和粒重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一方面要做好水肥供應,要澆足抽穗揚花水和灌漿攻粒水,充足的水分供應,能促進開花授粉,大大提高結實率,對于增加粒重穗多十分必要,另外也能防止莖葉早衰,避免灌漿期植株葉片自下而上枯黃,要根據不同生育期的特點,加強攻穗肥的科學施用,使玉米在最需要營養的時候能夠滿足,保證植株的發育,減少空稈和癟粒。另外通過科學合理的進行密植,能充分利用肥力、光能和空間,增加通風透光性,這樣便于花粉流動,也能減少空稈。在供應充足水分的同時,也要注意雨季的排澇工作,田間若有積水要及時排除,不能久漬。如果開花期間無風而且天氣悶熱,這時要注意做好人工授粉工作,保證雌穗授粉完全,減少禿頂和缺粒。
5 病蟲害的防治
由于玉米莖稈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病蟲害多發,特別在苗期,葉嫩而莖稈多水,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常見的玉米小斑病、大斑病、黑穗病、黑粉病、莖腐病、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薊馬、紅蜘蛛、地老虎、粘蟲等都易發生。要密切注意玉米的生長情況,發現病情,及時防治,采取針對性措施,綜合利用化學、人工、生物等方法,控制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為玉米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作者簡介:張秋光,吉林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教信息局,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