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天



朝洛蒙 蒙古族,1955年生?,F任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內蒙古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展、篆刻藝術展、中青展、并在八屆中青展獲獎。作品入展西泠印社主辦的評展、國際展并多次獲獎;篆刻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術館篆刻藝術邀請展等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篆刻論文曾獲全國首屆篆刻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曾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藝術創作“薩日納”大獎,著有《蒙古文篆刻》(蒙古文版、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印學專著并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組織舉辦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二屆、三屆、四屆篆刻藝術作品展,組織策劃編輯出版了《內蒙古篆刻集》。出版《當代篆刻九家——朝洛蒙》(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3)個人篆刻集。1996年赴臺灣進行書法藝術交流,2000年赴韓國進行書法篆刻藝術交流,2006年赴日本參加日本篆刻家協會與內蒙古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篆刻藝術展。
作為篆刻界的領軍人物,朝洛蒙作品的藝術品位是非凡的。他從1995年獲得西泠印社第三屆篆刻藝術評展優秀獎開始,便強勢地在中國書壇活躍著。到2000年他獲得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三等獎之后,篆刻界就有很多人都在學習他的印風。2005年,網上書法篆刻媒體在追蹤關注當代印壇名家的活動中,很多篆刻愛好者甚至篆刻名家對朝洛蒙的作品顯現出極大的關注,其喜愛贊譽之辭充盈期間。
朝洛蒙的篆刻創作大多從古璽入手,有機地融合現代審美意趣,在唯美與復古之間顯現一個現代藝術家審美的開放性與厚重意味。縱觀20年來,朝洛蒙的篆刻藝術有變化,但其中的精神追求從來沒有變。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創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在創作著,沒有近身的功利,沒有臆造的惶惶,有的只是一份真情與執著。朝洛蒙就在這一份堅守中享受著創造的快樂和充實。中國的篆刻藝術,是方寸之間蘊含生命的激情藝術,古圣先賢的聰明才智,往往在不經意間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朝洛蒙正是探尋到并抓住這種感覺,在刻意不刻意之間把自己的審美體驗和古璽變化的空靈古雅密密地交織在一起,讓你很難分辨出究竟是古人在用朝洛蒙的刻刀向現代人訴說,還是朝洛蒙用古璽這種形式傳遞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精神。蘇東坡曾說:“無意于佳乃佳爾?!笨闯迕傻挠∽?,常常就有這樣一種感覺。如他的“商鼎周盤”“水中魚賞月”“夏蟲語冰”等朱文印,印面布局似乎平淡無奇,線條粗細變化似乎不很經意,殘缺表現似乎隨手隨意而出,包括印文的篆法沒有什么強烈變形。但是,效果卻那么和諧,和諧到甚至常常會讓讀者想:是不是他不用心設計而隨手刻出來的?但是,如果明白篆刻的人都知道,這種看似不經意的和諧,背后蘊涵著多么大的藝術匠心!清代蔣和在《學畫雜論》中說:“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背迕勺钪卣w創作中的這種虛實、對比、變化等美學命題,他曾說:“篆刻技法中的篆法、章法、刀法究竟哪一個更為重要?……篆法肯定重于另外二法,因為篆法牽涉的問題太多了?!瓘囊环N文化的層面上講,我還是愿意在古典意義的‘篆法上下一點功夫。”因而我們可以感覺出,他在進行篆刻藝術創作時,絕不是簡單地將幾個印面文字安排在印上,而是深深地抓住其中的文化內涵,從深層次上去探究他的審美意蘊。
近幾年,他在創作時,更加注意復歸平正的內蘊變化。其印面變化初看更顯平淡無奇,但仔細審視,其中的文化意蘊、個性趣味、古今博涉漸漸地顯露出來。過去的“子日其智音”“集思廣益”“玉壺買春”等如果說還能略略感覺到安排的意巧,那么近年的“秋山帶夕陽”“是亦彼也”“清溪入潭”“云平過”“長樂”等,完全進入“信手工拙皆意巧,去留朱白盡乾坤”的出神入化之境。“長樂”一辭在古印里最為常見,今人刻者亦甚眾,然而多難逃脫舊模式。朝洛蒙的“長樂”印,首先用漲滿感和幾個長橫的弧度去除因線條不便多變而產生的單薄感,幾個正反“S”和3個“日”的變化,激活整體的運勢,讓容易呆板的畫面靈動起來?!伴L”字中豎與“樂”字中豎的錯開,讓印面自然而然地出現流動感?!笆且啾艘病眲t運用了一些巧妙的組合,正斜、直曲、長短、大小等的變化,讓整個印面呈現出空靈不失厚重的協穩感?!笆恰薄氨恕薄耙病?個字中“日”“口”的封閉變化與整個印邊框左下角的透出相對,“亦”字短腳與“也”字長腳的對比,“彼”字篆法的靈動,都讓人對印愛不釋手,興味有加。“秋山帶夕陽”一印也許是近年比較體現朝洛蒙思想的作品。當年就有人曾因為他的相貌像江南白面書生而對他的作品大跌眼鏡。因為很多人都不理解在這樣一雙文弱書生的手上怎么能呈現出這樣的金戈鐵馬和大漠秋風,然而,古往今來,又有誰能脫離了生育自己養育自己的熱土?誰的心靈深處會不打上自己地域和民族的深深烙?。空l會不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父老鄉親、自己的故鄉放聲高歌?
漢代揚雄云:“書者,心畫也?!庇^其書跡查其內心,從朝洛蒙的書法作品中,我們更能體察出他匠心獨具,文人式書卷氣息的強烈彰顯。近些年在很多展覽中他展示給讀者的行草、篆書、回鶻式蒙古文、八思巴文等作品,件件都蘊含著作者對書法的理解領會、對筆法的探索和他內心意蘊的萌動。我曾見過他臨寫的王羲之《得示帖》《喪亂帖》,孫過庭《書譜》、王鐸《張抱一草書詩卷》等,用筆精到,氣勢流暢,神完形美,淡淡書香,飄然而至。唐代呂總曾評價孫過庭書法:“丹崖絕壑,筆勢堅勁?!薄缎蜁V》說他“作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于用筆”。朝洛蒙在作行草書時,于二王書法中稍加挺拔直意,甚得虔禮意趣。對于王覺斯的學習,也是得其精神,不盡追其形似。能夠感覺到他的行草作品,重流暢而不重頓挫,強調筆法的完備和氣韻的生動,在不經意間融入淡淡飛白和詩意的空白,讓行草作品更見空靈秀雅,在溫雅中掩映蒼茫雄健。他在近幾次內蒙古自治區的書法展覽中展示給讀者的一些唐宋詩詞,都明白地向讀者展示一個內心蘊蓄無限激情的蒙古漢子,如何將“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
朝洛蒙的篆書作品取法金文、秦代詔版小篆等,用筆生辣厚重、結字氣息蕭散,隱隱峭拔之意,掩映于字里行間??芍^“長毫秋勁,素體霜妍;摧鋒劍折,落點星懸;乍發紅焰,旋凝紫煙”。篆書中的甲骨、金文等是中國藝術中呈現金石氣息最佳的文化符號,近代大家莫不精于此道,而似乎這也是現代文人能夠與古代文人對話的一種有效方式。朝洛蒙從認真臨習《盂鼎》《毛公鼎》《散氏盤》入手,仔細體會古代封泥、銅鏡、陶器、瓦當等器物上面的各類篆書字體,甚至從羊皮書、西夏文、八思巴文等少數民族文字中吸取營養,創作漢文作品。同樣將漢字書寫的技法融入到回鶻式蒙古文書寫中,融入到“八思巴”文字的書寫中。使得他的篆書有獨特審美情趣,而八思巴文作品書寫的厚重古雅,金石昧甚濃。
朝洛蒙的書法篆刻創作,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為藝術不顧其余的精神追尋!他曾在一方印的邊款上書:“夜偶出得意印作,無人陪賞,甚惜。乃喚妻子共賞,妻不識篆,雖嬉笑妄談,語不中的,卻深夜不寂?!币粋€藝術家對藝術深深的眷戀之情溢于言表,而他同樣深深感動著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