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金鼎船舶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武漢 430062)
某工地碼頭面標高為+3.2 m,碼頭面與駁船甲板面設置的滑道標高保持一致才能使構件順利上駁,所以駁船甲板面標高即為+3.2 m。工程船型深為6.4 m,由此,將駁船船底面標高定為-3.2 m,此標高即為駁船坐底區域基梁的頂面標高。
通過調整壓載水,可以保證工程船甲板面達到以上所要求的標高。但是,由于船舶浮在水中的不穩定性,無法使重量為3 000 t左右的混凝土預制件順利通過軌道滑移上駁;而且,由于上駁時間較長,潮汐時刻變化,因此,必須加入足夠的壓載水,使船舶處于穩定的坐底狀態才能滿足上駁要求。底座基梁的設計單位需要知道基梁負荷及布置情況才能進行設計,船舶設計者必須提供底座基梁負荷數據,而且船舶坐底狀態的受力情況與正常的航行狀態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校核船舶在坐底狀態的結構強度,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
該工程船為非自航、單底、單甲板、鋼質箱型工程甲板駁,方艏、方艉,艏部為勺形,艉部下設有2個呆木,設計航區為中國近海。
總長:90.00 m;型寬:26.00 m;
型深:6.40 m;設計吃水:4.70 m。
碼頭工程基地共設置9道底座基梁,其中7道與船體橫艙壁對齊,另外兩道布置于船中附近的強框架位置,見圖1。

圖1 底座基梁布置圖
根據船體梁實際情況進行全船建模,模型為板梁組合結構,底座基梁按布置位置以實體單元進行建模。有限元模型見圖2。

圖2 有限元模型
進行底座基梁載荷計算時,在底座基梁中心位置沿船舶寬度方向取3個約束點,施加3個方向線位移及繞船長、型深方向兩個角位移的約束;按實際情況施加各種載荷,求出各約束點的約束反力,該反力的大小與底座基梁的載荷相等,方向相反。
進行船體強度校核時,在底座基梁下表面施加全約束,對船體梁結構進行安全評估。
根據用戶提供的潮汐水位以及壓載艙的布置情況,對4種工況(見表1)進行計算,甲板負荷按3 600 t計算,油水及壓載水艙滿載,其中最大吃水5.57 m(LC4)為海水突然漲潮,壓載水沒有排除,船舶起浮,底座基梁不受力的極端工況。

表1 工況標識與描述
1)按船舶完工圖紙,統計出各肋位空船重量,以集中力形式施加于相應位置的節點上。
2)液艙壓力以面壓力形式施加于各艙室。
3)舷外水壓力P按P=ρgh進行施加。
其中考慮波浪的兩種工況波面高度按理想余弦波進行施加,理想余弦波波高z表達為
式中:h——波高,0.8 m(底座基梁設計單位提供);
x——沿船長方向坐標;
λ——波長,14.6 m(底座基梁設計單位提供)。
4)在載貨區域施加表面力。
底座基梁載荷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吃水2.0 m時底座基梁載荷計算結果
由計算可知,本船在底座狀態,底座基梁5(FR21)所承受的載荷最大,船中處于波谷時,載荷為22 409.26 kN。
根據《國內航行海船建造規范》(2012)結合《浮船塢規范》給出的許用應力,取各種工況最大值進行安全評估,根據評估結論,通過合理配置壓載水以及進行適當的加強,本船船體結構滿足規范要求,計算結果相見表3及圖3~9。

表3 強度衡準 MPa

圖3 外板相當應力云圖

圖4 縱艙壁相當應力云圖

圖5 強框架相當應力云圖

圖6 外板剪切應力云圖

圖7 縱艙壁剪切應力云圖

圖8 船底及舷側縱骨軸向應力云圖

圖9 艙壁扶強材軸向應力云圖
1)通過某工程船在坐底狀態滾裝大型混凝土預制件的工程實例,闡明底座基梁負荷的計算方法以及工程可行性,通過有限元仿真建模計算,得出底座基梁的實際負荷分布情況,為底座基梁設計方提供了設計基礎。
2)提出的計算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作為其它工程項目設計的參考。
3)仿真模擬與工程實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底座基梁設計負荷的安全系數的取值問題尚待研究。
[1]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船舶設計實用手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
[2] 王杰德、楊永謙.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 [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