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洪+王建洲+安勇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手機網絡功能的不斷完善,當代大學生幾乎“全員網民化”。大學生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調查的相關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之間呈現出越來越強的關聯性。因此,我們需要從思想引領、技能指導、機制完善、心理疏導、環境營造等方面入手,積極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提高學習效果,促使其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行為;學習成績;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4)03-0037-07
一、調研背景與情況說明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5.9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手機網民占網民總數的比例已升至78.5%,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報告還顯示,中國網民的主體為29歲以下的年輕群體,這一網民群體占到網民總數的54%,超過總數的一半。而這個年輕群體的主力為廣大的在校大學生。
從移動終端發展來說,2009年1月我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正式獲得了3G牌照。從此,我國步入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3G時代。伴隨著移動通信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人們對移動終端越來越傾心和依賴。在今天的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拿著手機上網沖浪的大學生,我們甚至可以說當今的大學生幾乎是“全員網民化”。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它涉及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思想、心理等各個方面,這已是不可否認的現實。
在這一現實背景下,根據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的要求,我們組成了《大學生互聯網使用狀況研究》課題組,對當代大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深入的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在校大學生,重點調研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院校的本科生。我們在全國不同地區選取了14所高校作為樣本學校,以華北和華東地區為重點,同時涉及東北、西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其中包括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江南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300份,回收問卷2248份,剔除無效問卷69份,有效問卷2179份,有效回收率為94.74%。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工具是SPSS19.0。
本文只是從調研項目中選取了“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的關聯性”問題進行相關討論。
二、大學生網絡行為與其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
(一) 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對其學習成績具有雙重影響
由表1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中的多數人認為,“網絡行為”對其學習成績的影響不大或利大于弊,兩者之和占被調查者的69.6%,其中有超過半數(51.3%)的大學生認為,網絡對其學習成績的影響是積極的,總的來講是“利大于弊”。但是,隨后我們結合其他調查數據分析,以及對學生輔導員和部分學生的深入訪談中發現,網絡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地表現為正、反兩個方面。
1. 從積極方面來看,大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日益增強
當學習遇到困難時,被調查者首選“上網查找資料”(49.2%)自主解決問題。而“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向老師請教”、“請同學幫助”等傳統方式已退居其后(見表2);被調查者上網看過網絡公開課的比例已上升至81.5%,“從未”看過網絡公開課的學生占比還不到20%(見表3);在網絡對學習的積極作用中,“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求知欲”、“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等內容排在前列(見表4)。
這些都表明,當代大學生的“網絡學習”意識和能力正在不斷增強。從一定意義上說,大學生“網絡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增強也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
2. 從消極方面來看,大學生的不良上網習慣導致其學習成績下滑
(1) 大學生“熬夜上網”打亂其正常的作息規律
由表5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中只有12.8%的學生明確表示“從不熬夜上網”,而多達80%以上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過熬夜上網的情況。在“熬夜上網”的學生中,只有21.7%的學生是為了“學習”,而大多數學生是為了“娛樂”、“社交”、“社會工作”等其他需要,這樣對于學習沒有多大幫助。
從生物學意義上說,無論處于什么目的而熬夜上網,都將打亂人的正常作息規律,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如果長期熬夜上網,必將導致大學生課堂學習精力嚴重不足,學習效率大幅下降,進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
(2) 大學生“逃課上網”影響其對系統知識的獲取
從表6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都是按時上課的,有60%以上的學生選擇“從不逃課上網”。然而,也有30%以上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地“逃課上網”現象;而且逃課上網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學習,其中以學習為目的的僅占6.9%,而用于娛樂的占比較高(17.5%),此外還有用于社交(6.9%)、社會工作(5.7%)和其他(1.5%)的情況。很顯然,這樣的“逃課上網”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對系統知識的學習,進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3) 大學生“課堂上網”降低其課堂學習效果
目前,在校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普遍,“機不離手”、“隨時上網”是對當代大學生的真實寫照。據調查,有多達93.4%的學生在上課時曾使用過手機上網,有49.8%的被調查者承認“課堂上網”是“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只有24.5%的被調查者說自己“課堂上網”是為了“查詢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另有19.1%的被調查者說是為了“學習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其他知識”。有些被訪的學生坦言自己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上網,主要是對授課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不感興趣,利用網絡看微信、刷微博、QQ聊天、閱讀網絡小說、玩網絡游戲等,這勢必影響學習效果并通過學習成績體現出來。
由此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的選擇,這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于學生來說,如何在課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保證課堂學習效果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緊迫問題;對于老師來說,如何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把學生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教學難題。所以,網絡時代的高校課堂將走向何方,是一個值得師生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4) 大學生“上網時間過長”危害其身心健康
調查顯示,網絡對于大學生學習的消極作用還表現為“減少了學習時間”、“無法聚精會神地學習”、“降低了認知、思考和記憶能力”等內容(見表8)。有些大學生持續上網聊天、玩游戲,甚至“廢寢忘食”,導致了不同程度地出現頸椎病變、視力減退、頭暈頭痛等癥狀;部分大學生在上網時連續幾小時顧不上喝一口水,長期以往就會導致身體脫水、血液黏稠等生理問題,嚴重的還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可見,大學生“上網時間過長”不僅直接減少了學習時間,還會導致其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進而導致其學習成績的下滑。
(二)從班級排名和獎學金獲得情況分析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1.“學習成績的班級排名”和“是否獲得獎學金”與“上網動機”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
下面兩幅圖表是“通常在什么情況下上網”的統計數據。從圖1中可以看出,“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前30%的學生”中,上網“帶有明確目的”的學生明顯多于“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生;而“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70%以后的學生”中,上網“有明確目的”的學生明顯少于“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生。同樣,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上一學年度獲得過獎學金的學生”中,上網“帶有明確目的”的學生遠遠多于“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生;在“上一學年度未獲得過獎學金的學生”中,上網“帶有明確目的”的學生則少于“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生。由此可見,上網時是否“具有明確的目的”與學習成績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
2.“學習成績的班級排名”與“上網瀏覽的內容”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
由表9可知,在男生被調查者中,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前30%的學生選擇的前三位是:瀏覽新聞(54.3%),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45.7%),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37.1%);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30%~70%的學生選擇的前三位是:瀏覽新聞(54.6%),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45.4%),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44.8%);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70%以后的學生選擇的前三位是:瀏覽新聞(52.3%),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50.6%),聊天(QQ/微信等)(34.4%),還有32.6%選擇上網玩游戲。
在女生被調查者中,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前30%的學生選擇的前三位是: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52.5%),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46.4%),瀏覽新聞(39.9%);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30%~70%的學生選擇的前三位是: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54.3%),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47.3%),聊天(QQ/微信等)(41.7%);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70%以后的學生選擇的前三位是: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53.7%),聊天(QQ/微信等)(39.0%),瀏覽新聞(37.8%),還有24.4%選擇上網購物。
由此可見,上網“瀏覽新聞”和“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等在當代大學生中已是普遍現象,但相比較而言,大多數學生能夠上網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男生與女生相比,男生普遍樂于瀏覽新聞,而女生則是更喜歡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就所有學生而言,在選擇“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方面,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前30%的學生明顯多于排名70%以后的學生;而在選擇娛樂(看影視、讀小說、聽音樂,玩游戲,聊天等)方面,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前30%的學生明顯少于排名70%以后的學生。
3.“學習成績的班級排名”與“逃課上網”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
從表10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發現,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前30%和30%~70%的兩組學生中“從不逃課上網”的比例分別高達73.6%和71.8%;而相比之下,學習成績在班級排名70%以后的學生中只有55.3%的學生“從不逃課上網”,明顯低于前兩組,而“偶爾逃課上網”和“經常逃課上網”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前兩組。由此推斷,大學生“逃課上網”的頻次是導致其學習成績下降的一大直接因素。
總之,網絡對于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學校、老師應當對大學生網絡行為進行積極引導,讓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中發揮更多的積極作用,把消極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教育、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讓網絡促進學習”。
三、教育、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網絡以提高學習成績
如上所述,隨著網絡(特別是手機移動網絡)的普及,大學生幾乎“全員網民化”,網絡既能給大學生的學習提供正能量,也會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負作用。為了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利用網絡提高學習成績,我們針對大學生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的調查數據和教學現狀,提出如下對策:
(一)注重思想引導,強化大學生的網絡學習目的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古語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習既是智慧之源、德才之基,更是生存之根、發展之本。學習能使人聰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德才兼備,使人全面發展。在網絡時代,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學習的競爭,而是否具有明確的網絡學習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生的學習競爭力。
作為新科技,網絡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學習”真正尊重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網絡學習”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大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差異重點進行“短板”補習,以克服自己學習中的弱項;“網絡學習”真正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時空局限,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個性化差異把精力旺盛時段用于學習,同時還可以在網上尋找最優質、最豐富的學習資源(如教育部開設的網絡公開課),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網絡空間的信息巨量和氛圍寬松的特點,能夠使大學生在“網絡學習”中自由發揮聰明才智,從而培養創新能力;網絡媒體特有的音、形、意、圖等多種形式綜合刺激人的感官,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消化”。
因此,在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學習意識和學習目的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網絡學習目的,端正網絡學習態度,改進網絡學習方法,增強網絡學習動力,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開展技術指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是可以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而不斷發展和提高的。一般情況下,學習能力可以通過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學習者的觀察與模仿以及自己設計和實施學習實驗等途徑獲得。”[2]在引導大學生強化網絡學習目的的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開展網絡學習的技術指導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第一,高校任課教師應當結合所授課程特點指導大學生提高網絡學習能力。任課教師應將網絡學習的指導納入課堂教學中,從網絡學習資源的獲取、網絡交流能力的培養、網絡學習工具的應用等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講授一些基本的網絡學習經驗和技巧。比如,大學生如何利用網絡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如何利用知識管理工具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管理,對浩瀚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等等。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高校在教學實踐中普遍采用“大教大考”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效果令人擔憂。高校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快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小教小考”模式。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將一門課程分解為若干單元或是專題,教學目標和考核內容也作相應分解。在每個小階段、小單元、小專題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都要適量布置作業、安排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追蹤本領域的前沿問題,并根據每一次作業或任務的完成情況給出分數,作為本門課程結業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能夠很好地把學生的大部分上網時間變為網絡學習的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高校網絡技術部門應當定期開展網絡技術培訓。通過開設專題講座或是網絡技術輔導課程,將最新的學習軟件和學習工具介紹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正確應用。同時,“學校還可以為有一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生開辦網頁設計選修課程,指導大學生制作簡單的網頁,讓他們在完成一個個網頁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獲得成就感。”[3]
(三)完善管理制度,矯正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
作為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教職員工要針對大學生“熬夜上網”、“逃課上網”、“課堂上網”等不良現象展開通力合作,加強網絡管理、宿舍管理、教學管理,矯正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
首先,通過思想教育和技術管理,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和習慣。不僅要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上網習慣,而且還要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矯正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例如,幫助學生建立網絡使用管理指導服務系統,“該系統對學生定制的學習計劃采用不同的監督策略,進行不同的統計學分析,可以最終協助學生養成正確使用電腦的習慣。此外,通過對學生使用電腦上下文數據的分詞分析,可以向學生實時反饋自己關注的話題排行,使其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個正確的引導。”[4]
其次,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約束和矯正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在宿舍管理方面,高校宿管部門可以通過“限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學生上網打游戲。比如,實行晚上11點半以后學生宿舍“拉閘斷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學生過度的“熬夜上網”。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以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為核心,倡導文明上網;以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為骨干,在宿舍中帶頭抵制過度上網,從而帶動更多同學形成合理使用網絡的良好氛圍。
在網絡管理方面,高校網絡管理部門可以考慮采取“限網”措施控制大學生的上網時間。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學生過度上網,特別是杜絕其“通宵上網”,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保證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管理方面,任課教師和輔導員要共同加強課堂管理,引導學生制定“課堂學習公約”,倡議學生進入教室時關閉手機,嚴禁攜帶任何移動網絡終端進入課堂,防止學生“課堂上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加強心理疏導,預防和治療大學生網絡成癮
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比如:“減少了學習時間”、“無法聚精會神地學習”、“產生網絡依賴”、“使生活失去了節奏”、“帶來了空虛、自責、孤獨等不良情緒”。希爾和威格菲爾德(Hill and Wig field)的研究證實,高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比低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更少使用自我調節策略,有更低的任務堅持性。[5]因此,高校心理咨詢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網絡心理咨詢和輔導制度,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集中心理輔導。同時,對“網絡依賴”、“網絡成癮”的學生進行重點、系統“診治”。此外,“教師要及時跟蹤學生的網絡學習情況,及時、有效地跟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釋疑,降低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學習孤獨感,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學習中人文關懷的缺失。”[6]
(五)利用網絡手段,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
早在2004 年,阿爾法斯(Alfassi)比較了三組學習嚴重困難的學生,結果表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境更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內在動力。[7]因此,為了引導大學生進行網絡學習,還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專業學習,營造濃厚的網絡學習氛圍,增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將學生自編自演的英語短劇、英語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做成視頻上傳到校園網,鼓勵學生們學習、觀看,有利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學生自編自演的模擬法庭視頻上傳校園網,有利于法學專業的學生對法律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將自編自演的物理實驗視頻上傳校園網,有利于幫助物理專業的學生學習實驗操作和物理知識;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視頻的制作者們在展示自我的舞臺上學習更多專業知識,而且讓廣大的視頻受眾在健康而快樂的網絡學習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
總之,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強。為此,我們既要切實尊重客觀規律性,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適時、適度地使用網絡,從而讓網絡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 40664.htm
[2] 劉斌.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構成及培養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4下).
[3] 羅軍強,王利華.大學生網絡使用正面引導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4月下).
[4] 張兆玉,高陽,鄭潔瑾等.構建面向大學生使用電腦時間管理的指導服務系統[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9月上).
[5] 張旭東,周國韜. 自我調節學習的若干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2001,(1).
[6] 劉秀娟,王歌云,葛文.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對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綜合),2013,(6月).
[7] Alfassi,M.. Effects of a Learner-Centred Environment on the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4,7: 1-22.
因此,在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學習意識和學習目的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網絡學習目的,端正網絡學習態度,改進網絡學習方法,增強網絡學習動力,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開展技術指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是可以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而不斷發展和提高的。一般情況下,學習能力可以通過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學習者的觀察與模仿以及自己設計和實施學習實驗等途徑獲得。”[2]在引導大學生強化網絡學習目的的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開展網絡學習的技術指導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第一,高校任課教師應當結合所授課程特點指導大學生提高網絡學習能力。任課教師應將網絡學習的指導納入課堂教學中,從網絡學習資源的獲取、網絡交流能力的培養、網絡學習工具的應用等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講授一些基本的網絡學習經驗和技巧。比如,大學生如何利用網絡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如何利用知識管理工具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管理,對浩瀚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等等。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高校在教學實踐中普遍采用“大教大考”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效果令人擔憂。高校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快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小教小考”模式。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將一門課程分解為若干單元或是專題,教學目標和考核內容也作相應分解。在每個小階段、小單元、小專題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都要適量布置作業、安排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追蹤本領域的前沿問題,并根據每一次作業或任務的完成情況給出分數,作為本門課程結業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能夠很好地把學生的大部分上網時間變為網絡學習的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高校網絡技術部門應當定期開展網絡技術培訓。通過開設專題講座或是網絡技術輔導課程,將最新的學習軟件和學習工具介紹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正確應用。同時,“學校還可以為有一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生開辦網頁設計選修課程,指導大學生制作簡單的網頁,讓他們在完成一個個網頁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獲得成就感。”[3]
(三)完善管理制度,矯正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
作為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教職員工要針對大學生“熬夜上網”、“逃課上網”、“課堂上網”等不良現象展開通力合作,加強網絡管理、宿舍管理、教學管理,矯正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
首先,通過思想教育和技術管理,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和習慣。不僅要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上網習慣,而且還要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矯正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例如,幫助學生建立網絡使用管理指導服務系統,“該系統對學生定制的學習計劃采用不同的監督策略,進行不同的統計學分析,可以最終協助學生養成正確使用電腦的習慣。此外,通過對學生使用電腦上下文數據的分詞分析,可以向學生實時反饋自己關注的話題排行,使其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個正確的引導。”[4]
其次,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約束和矯正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在宿舍管理方面,高校宿管部門可以通過“限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學生上網打游戲。比如,實行晚上11點半以后學生宿舍“拉閘斷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學生過度的“熬夜上網”。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以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為核心,倡導文明上網;以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為骨干,在宿舍中帶頭抵制過度上網,從而帶動更多同學形成合理使用網絡的良好氛圍。
在網絡管理方面,高校網絡管理部門可以考慮采取“限網”措施控制大學生的上網時間。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學生過度上網,特別是杜絕其“通宵上網”,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保證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管理方面,任課教師和輔導員要共同加強課堂管理,引導學生制定“課堂學習公約”,倡議學生進入教室時關閉手機,嚴禁攜帶任何移動網絡終端進入課堂,防止學生“課堂上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加強心理疏導,預防和治療大學生網絡成癮
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比如:“減少了學習時間”、“無法聚精會神地學習”、“產生網絡依賴”、“使生活失去了節奏”、“帶來了空虛、自責、孤獨等不良情緒”。希爾和威格菲爾德(Hill and Wig field)的研究證實,高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比低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更少使用自我調節策略,有更低的任務堅持性。[5]因此,高校心理咨詢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網絡心理咨詢和輔導制度,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集中心理輔導。同時,對“網絡依賴”、“網絡成癮”的學生進行重點、系統“診治”。此外,“教師要及時跟蹤學生的網絡學習情況,及時、有效地跟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釋疑,降低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學習孤獨感,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學習中人文關懷的缺失。”[6]
(五)利用網絡手段,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
早在2004 年,阿爾法斯(Alfassi)比較了三組學習嚴重困難的學生,結果表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境更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內在動力。[7]因此,為了引導大學生進行網絡學習,還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專業學習,營造濃厚的網絡學習氛圍,增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將學生自編自演的英語短劇、英語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做成視頻上傳到校園網,鼓勵學生們學習、觀看,有利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學生自編自演的模擬法庭視頻上傳校園網,有利于法學專業的學生對法律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將自編自演的物理實驗視頻上傳校園網,有利于幫助物理專業的學生學習實驗操作和物理知識;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視頻的制作者們在展示自我的舞臺上學習更多專業知識,而且讓廣大的視頻受眾在健康而快樂的網絡學習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
總之,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強。為此,我們既要切實尊重客觀規律性,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適時、適度地使用網絡,從而讓網絡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 40664.htm
[2] 劉斌.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構成及培養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4下).
[3] 羅軍強,王利華.大學生網絡使用正面引導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4月下).
[4] 張兆玉,高陽,鄭潔瑾等.構建面向大學生使用電腦時間管理的指導服務系統[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9月上).
[5] 張旭東,周國韜. 自我調節學習的若干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2001,(1).
[6] 劉秀娟,王歌云,葛文.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對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綜合),2013,(6月).
[7] Alfassi,M.. Effects of a Learner-Centred Environment on the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4,7: 1-22.
因此,在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學習意識和學習目的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網絡學習目的,端正網絡學習態度,改進網絡學習方法,增強網絡學習動力,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開展技術指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是可以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而不斷發展和提高的。一般情況下,學習能力可以通過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學習者的觀察與模仿以及自己設計和實施學習實驗等途徑獲得。”[2]在引導大學生強化網絡學習目的的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開展網絡學習的技術指導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
第一,高校任課教師應當結合所授課程特點指導大學生提高網絡學習能力。任課教師應將網絡學習的指導納入課堂教學中,從網絡學習資源的獲取、網絡交流能力的培養、網絡學習工具的應用等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講授一些基本的網絡學習經驗和技巧。比如,大學生如何利用網絡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如何利用知識管理工具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管理,對浩瀚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等等。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高校在教學實踐中普遍采用“大教大考”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效果令人擔憂。高校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快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小教小考”模式。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將一門課程分解為若干單元或是專題,教學目標和考核內容也作相應分解。在每個小階段、小單元、小專題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都要適量布置作業、安排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追蹤本領域的前沿問題,并根據每一次作業或任務的完成情況給出分數,作為本門課程結業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能夠很好地把學生的大部分上網時間變為網絡學習的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高校網絡技術部門應當定期開展網絡技術培訓。通過開設專題講座或是網絡技術輔導課程,將最新的學習軟件和學習工具介紹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正確應用。同時,“學校還可以為有一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生開辦網頁設計選修課程,指導大學生制作簡單的網頁,讓他們在完成一個個網頁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獲得成就感。”[3]
(三)完善管理制度,矯正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
作為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教職員工要針對大學生“熬夜上網”、“逃課上網”、“課堂上網”等不良現象展開通力合作,加強網絡管理、宿舍管理、教學管理,矯正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
首先,通過思想教育和技術管理,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和習慣。不僅要通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上網習慣,而且還要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矯正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例如,幫助學生建立網絡使用管理指導服務系統,“該系統對學生定制的學習計劃采用不同的監督策略,進行不同的統計學分析,可以最終協助學生養成正確使用電腦的習慣。此外,通過對學生使用電腦上下文數據的分詞分析,可以向學生實時反饋自己關注的話題排行,使其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個正確的引導。”[4]
其次,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約束和矯正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在宿舍管理方面,高校宿管部門可以通過“限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學生上網打游戲。比如,實行晚上11點半以后學生宿舍“拉閘斷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學生過度的“熬夜上網”。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以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為核心,倡導文明上網;以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為骨干,在宿舍中帶頭抵制過度上網,從而帶動更多同學形成合理使用網絡的良好氛圍。
在網絡管理方面,高校網絡管理部門可以考慮采取“限網”措施控制大學生的上網時間。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學生過度上網,特別是杜絕其“通宵上網”,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保證學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管理方面,任課教師和輔導員要共同加強課堂管理,引導學生制定“課堂學習公約”,倡議學生進入教室時關閉手機,嚴禁攜帶任何移動網絡終端進入課堂,防止學生“課堂上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加強心理疏導,預防和治療大學生網絡成癮
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比如:“減少了學習時間”、“無法聚精會神地學習”、“產生網絡依賴”、“使生活失去了節奏”、“帶來了空虛、自責、孤獨等不良情緒”。希爾和威格菲爾德(Hill and Wig field)的研究證實,高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比低焦慮情緒的學習者更少使用自我調節策略,有更低的任務堅持性。[5]因此,高校心理咨詢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網絡心理咨詢和輔導制度,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集中心理輔導。同時,對“網絡依賴”、“網絡成癮”的學生進行重點、系統“診治”。此外,“教師要及時跟蹤學生的網絡學習情況,及時、有效地跟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釋疑,降低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學習孤獨感,最大限度地減少網絡學習中人文關懷的缺失。”[6]
(五)利用網絡手段,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
早在2004 年,阿爾法斯(Alfassi)比較了三組學習嚴重困難的學生,結果表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環境更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內在動力。[7]因此,為了引導大學生進行網絡學習,還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專業學習,營造濃厚的網絡學習氛圍,增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將學生自編自演的英語短劇、英語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做成視頻上傳到校園網,鼓勵學生們學習、觀看,有利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學生自編自演的模擬法庭視頻上傳校園網,有利于法學專業的學生對法律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將自編自演的物理實驗視頻上傳校園網,有利于幫助物理專業的學生學習實驗操作和物理知識;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視頻的制作者們在展示自我的舞臺上學習更多專業知識,而且讓廣大的視頻受眾在健康而快樂的網絡學習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
總之,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強。為此,我們既要切實尊重客觀規律性,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大學生正確、合理、適時、適度地使用網絡,從而讓網絡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 40664.htm
[2] 劉斌.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的構成及培養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4下).
[3] 羅軍強,王利華.大學生網絡使用正面引導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4月下).
[4] 張兆玉,高陽,鄭潔瑾等.構建面向大學生使用電腦時間管理的指導服務系統[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9月上).
[5] 張旭東,周國韜. 自我調節學習的若干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2001,(1).
[6] 劉秀娟,王歌云,葛文.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對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綜合),2013,(6月).
[7] Alfassi,M.. Effects of a Learner-Centred Environment on the Academic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at Risk[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4,7: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