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楠++吳林峰++孫峰
諸多改革提法中,“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最受公眾關注
調查發現,在此次有關改革的提法中,最讓公眾印象深刻的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24.6%),排在第二位的是“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16.4%),排在第三位的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9.9%)。
其他受公眾關注的改革舉措還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8%)、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5.9%)、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5.6%)、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5.2%)等。
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縣巴彥查干鄉的蒙古族青年李龍(化名),是一位種田高手。17歲那年,由于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他中專還沒畢業就選擇了務農。經過這些年的奮斗,他過上了有大房子、私家車的富足生活。李龍說,在眾多改革措施中,他最關注“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等相關內容的改革。李龍介紹,他家現在住在一個挺大的院子里,除了日常居住、堆放糧食、停放農機外,還有許多空房。考慮到孩子上學以及老人看病等問題,他計劃賣掉部分房子,到縣城里買一套房子,農忙時住在村里,農閑時就住在縣城的房子里,“以前我很擔心這種私下買賣宅基地的行為不合法。現在,中央竟然主動提出要進行這方面的改革。這真是太好了,希望能盡快在我們這兒實施。”
公眾對未來10年個人生活的期待中,“房價下降”排名第一
三中全會《決定》,對未來10年的改革進行了細致、全面的勾勒。值得關注的是,調查中77.7%的受訪者確認,未來10年的改革將會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北京某法院工作人員張正(化名),從事司法審判工作3年多。在別人看來,張正的工作既穩定、又能解決戶口,非常令人羨慕。可是在張正看來,自己的工作并沒有那么好,“許多人認為,公務員的工資、福利都很高,但其實并不是這樣。根據前兩年公布的北京市人均收入,公務員已經拖了‘后腿。”如今,張正每月工資有4000多元,其中2000元花在房租上,而且還是在北京三環邊上和人合租的兩居室中的一間。對于未來,張正最大的期待就是房價降一點。“我感覺最大的難題就是住房問題。按現在的房價,我可能需要奮斗幾十年才能在北京六環以外買一套房子。我有著對法律的信仰與對法律行業的熱愛,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了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讓我們這些以法律為信仰的年輕人看到了未來施展才能的空間。但是安居才能樂業,如果基本生活都很難得到保障,又談何實現自己的抱負呢?”
公眾對未來10年自己的個人生活有哪些期待?調查顯示,“房價下降”排名第一(18.3%),其次是“收入增加”(15.8%),排在第三位的是“平等享受社保福利”(9.6%)。公眾的其他期待還有:食品安全可靠(8.9%)、看病方便便宜(8.8%)、污染得到治理(7.3%)、找政府辦事容易(7.2%)、物價穩定(5.9%)、老有所養(4.8%)等。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