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民
(河南省正源水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上蔡463800)
上蔡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駐馬店市東北部,東靠項城,西連西平、遂平,南接汝南、平輿,北臨商水、郾城。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35公里,總面積152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54.5萬畝。全縣共轄24個鄉(鎮),四個辦事處,459個村委會,1551個自然村,總人口139.8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9.81萬人,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大縣。
我縣不安全飲水區涉及全縣24個鄉 (鎮)、辦事處,468個行政村,1148個自然村,不安全飲水總人口82.69萬人,其中:苦咸水59.83萬人,污染嚴重的地下水22.86萬人。2004年前全縣共有集中供水工程93處,解決農村飲水困難11.79萬人,我縣在2005年至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共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3處,全縣已解決農村飲水困難55.35萬人。針對農村飲水工程重建輕管的現象,我縣自2007年以來將,16處農村集中供水廠交付鄉鎮供水公司統一管理。上蔡縣鄉鎮供水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我省較早成立的專門以鄉鎮為主的供水企業。是從事水利工程建設及水暖電安裝的設計施工單位,具有建設部頒發的《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公司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儀器裝備精良,擁有專業技術施工隊伍及設計、施工、計算機、經營管理、咨詢服務等專業人才。幾年來,供水公司針對我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特點,改革創新管理體制,轉變經營模式,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經驗和體會匯報如下:
2005年以前,針對農村廣大群眾飲水困難的實際,上蔡縣多方籌措資金,共興建農村供水站100多座。但在隨后幾年內,全縣大部分農村供水站相繼關停,截至2005年底,全縣仍在勉強維持運行的農村供水站不足一半。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受當初人們的認識水平和宏觀環境的制約,僅僅把農村供水站作為一項福利事業來辦。同時,在管理上,工程建成后交給受益村委管理,他們大都沒有供水管理經驗,運行和管理機制不合理。二是從企業經營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農村供水站供水規模小,日供水能力低,達不到盈利標準,甚至出現收交的水費還沒有電費多,導致供水站負債經營,多數供水站最終倒閉。近年來,我縣認真汲取過去農村供水站倒閉的教訓,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打破“一村一站”格局。在農民居住相對集中的中心地帶,按規模效益要求,新建一批適度規模水廠,對周邊輻射的行政村進行集中供水。對建成的集中供水廠實行全縣統一管理,改變以前管理模式,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
為保證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更好地發揮效益,認真做好國有資產保護工作。工程建成后,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明確了項目管理單位,將水廠的經營權、管理權交付上蔡縣鄉鎮供水公司統一管理,對責、權、利做了明確劃分,明確其市場主體地位,實行企業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強化風險意識、效益意識,有效地增強了水廠的發展活力。
公司以2007年首批建立的蔡溝水廠為試點,積極探索“公司+協會+戶管”飲水安全工程運行模式,切實加強工程建后管理。采取“公司主管、協會監管、用戶參與、以站養站”的工作模式,建立用水戶協會,做到了“三有”、“三落實”,保障了供水安全和工程可持續發展。
“三有”:有機構——成立以供水公司為主的管理組織,作為工程的管理主體;由用戶代表、受益村組干部組成的用水戶協會,參與監督管理。
有規章——制定了工程運行管理制度、財務制度、設備操作規程、制水操作規程、設備維修養護制度、水費計收管理制度、人員考核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
有效益——完善的管理機制,確保水廠有經濟效益。
“三落實”:一是,人員落實。各供水廠設廠長、會計、抄表收費員、管道維修員等。
二是,經費落實。在水費形成機制上,由公司、協會組織用水戶在結合水電價格、人員工資、維修等費用的前提下,討論確定水價。水費收入的實價作為電費、日常維修費、人員工資及其它開支,保證了水廠的正常運轉。
在水費收繳上,公司采取統一水價、統一收費標準。供水廠每月向公司交納收徼的水費、財務報表。公司根據各水廠的收支情況進行單獨核算。對盈利較好的水廠,拿出利潤的10%進行獎勵。
三是,責任落實。管理組織充分發揮主管作用,定期研究,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對管理人員責任進行明確;用水戶協會對管理人員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敬業精神和安全意識實施有效監督。水廠公開供水熱線電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派人員進行維修,并對每次的報修情況做好日常記錄。對新安裝戶,采取先申請、再審批、后安裝的程序,嚴禁私接、偷接;針對偷水現象,采取定期巡查、水政監察及舉報有獎的方式,發動群眾互相監督,有效地控制了偷水現象,大大降低了供水成本。
以蔡溝水廠為例,采取以上管理模式,目前已發展7處農村供水廠由鄉鎮供水公司統一管理,供水秩序井然,連續三年盈利,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年終兌現盈利獎,員工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更增加了干勁,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積極為農村供水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全縣新建水廠都具備凈水、供水、消毒、化驗、遠程監測等五大功能。新入戶設施都具備方便管理功能即“一個水表池、一塊防滴漏水表、一個閥門”,為方便抄表,入戶水表和閥門一律安裝在戶外,既有效地防止了盜水,又降低了管理負擔,并確保了水費的回收率。
在人員技術培訓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每年將單位內部的管理人員送出去,與其他省市的同行進行業務學習和交流,提高能力,開闊視野。2009年已派出兩批工作人員赴南京進行定向開挖學習培訓。請北京有關專家來水廠進行自動化控制管理技術培訓。同時,每年定期對從事農村供水管理和經營的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相互交流工作經驗。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服務,是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事業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措施。
高度重視農村供水管理現代化建設。為適應水利現代化的新要求,實現農村供水工程基礎信息、建設信息、管理信息、服務信息的實時傳輸和共享,促進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規范管理和科學決策,始終堅持把農村供水管理現代化、信息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同規劃、同設計、同建設、同管理、同受益。
全方位推進農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設。一是,購置了高端PC機,并按要求安裝了操作平臺,建立了農村供水工程管理網絡。二是,與北京有關單位合作,在蔡溝水廠進行試點,安裝了水廠自動化控制管理系統、水費收繳系統及廠區安全視頻監控設施。對水質、水量、水壓、廠區安全實行實時在線監測,達到了可視、可控、可調、遠傳的現代化的管理水平。把用水戶檔案錄入計算機,在計算機上可以對數據進行備份、查詢,逐步實行各供水廠定點、定時、主動到指定地點交費,改變上門收費方式。水廠內部安裝有視頻監控系統,通過監控系統對水廠內部及周邊環境進行安全監控,并可保存錄像,以保證水廠運行安全,使飲水安全工程更安全。這項工程的實施,不僅引領著農村供水管理的發展方向,也成了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又一大亮點。
蔡溝水廠作為新管理模式的試點,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實踐證明,其管理體制是有效可行的。目前,蔡溝水廠管理模式已在我縣集中供水廠普遍推廣應用,在今后的管理中要不斷地完善體制,不斷地更新理念,力爭把我縣的農村供水事業做得更好。
農村飲水安全事業使命光榮,任重道遠。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兄弟單位經驗,力爭早日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早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早日讓全縣人民飲上安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