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瑜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財務處,江蘇 無錫 214121)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深入,高校因其在人才及知識力量上的優勢在科學研究方面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積極向高校投入科研資金。目前,高校為推進各類科研項目的積極開展,往往為其營造了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在經費開支方面主要采用了課題負責人管理制,實施科研經費項目管理辦法,課題負責人對其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因課題負責人普遍存在成本意識薄弱、法律觀念淡薄、經費權屬關系認識不清等問題,給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帶來了一系列困難,需要引起高校的廣泛重視,下文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以便于有針對性的找出解決對策。
目前,多數高校根據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規范高校科研行為的文件以及國家科技、財稅政策等方面的相關規定,結合高校實際制定了各種科研經費的管理制度和辦法,明確科研經費的內涵、分類、管理及使用。即便如此,大多數高校科研經費部分管理內容仍存在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缺乏完善的科研成本及績效核算規則體系。大部分高校科研經費的核算停留在簡單的收支核算層面上,主要原則是將科研經費使用完畢,缺乏科研成本核算概念。部分高校為鼓勵科研項目開展,少提或者不提管理費,開展科研項目所耗費的水電費、設備使用費、科研人員經費等應計入科研成本的不計入,直接從教育事業經費中開支;項目負責人缺乏政策意識,隨意支配經費,列支與項目無關的開支,用各種名義套取資金,資金浪費現象明顯。第二,缺乏健全的科研經費管理監督機制。健全的內控和監督機制有助于推進科研經費的科學管理,僅靠財務部門無法對從科研經費的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面有效的控制。目前。很多高校科研相關部門職責不清,相互扯皮,存在監督管理上的漏洞,尚未建立規范的監督和協調機制,也就無法及時發現經費開支存在的問題。
高校對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大都通過實施經費預算進行開支管理,尤其是對于來源于財政性資金的縱向科研項目。但多數高校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科研項目預算支出項目分配不合理。項目負責人往往不是按照實際科研所需來編制經費預算,而更多按照經費支出的難易程度來考慮,并且往往簡單地對經費在研究周期內進行等額分配,與實際研發進度不符,這種科研經費預算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直接影響到預算的執行。第二,科研經費預算編制不精細。科研項目的獲批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項目研究本身又具有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再加上項目負責人由于缺乏對經費預算嚴肅性和重要性的認識,缺乏財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在預算編制時提供的測算依據簡單籠統,以經驗和粗略估計為主,沒有具體的計算過程也沒有科學的論證過程,缺乏說服力,一方面導致在評審時預算經費的核減率較高,另一方面也影響項目經費的實際執行。
很多高校科研部門在鼓勵科研項目開展的指導方針下,對其經費的開支政策較為寬松,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的使用存在較大自主權,科研經費財務控制不嚴格,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未嚴格按經費預算核算開支,經費支出缺乏控制力和約束力。高校科研經費預算的不科學性導致經費下達后無法按預算來執行,有些高校財務尚未對經費開支進行按預算細化分項控制,導致支出與預算不符,支出項目比例失衡。第二,管理要求不嚴。科研經費合理性的判斷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在支出審核時無法準確把握,導致科研人員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以各種名義套取科研資金,無序性和隨意性很大。高校對科研經費形成的資產管理不嚴,有的科研人員甚至通過開具多張發票將固定資產拆分成材料,逃避驗收,高校對科研項目形成的無形資產也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從而造成資產流失嚴重。第三,管理效率不高。科研資金的管理涉及科研人員、科研管理部門、資產部門、審計部門等,但科研經費收支數據等資源尚未在相關部門內實現共享,信息提供不及時,無法提高管理效率。第四,財務決算不及時。高校科研項目經費結題不結賬現象普遍存在,高校對科研項目結題往往更注重技術和成果的驗收,很少顧及經費使用的績效考評,導致很多項目已結題,但財務上未對其進行決算,資金仍在開支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經費管理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暢,部門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審計監督更是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和問責機制。
高校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根據科研經費的來源、性質和特點制定科學、全面的管理制度和規章,建立健全包括科研經費預算、經費支出審批、項目決算、經費審計檢查、績效考核等環節在內的各類管理辦法,提高相關職能部門及科研人員對經費管理的責任和法律意識,明確高校科研、財務、審計等部門及科研項目負責人在科研經費使用與管理中的職責和權限,細化科研經費過程管理內容和工作程序,明確開支范圍和口徑,建立協調聯動機制,規范和監督科研經費使用。
科研經費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的科學性,預算管理的合理化和精細化程度對經費的實際執行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高校應當嚴格預算管理,制定操作性強的預算編制程序、預算編制辦法以及相應的檢查和約束機制,有效預防經費管理失控。高校財務部門應積極參與科研經費立項的預算編制環節,配合科研管理部門及項目負責人在相關制度約束下編制與科研目標相關的切實可行的經費預算,利用現代化的財務核算系統,分項細化科研經費預算控制目標,控制開支范圍和額度,實現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過程控制,由被動式管理轉變為主動式管理,從而保證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和執行的一致性,維護了科研項目財務預算的嚴肅性。
高校應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為目標,創新服務載體,建立科研管理部門間的聯動和對接機制,實現高校財務部門、科研管理部門、后勤資產部門、審計監察部門以及課題負責人等相關部門和人員間的系統對接,通過校內信息網絡實現科研項目立項、執行、結題、檢查等各環節在內的全過程信息連通和交互,財務部門通過信息系統對經費預算、開支和決算信息進行有授權開放,解決有關部門及科研人員對財務信息要求實時掌握的需求,科研管理部門及時將立項、結題等信息提交管理平臺,便于財務、審計等部門及時進行項目預算審核、經費執行、決算及審計跟蹤等,避免經費長期掛賬。高校通過積極推進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能推進有效溝通和交流,減少了重復工作,各管理環節相互協調、相互依托、相互滲透,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更加科學化、高效化。
[1]王勤琴.高校科研項目管理中有關部門協同關系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2(11):199-200.
[2]歐陽衛紅.增強財經法紀意識加強科研項目財務管理[J].教育財會研究,2012,23(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