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宏 金 曄 熊建文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2013年高考(廣東卷)理科綜合第36題是一道情景新穎的物理綜合題, 考查的是電磁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解答途徑多種多樣, 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 又能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進行科學的考查,如果能在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對開闊學生的思路, 擴展學生的視野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題目:如圖1(a)所示,在垂直于勻強磁場B的平面內,半徑為r的金屬圓盤繞過圓心O的軸轉動,圓心O和邊緣K通過電刷與一個電路連接,電路中的P是加上一定正向電壓才能導通的電子元件.流過電流表的電流I與圓盤角速度ω的關系如圖1(b)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均為直線,且ab段過坐標原點.ω>0代表圓盤逆時針轉動.已知:R=3.0 Ω,B=1.0 T,r=0.2 m.忽略圓盤、電流表和導線的電阻.

圖1
(1)根據圖1(b)寫出ab和bc段對應I與ω的關系式;
(2)求出圖1(b)中b和c兩點對應的P兩端的電壓Ub和Uc;
(3)分別求出ab和bc段流過P的電流IP與其兩端電壓UP的關系式.
這是一道典型的磁場與電路結合的題目,考查了電磁感應以及電路的相關知識.相對于2013年高考廣東理綜卷的難度,作為物理綜合題,此題難度適中,只要時間允許的話,大部分同學是可以得到部分分數的.該題看似是一道簡單的題目, 但經過命題者的加工、潤色,巧妙地將非線性原件的知識點融入了高考題,使得高中課程與大學課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而非線性原件的引入也是本題最大的一個爭議點.使該題顯得新穎、別致, 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獨具匠心和命題思維的創造性.在解題過程中,只要仔細思考,可以有很多解法,也使得這道題目很“活”.

解:(1)由題知,ab和bc均為直線,所以設ab段的關系式為Iab=k1ω+I1,bc段的關系式為Ibc=k2ω+I2.代入數據得
所以ab段的關系式為
bc段的關系式為
在解答試題時候,需要設方程或公式時,盡量采用原始或基礎公式,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如設方程為I=kω,這樣會導致段計算結果沒有截距.
(2)解法一:因為P與R是并聯,而線圈與導線的電阻忽略,所以電路電動勢就是P兩端的電壓.
所以
代入數據ωb=15 rad/s,ωc=45 rad/s;得
Ub=0.3 VUc=0.9 V


由電磁感應定律得,電源電動勢只和ω有關,即整個過程的電動勢表達式都為
代入數據即可.
解法三:由圖1(a)可以得到,1(b)點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就是流過R的電流,即Ib=0.1 A,所以根據歐姆定律可得
Ub=UR=IbR=0.3 V
如圖2,延長ab至d點,可知bd段關系式同ab段一樣,即d點電流為轉速為45 rad/s時,線路只接R時的電流,即Ic=0.3 A,同理可得
Uc=UR=IcR=0.9 V

圖2
此問的幾種解法迥異,可以看到,有的方法需要電磁感應定律做為支撐,而有些方法只需要讀圖,即可用簡單的方法求解.正確分析串并聯電路的電壓電流關系,是此處解題的關鍵.
(3)解法一:由圖1(a)可知P與R并聯,所以
I總=IP+IR
或
(I總-IP)R=UP


得
因為ab段IP=0,可以直接從圖中分析得出在ab段P不導通,故以下幾種方法重點介紹bc段IP與UP關系的求法.
解法二:根據歐姆定律

得

又


圖3 bc段IP-UP圖像

解法四:據解法三的分析,可知IP-UP圖像的x軸截距為Ub=0.3 V,將直線平移到原點,即圖3中虛線位置;直接可得
解法五:純數學方法,設IP與UP的關系式為IP=kUP+IP0;由前兩問可以得知電子元件P在b點的電壓、電流(0.3 V,0 A),P在c點的電壓、電流(0.9 V,0.1 A),代入即可求得
根據以上的種種解法,不難從以上的分析與解答中看出一些這道題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本試題中的兩問,都可以直接用數學方法求解,在某些程度上物理知識以及技能的考查體現較弱,但是數學方法的運用大大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而且第(3)問想要運用數學方法來解答,必須基于縝密的邏輯思維推理;
第二,這三問之間的聯系不強,可以發現,假如第(1)問做錯了,我們還是可以順利地解答后面兩問,但是正是這個特點,使得很多學生不會因為前面的一個簡單計算錯誤,而導致整道題目做錯;
第三,題目內容安排方面,加入了大學的知識,本題的電子元件P,雖然沒有明說是“二極管”,但事實上就是“二極管”,這是超出現在《考試說明》要求范圍的一個知識點,不少學生會因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導致解答錯誤;但是只要學生認真分析,還是可以用高中生的知識結構來解答,這樣反而更能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從本試題的諸多解法中,還可以總結出一些綜合題解題技巧以及解題思維上的一些特點.
(1)重視數學方法
高考物理綜合題對應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要求較高,解題時要善于利用數學工具(函數、微分、求導、積分、圖像、圖線等) 來幫助分析物理過程或狀態,這樣有利于形象地理解物理過程,快速分析求解.如本題中圖像的應用,就是解題的一大關鍵.
(2)從一般到個別,從個別到一般
高考物理的綜合題的數學計算與物理過程往往都比較復雜,那么如何能夠快速準確的去求解.在一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取一些極值點或臨界點作為研究對象,找出物理規律再應用到普遍情況,這樣計算往往會簡單很多,如本題第(3)問的解法四.
(3)把物理過程放慢或分解
對于整個物理過程,學生的理解往往比較困難,而適當地將物理過程轉變成為我們熟知的一些簡單過程,會有助于學生解答.如本題中第(2)問用一個勻速圓周來計算某一瞬時點,就是將物理過程無限放慢,用學生熟知的勻速圓周運動來求解,便簡單很多.
(4)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根據我們以上的解法不難發現,適當的定性分析,不僅能夠簡化計算過程,增加解題速度,而且有時候比單純的死套公式正確率還高.定性分析往往還可以用在結果檢查方面,如本題第(3)問,經過計算得出ab段IP=0,和定性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我們就可以大體肯定計算的結果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