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能夠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因此,要本著“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社會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改革創新精神,扶持發展基層農機服務組織,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農機利用率,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筑牢根基。
關鍵詞:農機化;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38-1
1 梅河口市農機化現狀
梅河口市地處松遼平原與長白山區的過渡地帶。全市有耕地面積150萬畝,其中水田面積60萬畝,旱田面積90萬畝,盛產水稻、玉米和大豆,糧食產量達10億斤。是國家綠色水稻標準化示范區,2013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水稻種植標準化示范縣。全市絕大部分耕地比較平緩,適宜機耕作業。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近年來,全市農民購置先進農機的熱情持續高漲。截至2013年12月,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了40.6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了1.97萬臺。農機戶發展到1.5萬戶,固定資產2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聯戶已發展到181戶。農機維修服務網點發展到115個,從業人員292人。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0.5%,比2012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水旱田耕、種、收三大環節作業水平分別達到了99.1%、69.4%、33.4%。
2 制約農機化發展的因素
2.1 土地規模經營進展遲緩
落實“大包干”以來,耕地全部分到各家各戶,呈現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狀態。由于戶均耕地非常有限,地塊零散不規則,與農業機械化要求大規模作業之間存在矛盾,特別在東北部山區鄉(鎮),農業機械的效能不能充分發揮。
2.2 多數農民缺乏購置能力
種糧投資持續增加,收益提升緩慢,農民的收入去掉各種花銷所剩無幾。雖然國家實施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有相當多的農民萌發了購買農機的愿望,但是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2.3作業服務“效益低顯”
據調查了解,梅河口市農村存在著農業機械家庭自用多,外出作業少等問題。眾多農戶購置的農機都是自家使用,每年閑置的時間長達半年以上,例如,農戶購置的“小手扶”、“八馬力”只是春耕打壟時才用,平時都在閑置。四輪拖拉機也只是春天運點農資,秋天收割時才使用,造成了資金、機械的浪費。
2.4 人才隊伍出現斷層
人才是事業興旺發達的基礎,然而。由于受體制、編制等因素的制約,現在,基層農機服務隊伍出現了年齡老化,素質提升緩慢,梯隊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人才“斷層”,不僅影響了管理和服務質量,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化發展。
2.5農機推廣經費不足
先進農機具的推廣是農機部門的一項公益性職能,所提供的是無償性服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作為農機推廣部門的基層站所,卻由于多重原因,陷入經費短缺的境地。“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搞推廣需要資金,沒有資金,也就沒有能力去開展各種農機具推廣活動。
3 對策措施
3.1 認真貫徹落實政策措施
縣、鄉政府要認真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法規,落實中央多個“一號文件”關于發展農機化事業的政策措施。同時,完善多元化投資機制,實行以農民個人投資為主體,金融部門信貸扶持,政府貼息補助等扶助機制,幫助更多的農戶購置新型農機裝備。
3.2 貫徹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
縣鄉政府、農機部門要通過會議、電視、廣播、印發宣傳單等方式,加強“國補”政策宣傳,做到農戶皆知。要強化工作措施,加強監督管理,規范操作程序,不折不扣執行補貼政策,實行公開公示,增強工作透明度,切實把國家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3.3 加強人才隊伍和基層服務體系建設
鄉(鎮)農機工作站是農機化工作的前沿陣地,是新裝備、新技術宣傳推廣、維修服務、發展農機專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發展直接影響到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針對當前基層農機工作站人才短缺的問題,要破除體制編制壁壘,積極引進高素質農機專業人才,充實到鄉(鎮)農機服務一線。在未來的事業單位改革中,要優先保證鄉(鎮)農機工作站人員的編制,同時,制定出臺優惠政策,確保新招錄、引進的高校畢業生留得住。
3.4 發展農機合作服務組織
近年來,農機合作服務組織解決了農業機械大規模作業與農戶小規模生產的矛盾,提高了農機利用率,其作用正日益凸顯。以梅河口市為例,全市已培育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270個,擁有各類農機具3479臺(套),作業面積達到25.85萬畝,各級財政扶持資金總額達到了314.96萬元,農業機械已成為農民耕種的主要力量。鑒于農機合作社的重要作用,要進一步調整完善扶持措施,搞好技術業務培訓,搞好內部管理,使農機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3.5 建立農業機械化發展基金
要借鑒外地經驗,探索建立農業機械化發展基金,支持農機推廣部門開展農機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基金來源可以采取財政支持、社會捐款和有關企業贊助。就目前梅河口市而言,農業機械化發展基金每年籌資應不低于600萬元。
4 結語
發展農機化事業意義深遠,前景廣闊,堪稱“朝陽事業”,只要變革觀念改革創新,持續加大扶持力度,認真落實“國補”政策,強化管理和服務,就一定會迎來農機化發展的春天。
作者簡介:李艷萍,梅河口市一座營鎮農機工作站,研究方向:農機管理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