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東北與俄羅斯接壤,東南以圖們江和鴨綠江為界,與朝鮮隔江相望,南、西、北分別與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為鄰。本文主要介紹吉林省漁業發展的情況。
關鍵詞:吉林省;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52-1
1 自然狀況
吉林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春季升溫迅速,干燥多大風;夏季溫熱,降水集中;秋季降溫快,霜來早;冬季漫長,干燥寒冷,全省年平均氣溫為3.2℃~5.6℃;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15℃~-20℃;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4℃。日照時數2400~3000小時,日照率為50%~70%。等于或大于10℃的積溫2700℃~2900℃,熱量分布是平原大于山區。全年總輻射量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14℃以上的水溫天數為110~140天。年降水量400~900毫米,蒸發量1200~1800毫米。無霜期一般為110~150天,冬季結冰期長,自11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上、中旬,長達四、五個月,冰層厚度0.80~1.00米。
2 水域資源及利用
吉林省境內水域較多,3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0多條,分屬于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和綏芬河五個水系。湖沼260多處,水庫共有1297座,其中大型水庫10座,中型水庫71座,小型水庫1216座;此外,塘壩4821座;分散各地小面積的泡沼、坑塘、星羅棋布。總水域面積960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3.4%。吉林省各水域中的pH多為堿性,水生植物數量較多,浮游生物量較大,底棲生物種類較多,天然餌料豐富。多數庫湖屬于富營養和中營養類型,尤其是平原型水庫及湖泊,水深適宜,底棲動物和水生植物較多,有利于魚類的繁殖生長,為漁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目前,吉林省已經進行魚類養殖的水體,水庫約237萬畝,湖泊132萬畝,池塘約30萬畝,稻田15680畝,網箱34640平方米,圍欄171880平方米。池塘面積的增加,取決于吉林省對自然泡沼的簡單修建和利用,國家2814項目開發的規范性并舉,如白城、德惠、農安、伊通等成規模的大片池塘。吉林省可養魚、蟹稻田100萬畝,已經進行稻田養魚、蟹的如通化、白城、鎮賚、東遼等20000畝,隨著國家及吉林省越來越重視合理利用稻田,發展稻魚養魚、蟹等很快會形成規模。
3 漁業資源及養殖種類
吉林省魚類區系組成種類較多,初步調查有100種(包括亞種),隸屬19科,其中鯉科有56種,占56%,是魚類組成的基礎;鮭科6種,占6%;鰍科6種,占6%;鮠科4種,占4%;鰕虎科4種,占4%;其余14科24種,占24%。具有經濟價值較高的約30種左右。還有蝦、貝類、甲魚、林蛙及蘆葦、菱角,芡實等水生動、植物資源。鯉、鯽、鰱、鳙、草、鳊等溫水性魚類,普生省內各地;圖們江產有大馬哈魚、勃氏雅羅魚等洄歸性和河口性魚類;山澗溪流水域中還產有細鱗魚、哲羅魚等冷水性魚類。
吉林省既可養殖溫水性魚類,并具有亞冷水性魚類、冷水性魚類養殖的條件。
吉林省水產品總產量約17萬噸,其中,魚16.6萬噸,蝦320噸,蟹271噸。
目前,吉林省已經進行的水產品養殖種類,魚類有匙吻鱘、鯉魚、建鯉、德國鏡鯉、松浦鏡鯉、鯽魚、彭澤鯽、湘云鯽、異育銀鯽、芙蓉鯉鯽、異育銀鯽、草魚、青魚、鰱魚、長豐鰱、鳙魚、團頭魴、鳊魚、三角鳊、丁桂、黃尾鲴、黃顙魚、長吻鮠、斑點叉尾鮰鲇、南方大口鲇、烏鱧、泥鰍、鱖、翹嘴紅鲌、大眼魳鱸、虹鱒、金鱒、細鱗魚、七彩鮭、花糕紅點鮭等;蝦類有南美白對蝦;蟹類有中華絨螯蟹。
4 存在問題及發展方向
吉林省的漁業,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養殖面積在增加,尤其是池塘養殖面積增加了近一倍。養殖產量逐年增加,并且出口創匯的鯉魚、黃顙魚等。養殖品種形成了多樣化,如廣溫性魚類鯉魚、草魚、鰱魚、鳙魚、鯽魚、團頭魴、鳊魚、匙吻鱘、亞冷水性魚類俄羅斯鱘、冷水性魚類虹鱒、金鱒,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匙吻鱘、大眼魳鱸等。
多年來,吉林省的漁業在水產品健康養殖、檢疫、預防與治療、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與國內外形勢發展相接軌,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還是有以下不足:
4.1 養殖水體的利用,還有相當的空間
吉林省目前主要以池塘、水庫、湖泊養殖為主,網箱、稻田、圍欄養殖正在興起,但還有相當的潛力,網箱養殖在許多水庫還未開展,稻田養魚還有許多地方沒有進行,圍欄養殖還沒有全面展開。
4.2 養殖品種少,需要增加名特優品種數量
在各種養殖方式中,吉林省可以進行養殖的品種近百種,市場需求量大,出口創匯的品種還有待增加養殖數量和養殖規模。
4.3 大力發展休閑漁業,挖掘觀賞魚養殖的潛力
目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繼貓、狗寵物之后,魚成為第三大寵物,錦鯉有養殖,但規模不大,品種不夠優秀,金魚更少,為此,大力開展觀賞魚的養殖,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4.4 安全用藥技術有待全面普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許多養殖戶不懂養殖技術,在吉林省漁業局的領導下,已經對安全用藥技術進行多年多次的培訓和指導,但由于養殖戶的學識水平低,技術掌握不到位,致使出現用藥不規范情況,如多次用同一種藥、用藥劑量多或少,用藥時間不科學等,用過期藥、用國家禁用藥、無“三證”的藥等,為此,造成水體污染、漁藥機體殘留,人類健康沒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作者簡介:劉建君,大安市水產良種場,工程師,研究方向:淡水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