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麗娟
(潼南縣婦幼保健院,重慶 潼南 402660)
合理用藥,指醫師給病人治療之前,應作出正確的診斷并了解疾病的發病機理,同時選擇一種正確的藥物及其劑型、途徑、劑量、間隔與療程。此外,也應了解對藥物、環境、遺傳以及疾病有關的各種因素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等等。由于現代藥物都是強效的化學品,具有廣泛的潛在危害性和有效性,欲能掌握和熟悉病人與其用藥的規律變化,解決給藥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比如,改善和擴大合理用藥的教育、提供藥物情報資料、減少醫師的壓力等,尚需臨床藥師的幫助,力求使藥物的合理應用達到最大限度,而不是使藥物的最大使用合理化。
合理用藥的理論在于藥物動力學、生物藥劑學、臨床藥理學與臨床藥劑學。藥物動力學是闡述藥物在體內的動態科學,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的時間過程。生物藥劑學是指在合理服用的原理指導下對藥物劑型的設計,根據藥物動力學原理[1]測定藥物的吸收,測定藥物在體內從劑型中釋放和吸收的速度,以評價藥物服前的特征。而藥物動力學則是將這些特征結合用于具體受藥病體,以控制藥物在此病體中的效應。臨床藥理學的研究對象:藥物在機體內的作用原理,為用藥水平提供現代的理論基礎,解決認識問題。臨床藥劑學則是將臨床藥理學、工藝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用到劑型設計當中,以提高制劑的質量水平,解決實踐問題。它們均屬于臨床藥學范疇[2]。
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有效機制應包括如下事項:
2.1 提供藥物情報資料;研究藥物配伍、藥物相互作用及其機理
2.2 研究藥物動力學、生物藥劑學、臨床藥理學與臨床藥劑學
2.3 研究病房藥物管理;研制新劑型與新制劑,新藥療效、毒性并予評價
2.4 研究臨床試用藥物效果,并進行藥物的毒副反應監護
2.5 參與會診并通過新藥介紹、藥劑通訊等形式,指導用藥
在提供藥物情報方面,臨床藥師對于醫藥期刊報導的新療法、新資料與新的專業知識,應予定期宣講、印發和報導,而且要求能夠:評價現代專業情報并對選題提出修正建議;評價情報和設計;參與研究提出綜合性文摘;設計研究項目,提出現有資料不能提供的資料等。
2.6 協助醫師進行治療藥物監測
在藥物監測過程中,臨床藥師對于新藥的使用則應搞清楚:此藥在此病治療中是否最為有效;劑量是否最為合適;用法是否最為得當;患者有無變態反應;此藥與其他所用藥物之間有何相互作用;此藥是否與已在服用的監測藥物具有同樣的檢驗征象而相互干擾;患者是否還有其它疾病在干擾此藥治療;食物是否是干擾的因素等。
2.7 了解藥物評價的原則
根據藥物評價的原則,下列各項應作參考:(1)如果藥物的毒性及其它不良反應曾在醫學文獻中報道過,那么該化合物應被視為有疑問;(2)對制藥公司的文獻和雜志的廣告性推薦不應過分重視,還必須依據其它參考文獻和能信賴的醫學雜志所確認的正確主張;(3)資料來源可征求知情者的說明,按其提供的情報查明文獻;(4)制造廠方面的意見,應注意是否有外國的資料和個人的報告作依據;(5)國外藥物如果有臨床前所進行的試驗,而尚未得到臨床證明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慎重態度。如有可能,最好等到確實的臨床結果再作評價;(6)當存在多種藥劑可用于相同的治療目的時,應根據質量管理、治療效果、明確的優點和價格等方面考慮選擇;(7)對名稱相同藥劑的廉價制品,證明其質量是必要的;(8)制造者的信譽和名聲可以考慮,但不應作為評價藥物的唯一標準;(9)多種成分配成的一種制劑,如無經濟效益的考慮,不如推薦單一成分的藥劑為好;(10)由于資料太少,不能決定藥劑價值時,要謹慎推薦。必要時,對給藥方法與治療效果,需要查閱更多的報告[3]。
結合臨床藥學的角度,為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有效性,臨床藥師應使醫師掌握用藥規律,指導用藥實踐,獲得最佳給藥方案,最終力求所用藥物的劑型、途徑、劑量、時間、間隔、次數、療程等都能合乎科學道理 ,以求避免其不良反應的發生。
[1]蔡衛民.美國的臨床藥動學服務體系[J].中國藥學雜志,1994,29(6):346-347.
[2]鄭敏玲.我國臨床藥學開展現狀及其發展方向[J].廣東藥學,2003,13(3):64.
[3]王蔚佳,熊光明.中國醫藥報[J],20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