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督監理技術分公司,天津 300452)
升降系統是自升式平臺的核心裝備,它的主要功能是,當自升式平臺到達井位時,通過升降系統把平臺船體升離水面,為海上作業做好準備。作業結束后,把船體降回水面,升起樁腿及沉墊,使平臺重新恢復成漂浮狀態,準備拖航至下一個井位作業[1]。渤海自立號升降裝置為液壓缸插銷形式,平臺上千噸的重量,通過升降裝置傳遞給樁腿及沉墊,對其結構強度進行評估至關重要[2]。
平臺主尺度長、寬及型深分別為51.816、32.614和4.267 m;
沉墊尺度長、寬及型深分別為51.816、40.234和3.358 m;
空船重量為6 698.898 t(包括沉墊、樁腿及永久壓載水);
主船體重量為2 805 t;
樁腿為共4條樁腿,樁腿為圓柱銷孔形式,直徑1.829 m,長度52.73 m。
渤海自立號平臺每套升降系統均由4個液壓缸、一套可活動環梁、2個液壓泵組成。根據原始平臺操作手冊,升降系統的組成和能力如下[3]。
1)每樁。1 套活動環梁: 10′-11-1/2″ OD×6′-5-1/2″ ID ×3′- 6″;4 個移動環梁插銷: 2′-11″× 12″×9″;4 個固定插銷: 2′-11″×12″×9″。
2)液壓缸 (每樁)。 4 個液壓缸: 18″(內徑)×7″(活塞),行程64″。
設計頂升能力(每樁)。1 179.4 t。
工作頂升能力(每樁)。780.2 t。
3)液壓泵 (每樁)。2 個液壓泵:每個37 kW(50 HP)。
平均起升速度。約每分鐘6″。
升降系統結構評估的依據是中國船級社的《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規范(2012)》[4],此外,還參考了DNV和API的相關規范要求[5-6]。
模型中主要用到兩類單元。
1)各向同性板單元, 三角形或四邊形, 用來模擬甲板、底板、舷側、艙壁和強橫梁等結構,以及活動環梁結構。
2)線性梁單元用以模擬樁腿和加強筋。液壓缸和活塞模擬為圓柱桿件,用以傳力。
評估中使用了子單元技術,一個子單元用來模擬活動環梁,另外一個用來模擬升船室和甲板延伸部分。組合模型見圖1。
整體坐標系統為x軸指向船艏,z軸垂直向上。構件局部坐標系參考總體坐標系統。

圖1 分析模型
所有模擬構件均為鋼質,除模擬剛性連接的輔助構件外,楊氏模量:E=206 QPa;泊松比:υ=0.30。
系統起升載荷直接加載到活動環梁的孔邊,同時考慮模擬樁腿和環梁內壁間隙導致的附加彎矩的影響。載荷的大小根據升船工況下的最大船體重量確定,根據平臺操作手冊,平臺起升工況平均載荷在每個腿上為769.125 t,比較1.2中所述的設計載荷,取大者780.2 t作為初始輸入,校核相關結構。然后,以該載荷為基礎,逐步增加提升力,找出結構允許的升降操作最大提升力。
沿模型邊界節點的所有6個自由度均設為固定,具體邊界設置參考圖2。

圖2 邊界條件
基本工況下的有限元分析由SESAM程序求解。
通過在工作載荷下運行結構分析,發現所有的結構應力均小于許用應力;最大應力為144.459 MPa,小于許用應力164 MPa,最大應力出現在液壓缸耳板根部的艙壁頂端??傮w應力分布情況和出現較大應力處的局部情況見圖3。

圖3 應力分布示意
基于基本載荷工況,用載荷遞增的方法研究環梁和船體結構能力;根據進一步的分析得到結構允許的最大單樁起升力為約9 500 kN。
經過計算,渤海自立號平臺的升降系統結構強度滿足規范及使用要求,升降結構允許單樁最大起升能力約為9 500 kN。從分析的圖中可以找到受力最大位置是液壓缸耳板與主甲板連接處,此處在日常操作、檢驗中應予以重點關注。
[1] 彭洪軍,吳 建,劉 陽.海上自升式平臺電動升降裝置的研究[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27(4),79-83.
[2] 黎劍波.自升式鉆井平臺升降裝置評估方法研究[J].石油礦場機械,2012,41(5),10-14.
[3] 中國船級社.渤海自立號操船手冊[R].北京: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2011.
[4] 中國船級社.海上移動平臺入級與建造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5] DNV-OS-C201.Structural design of offshore units (WSD Method) [S].Norway,DET NORSKE VERITAS,October 2008.
[6]API RP 2A-WSD,Planning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S] .Washington. API Publication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