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梅,張亞麗
(1.吉林大學數學經濟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012;2.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吉林省文化產業的關聯拉動效應分析
——基于投入產出模型
林秀梅1,2,張亞麗1
(1.吉林大學數學經濟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012;2.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筆者基于投入產出模型,利用《2007年吉林省投入產出表》數據,對吉林省文化產業中的“文化制造”和“文化服務”兩大類細分行業的產業關聯、波及效應與拉動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吉林省各產業對文化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非常低,但文化產業內部的直接消耗相對較高,文化服務對文化制造的直接消耗系數最大;文化制造業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對第一產業的直接消耗較大,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和陶瓷制品制造業對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直接消耗最大,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和文化藝術業對剔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直接消耗最大;從完全消耗系數看,文化制造業對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要高于其他產業,文化制造業對剔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是直接消耗系數的2.7倍,文化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達到1.220 5大于1,說明文化制造業通過產業鏈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但是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都小于1,低于全產業平均水平,說明文化產業受其他產業發展的帶動或者說對其他產業發展的制約不大,還沒有成為國民經濟的關鍵部門。因此吉林省要發展文化產業,必須率先發展文化制造業,通過產業關聯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全省經濟增長。
文化產業;關聯;拉動效應;投入產出
文化產業作為擴大消費、拉動內需、調整結構、促進增長的戰略性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和各省著力發展的重點產業。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按照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在“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0年吉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08.71億元,2011年已達274.13億元,增加了65.42億元,增幅為31.34%,占GDP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2.41%提高到2011年的2.59%,提高了0.18個百分點。盡管吉林省文化產業增速較高,省政府也從戰略和全局上謀劃運作,形成了以長影集團、吉林出版集團、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日報報業集團、吉林省影視劇制作集團、吉林歌舞劇院集團、吉林動漫集團為基本框架的國有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和文化產業規劃,但是由于吉林省文化產業基礎薄弱,在文化產品制造、文化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產業發展不均衡,文化產品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服務業事業單位創造的增加值相對較高,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的66.95%;而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以及從事文化產品銷售的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增加值數額較小,文化產業各行業發展也不平衡。而對于吉林省文化產業細分行業的增加值狀況以及文化產業對于其他產業的關聯帶動效應,并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因此,要了解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特別是文化產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有針對性地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就必須掌握文化產業各細分行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和產業波及效應。
目前國內關于文化產業關聯的研究主要是從全國和省際角度研究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文化產業內部之間的關聯效應。從全國的角度研究文化產業的學者主要有蔡旺春、王志標、韓順法等[1-3],他們根據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分類,基于投入產出模型,探討了中國文化產業的關聯程度及效應,研究表明: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輻射效應,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從省際的角度研究文化產業的學者主要有伍業鋒、戴鈺、岳芃、韓亞峰等[4-7],他們同樣根據2004年的分類,利用產業關聯理論和投入產出表分別對廣東省、湖南省、西安市、河南省文化產業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發展文化產業對各省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由于各省份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文化產業各細分行業內部之間的關聯效應也不盡相同。如,岳芃研究發現,西安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延伸度不夠、產業之間關聯度不高,而韓亞峰研究發現,河南省文化產業內部相關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深度。以上研究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探索,但也有不足。第一,這些研究都是利用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分類,基本沒有根據2012年國家統計局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進行文化產業關聯性的研究。由于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不少新興產業正在崛起,舊的分類已不太合適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第二,在眾多學者對各省文化產業關聯的研究中,還缺少對吉林省文化產業關聯性的研究。基于以上兩點,本文根據2012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新的分類,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對吉林省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文化產業各細分行業內部之間的關聯效應、波及效應進行分析,以明確吉林省文化產業在全省產業中的地位及對經濟的拉動效應,為制定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政策提供參考。
投入產出模型是分析國民經濟系統各產業之間投入產出關聯關系的一種科學有效的經濟數量分析方法,它通過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的投入產出表數據,計算各種系數,將產業之間的相互需求消耗、一個產業發展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及其他產業發展時某一產業所受的感應程度等清楚地刻畫出來。本文采用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對吉林省文化產業的關聯拉動效應進行分析,其主要的指標有:
(一)直接消耗系數

其中xij是j產業生產中消耗的i產業產品的價值量,即i產業對j產業的投入,Xj是j產業的總投入(等于總產出)。直接消耗系數,也稱為投入系數,是指j產業生產單位總產出對i產業產品的直接消耗。aij越大,說明j產業對i產業的直接依賴越強。j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i產業,i產業是j產業的重要支撐,但也可能成為瓶頸。
由全部的直接消耗系數組成的矩陣稱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用符號A表示。直接消耗系數能夠反映在一定的技術水平和生產管理條件下各產業部門之間的直接經濟技術聯系。
(二)完全消耗系數

B是由bij組成的完全消耗系數矩陣,I為單位矩陣。完全消耗系數bij是指j產業生產單位最終產品所要直接和間接消耗的i產業產品的價值量總和。完全消耗系數大于直接消耗系數,bij越大,表明j產業通過整個國民經濟系統對i產業的依賴性或帶動性越強。這種帶動除了直接消耗帶動,還有通過其他產業的間接消耗帶動[8]。
(三)感應度系數

(四)影響力系數

影響力系數是指j產業最終需求增加一個單位時,需要其他各產業產出的增加總量與所有產業最終需求都增加一個單位時,需要各產業產出增加的平均值之比。影響力系數越大,表明該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效應越大,通常表現出戰略性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特征。影響力系數越大于1,說明該產業的影響力大于各產業平均水平。影響力系數通常用來分析后向關聯度[9]。
為了分析吉林省文化產業的關聯拉動效應,將文化產業劃分為“文化制造”和“文化服務”兩大類。基于吉林省2007年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表5年編制一次,2012年表還沒出)數據,對144個產業部門整理劃分為: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業、陶瓷制品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文化與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等8個文化制造業;以及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軟件業、商務服務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文化藝術業、娛樂業等7個文化服務業,共15個文化產業部門。其中,根據2012年國家統計局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業、陶瓷制品制造業、軟件設計是新增加的行業,而之前的旅游業雖有部分活動與文化有關,但已形成自身完整體系的生產活動,不予納入文化產業分類,以免削弱文化產業的文化特征。
為了分析方便,我們首先把144個產業部門投入產出表合并整理成:第一產業、剔除文化制造后的第二產業、剔除文化服務后的第三產業、文化制造業、文化服務業5大產業部門,得到5× 5部門的投入產出表。5×5部門投入產出表能綜合反映文化產業與剔除文化產業之后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的相互關系,更清晰地揭示文化產業在產業結構和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10]。
根據投入產出表數據可知,2007年吉林省總產出為13 148.97億元[11],其中,第一產業占10.79%,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占61.41%,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占24.14%;文化產業占3.66%,其中文化制造業占0.48%,文化服務業占3.18%。總增加值為5 406.8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占14.5%,除文化產業的第二產業占47.71%,除文化產業的第三產業占33.56%;文化產業占4.23%,其中,文化制造業占0.33%,文化服務業占3.9%。以上數據表明,從總量的角度來看,文化服務業的總產出和增加值遠大于文化制造業,構成了文化產業的主體。但是文化產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較小。
(一)直接消耗系數分析
根據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計算5部門直接消耗系數如表1。
可以看出,文化制造業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對第一產業的直接消耗較大,這是因為很多工藝品制造的原材料來源于第一產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和陶瓷制品制造業對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直接消耗最大,分別為0.689 5和0.667 6,說明這兩個行業對第二產業依賴性最強;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和文化藝術業對剔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直接消耗最大,分別為0.349 5和0.234 9,說明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和文化藝術業與服務業息息相關。另外,從對文化產業各行業的直接消耗看,主要是行業內部的直接消耗大,特別是商務服務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和娛樂業對文化產業內部直接消耗最大,依賴性最強。

表1 5部門直接消耗系數
從表1可以看出,國民經濟中其他產業對文化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都非常低,而文化產業內部的消耗相對較高,文化服務對文化制造的直接消耗系數最大,說明文化服務業的發展直接依賴文化制造業的發展。同時看出,傳統產業對文化產業的依賴性不強,說明文化產業在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直接作用不大[12]。
為了進一步分析文化產業內部各部門與第一產業、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剔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之間以及文化產業各部門之間的關聯關系,我們再計算各部門的直接消耗系數,將直接消耗系數最大的前兩個部門列表如下表2:

表2 吉林省文化產業各部門之間直接消耗系數

表3 5部門完全消耗系數
(二)完全消耗系數分析
根據5部門直接消耗系數,計算出5部門完全消耗系數如表3:
從完全消耗系數中看出,文化制造業對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要高于其他產業,達到了1.207 1,是直接消耗系數的4倍。文化制造業對剔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是直接消耗系數的2.7倍。說明文化制造業通過產業鏈對第二產業的拉動作用大大增強,文化制造業的發展將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將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而文化服務業對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為0.843 1,比剔除文化服務的第三產業對其的完全消耗系數0.769 0要高,說明吉林省文化服務業比其他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拉動效應強。而其他產業對文化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很低,說明吉林省其他產業對文化產業的依賴性和帶動性較低。
(三)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分析
在完全消耗系數矩陣基礎上計算五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如表4。

表4 5部門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
由表4可知,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都小于1,低于全產業平均水平,說明文化產業受其他產業發展的帶動或者說對其他產業發展的制約不大,還沒有成為國民經濟的關鍵部門。文化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達到1.220 5大于1,高于全產業平均水平,說明文化制造業通過產業鏈對其他產業部門的波及拉動作用較大。文化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為0.921 9,小于1,低于全產業平均水平,說明文化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相對較小,它同其他產業的關聯關系還較弱。因此吉林省要發展文化產業,率先發展文化制造業將會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促進全省經濟增長。
為了進一步分析文化產業內部各個部門的作用,我們計算15個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力系數如表5。

表5 吉林省文化產業各部門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力系數
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產業各部門的感應度系數都比較小,除造紙及紙制品業的感應度系數大于1,達到1.158 1之外,其他的部門的感應度系數都小于1,說明當國民經濟各部門每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造紙及紙制品業的需求感應程度較強,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的生產提供相對較大的產出量,而文化產業的其他部門對國民經濟的感應程度較弱。文化產業各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大小不一。文化制造業中除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外,其他的影響力系數均大于1;文化服務業中軟件業、新聞出版業、文化藝術業的影響力系數大于1。影響力系數說明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業、陶瓷制品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軟件業、新聞出版業、文化藝術業對經濟發展有相當的帶動作用。文化產業絕大多數部門影響力系數大于1,說明率先發展文化產業比發展一般產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要大。
通過分析可知,目前吉林省文化產業的規模還很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不大。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服務業的發展受全省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相對較小,對其他部門的支撐作用也相對較小。但是,文化制造業對其他部門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文化服務業對其他部門的拉動效應雖然相對較弱,但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文化服務業的拉動作用將不斷增強。
在產業關聯關系中我們看到,文化產業通過內部需求[13],由文化制造業推動文化服務業,再由文化服務業帶動文化制造業,并通過產業鏈拉動經濟增長。因此,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應是吉林省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最佳選擇。
要發展文化產業,首先要大力發展文化制造業,特別是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制造業、陶瓷制品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他們對經濟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另外,還要進一步加強文化服務業的發展,盡管目前吉林省文化服務業的發展規模領先于文化制造業,但是其產業影響力和拉動效應低于文化制造業,所以文化服務業應成為牽領文化制造業的先導,通過擴大服務內容,拉動對文化產品制造的需求,從而拉動文化制造業,進而拉動整個經濟。
同時,應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通過土地、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引導分散的民間資本流向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資本投入,擴大文化產業總體規模。還要扶植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其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和區位優勢,提高產業的競爭力。
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獨立的,文化產業中的文化元素蘊涵在所有產業和產品中。所以,要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重視各產業和產品的文化內涵,重視品牌效應,只有把文化因素納入到各產業產品中,才能真正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1]蔡旺春.中國文化產業關聯程度與波及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0(19):96-98.
[2]王志標.文化產業關聯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20):88-90.
[3]韓順法.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7):21-28.
[4]伍業鋒.文化產業關聯特征的動態分析——基于廣東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產出數據[J].產經評論,2011(2):5-14.
[5]戴鈺.湖南省文化產業投入產出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6):66-68.
[6]岳芃.西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關聯度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2):13-16.
[7]韓亞峰,焦偉婭.基于投入產出的河南文化產業分析[J].許昌學院學報,2010,29(1):127-129.
[8]劉起運,陳璋,蘇汝劼.投入產出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6-31.
[9]龐皓,向蓉美.投入產出分析[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57-59.
[10]王國志,張愛娜.投入產出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J].中國國情,2007(12):31-33.
[11]吉林省統計局.吉林省投入產出表(2007)[Z].長春:吉林統計局出版,2009:64-176.
[12]李彬,于振沖.日本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與市場戰略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3(5):60-68.
[13]金曉彤,李榮.日本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3(4):69-76.
The Analysis of Pulling Effec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Based on Input-Output Model
LIN Xiu-mei1,2,ZHANG Ya-li1
(1.Business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
Articles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model,using the“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Jilin Province in 2007”Data,and analyz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effect,ripple effect and pulling effect in the industry segmentation of two categories of cultural industries-cultur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ultural service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results showed that: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industry to cultural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are very low,but the interior direct consump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relatively high,and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cultural service industry to cultur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biggest.In cultur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direct consumption of handicrafts and oth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larger;the direct consumption of home audio-visu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ceramic produc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eliminate cultur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larger;the direct consump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film and video industry and the arts industry to eliminate culture service industry is larger.In complet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cultur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eliminate cultural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industry complet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is higher than other industries,and to eliminate cultural services complet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is 2.7times of the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reached 1.220 5is greater than 1,indicating that cultur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rough the industrial chain pulling effect on economic strengthened.Bu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re less than 1 and lower than the industry average,indicating that cultural industry by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or little restri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and cultural industry has not yet become a key secto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Therefore,to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must take the l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by industrial association,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
Cultural Industry;Association;Pulling Effect;Input and Output
F062.9
A
1001-6201(2014)03-0112-06
[責任編輯:秦衛波]
2013-08-1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2AZD021);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2012B143);吉林省軟科學項目(20120620)。
林秀梅(1956-),女,吉林臨江人,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財經大學教授;張亞麗(1984-),女,河北石家莊人,吉林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