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環成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汾陽 032200)
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發展現狀及路徑選擇
——以山西省為例
高環成
(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汾陽 032200)
應用2004—2013年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數據,以城鄉商品市場作為研究對象,對山西省城鄉消費市場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山西城鄉商品市場不協調發展主要表現為綜合協調度差、供需不協調、地區不協調明顯等特征。因此,應采取促進農民增收,培育發展農村市場;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協調機制;樹立農村大流通意識,重塑農村流通主體等對策。
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發展;農民增收;以工促農
馬克思說:“一切發達的、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分工基礎,都是城鄉的分離??梢哉f,社會的全部經濟史,都可以概括為這種對立的運動”[1]。Boselie和Weatherspoon[2]從運行效率角度指出城鄉商品市場競爭、市場信息、信用、合同執行以及貿易基礎設施等方面存在差距。城鄉不協調發展是發展中國家的典型特征。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發展的研究不斷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洪濤[3]認為,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資源要素加速向城市流動。與此同時,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非農產業領域就業難和大量的農民被排斥在城市化之外使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變得越來越尖銳。龔映霞、唐紅濤[4]認為,城鄉商品市場協調度不高,城市和鄉村市場二元分割特征明顯。
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專家學者就協調城鄉市場體系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但這些觀點多集中于對策層面,并沒有對其作出精確的測度和評價,不易量化和操作。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構建一個度量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的指標體系,并從制度設計、制度變遷的環境層面分析原因,然后提出實現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的路徑。
1.1 測評指標的選取
為了便于統計數據的處理和橫向比較研究,本文選取了5個指標:①城鎮化率;②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③鄉村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④城鎮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⑤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率。
城鎮化率反映的是城鎮人口規模和發展水平以及對區域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反映著城鄉之間的協調與融合程度。
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能夠直接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程度,該系數的變動范圍在0~1之間,該系數越大,說明差異越小[5]。
鄉村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可以說明鄉村居民消費的增長程度,能夠反映鄉村居民消費品的市場份額。
城鎮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可以說明城鎮居民消費的增長程度,能夠反映城鎮居民消費品的市場份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率可以說明社會消費品的增長程度,是衡量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改善的重要指標。
1.2 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
利用單個指標測度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水平可能存在片面性問題,本研究項目采取多個指標進行測度,利用綜合評價法進行定量的計算。市場協調指數公式如下:Yi=ΣXijWj×100%[6]。
Xij表示第i個被評價對象第j個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值,Wj表示該指標相應的權數。此模型計算的結果越接近0,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水平越低;越接近1,則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水平越高。
為了對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水平現狀進行分析,本文對2004—2013年山西省的城鎮化率、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鄉村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城鎮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率進行計算(見表1)。

表1 2004—2013年山西省城鄉市場協調指數%
2.1 綜合協調度差
由表1可以看出,10年間山西省城鎮消費品零售平均增長率為18.1%,而農村消費品零售平均增長率為16.7%,這說明山西省城鄉商品市場綜合協調度差。其原因是: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重視工業的發展,對城鎮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大,大的超市建在城鎮,城鎮的物流也發達,城鎮市場發展較快;對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投入少,導致市場規模小,物流成本高,農村市場發展緩慢。兩者的效率差異較大,呈現出典型的二元結構。
2.2 供需不協調
由表1可以看出,10年間山西省城鎮居民收入平均差異系數31.5%,略高于同期全國城鎮居民收入平均差異系數30.2%,和同屬中部省份的江西省(36.5%)差距較大。我們知道,收入決定支付和需求,需求決定供給。山西省農村居民收入不高,恩格爾系數較高,消費單一,結構不合理,市場意識淡薄,這些進一步加劇了城鄉商品市場的不協調。
2.3 地區不協調明顯
省內區域市場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主要表現在不同地市城鄉居民收入差異較大(見表2)。

表2 山西省2012年11市城鄉居民收入比較
根據2012年山西省11個地市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將山西劃分為以下三類區域。
一類區域只有太原市一家。太原市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較大,達到44.6%,并且比全省平均水平34.3%高出10.4%,說明太原市的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性在全省來說最好。
二類區域包括陽泉市、臨汾市、晉中市、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朔州市等7市。這些地市的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介于30%~40%之間。其中陽泉市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達到39.6%,已接近一類地區水平;臨汾市、晉中市、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都在35%以上,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性也較好。
三類區域包括呂梁市、大同市和忻州市。這3個地市的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仍處在30%以下,城鄉商品市場協調性差,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較大。其中,城鄉居民收入差異系數最低的忻州市比最高的太原市低18.5%。
山西省城鄉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體現了城鄉地域發展嚴重失衡問題,說明城鄉市場協調的地域性差。
3.1 促進農民增收,培育農村市場
首先,要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建立順暢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將農產品種養、收購、加工、儲運、銷售各環節連為一體,通過農產品的深加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更好更快地進入各種流通業態。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大力發展與農業關聯度高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第三產業和出口產業[7]。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發揮其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要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加大農村市場建設的力度,引進資金、技術、人才,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動傳統商業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轉變,為現代商業搭建平臺;加大軟環境的改善,改善物流交通、信息網絡、生產環境,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山西行”,打破城鄉間的貿易壁壘,使資源向農村聚集;發揮農村特色,建設生態農業,推廣“山西品牌中華行”、“晉人晉菜晉味道”、“幸福暖家”活動,其中“山西品牌中華行”活動現場銷售1100多萬元[8],通過這些活動建立城鄉互動的商品流通機制。
經濟數據顯示:2013年山西省鄉村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為14.3%,城鎮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率為13.9%,可見,山西省鄉村消費品零售增長快于城鎮(見表1)。
3.2 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協調機制
首先,克服定勢思維影響,工業反哺農業。長期以來,由于產業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只是資源流出,不能資源流入,農村得不到急需的資金、技術。為此,應建立“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并對農產品的價格進行干預。例如,提供無息貸款,落實種田補貼,大力推廣優良品種,逐步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價格剪刀差。
其次,由于城鄉之間要素分配的失衡,導致農村市場處于弱勢地位,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需要非市場力量的激勵安排。為此,政府對于農村市場有序運行應提供恰當的制度安排,給農村商品市場提供公平、合理的外部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實際中可采取改革和完善財政稅務政策,落實好農民種田的各項補貼政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消費水平;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基礎。
再次,通過城鄉橫向經濟聯合,促進生活資料和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良性流通。充分發揮城市商業特別是主城商業的輻射作用,與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使城鄉消費市場更趨開放和活躍,實現城鄉聯動、協調發展。例如,建立農工商一體化模式、農超對接模式,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對接。
3.3 樹立農村大流通意識,重塑農村流通主體
由于農民生活、居住的分散,致使農村商品信息渠道不暢。政府應扶持農業產業,增加農村投入,加大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有組織地讓農民參與市場活動,樹立農村大流通觀念。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以解決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與農產品大市場的矛盾。
城鄉市場的協調發展,必須以農村市場的發展和壯大為基礎,以農村市場流通業態的多樣化為目標。從本質上講是商業網點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轉變;管理方式由松散向規范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生活方式由積累向人的全面發展轉變。只有改變農村市場發展滯后與緩慢的現狀,逐步改善城鄉商品市場的協調機制,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培養科學的消費習慣,實現消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達到城鄉和諧流通,才能實現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發展。
[1]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Boselie David,Henson Spencer,Weatherspoon Dave.Supermarket Procurement Pract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edefining the Role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2003,85(5):1155-1161.
[3]洪濤,郭慶.加快我國城鄉流通業協調發展[C]//商業改革與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頒獎活動論文集.北京:中國商業經濟學會,2010:169-174.
[4]龔映霞,唐紅濤.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發展現狀及路徑探索[J].統計與決策,2011(10):67-69.
[5]陳俊峰,宋雨潔.安徽省城鄉一體化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2):43-47.
[6]孫小素.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統計監測方法探討[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7(4):81-86.
[7]李艷,李輝.城鄉商品市場協調發展研究:基于城鄉統籌發展背景的研究[C]//商業改革與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頒獎活動論文集.北京:中國商業經濟學會,2010:98-103.
[8]張巨峰.山西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4%[N].山西日報,2014-01-28(A1).
責任編輯:沈玲
Present Situation and Path Selec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 Markets—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AO Huancheng
(Fenyang College,ShanxiMedical University,Fenyang 032200,China)
Applying statistical data of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2004 to 2013 in ShanxiProvince,taking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 marke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urban and rural consumption markets in Shan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coordinated reasons of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markets in Shanxi Province are as follows:the poor coordination degree,uncoordinated supply and demand and obviously uncoordinated areas.So,some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farmers'income and developing ruralmarkets;establishing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promoting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and driving town by city;setting up the large rural circulation consciousness and reshaping themain body of rural circulation.
urban and rural commodity market;coordinated development;farmers’income increase;promoting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F713
A
1009-3907(2014)09-1197-03
2014-06-03
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晉規辦字[JG201108])
高環成(1964-),男,山西臨縣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消費行為和營銷策略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