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林鐘高++彭琳
摘 要:以 2007~2011年的中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內部控制對企業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的影響,并進一步考察了在不同的治理環境下,內部控制的治理效應在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中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示,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能抑制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更能抑制代理成本和提高代理效率,在控制了內生性的問題后,上述結論仍然成立;進一步發現,在治理環境較好的地區,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對抑制代理成本的作用更明顯。
關鍵詞: 產權性質;治理環境;內部控制;代理成本;代理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4)02-0073-06
一、問題的提出
財務會計信息作為公司治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在抑制經理人和大股東對剩余控制權的濫用以及投資者保護中具有重要作用[1]。在公司層面的影響因素中,內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治理的基礎設施[2],其特有的控制環境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最為直接的因素,因此,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內生決定著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3,4]。
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內部控制是否實現了監管機構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呢?到目前為止,已有的經驗證據還未取得一致結論,如Hoitash et al.(2009)、楊德明等(2009,2010)、楊玉鳳等人(2010)的研究[5-8]。因此,內部控制是否能有效發揮其治理效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的實證檢驗和探討。此外,基于成熟資本市場的研究結論是否能夠推廣到處于經濟轉型期的中國,尚有待于進一步檢驗和探討。基于此,這里主要關注以下問題:第一,內控質量的改善是否會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第二,對于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而言,內控質量的改善對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是否存在差異?第三,對處于不同治理環境地區的企業而言,不同產權性質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對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是否存在差異?盡管已有的研究開始關注內控質量的改善對企業代理成本的影響,及其在治理環境不同地區的差異[7],但是這些研究沒有分析內控質量與產權性質和治理環境三者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影響企業代理成本,因此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二、制度背景、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說的提出
(一)內控質量對企業代理成本的影響
已有研究指出,盡管侵占股東或投資者利益的實施主體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實質都是掌握公司剩余控制權的利益主體以行使剩余控制權的方式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9]。既然經理人與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必然存在,掌握公司控制權的經理人可能為了最大化個人私利而犧牲公司利益。相對內控不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而言,內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往往會計信息質量較低[3],使得外部投資者很難有效監督經理人的行為,因此可能進一步加劇經理人的自利行為。如果企業踐行有效的內控制度,不僅企業的特質性風險會降低[4],而且經理人的自利行為也必將受到約束。因為一方面,內部控制可減少管理者的過度投資(如投資負凈現值項目)的風險,減少管理者的資產替代行為。內部控制作為一種包括激勵和監督制度在內的企業內部制度安排,有助于增加群體決策的能力,激勵和監督經理人努力工作。一個對股東有利的投資項目在良好的激勵和監督機制下,是難以被群體決策所否決的。然而,一旦缺乏有效的激勵或監督方面的內在制度安排,經理就很可能出于自身私利而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輕易地實現建立“經理帝國”的愿望,導致投資過度,進而降低企業的價值[10]。另一方面,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以影響公司管理層或大股東的實際決策,減少他們的機會主義行為,提高企業的價值,進而提高投資者預期的現金流,降低代理風險和信息風險。Garmaise and Liu(2004)的理論研究表明,有效的內部控制會通過遏制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來降低公司面臨的市場風險[11]。比如,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通過對關聯交易的控制,防止股東的利益輸送或資金占用,避免此類“掏空”行為[7],促進投資效率以及降低財務危機發生的概率[10,11]。因此,高質量的內控能夠約束經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因此相對于內控質量較低的企業,內控質量更高企業的代理成本更低。
另外,對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國有企業長期處于“一股獨大”的狀態,存在“所有者缺位”等先天產權缺陷,由此產生“內部人控制”現象,造成了嚴重的代理問題。陳冬華等(2005)發現在國有企業薪酬管制背景下,國有企業經理人潛在的在職消費行為非常普遍,其過高的名義收入只是代理問題的“冰山一角”,真正嚴重的還是社會公眾無法監督的控制權收益,如明目繁多的在職消費和由此引發的貪污腐敗[13]。李壽喜(2007)也發現,國有企業的代理成本遠高于私營企業,不僅在于國有企業的在職消費和隱性效率損失相對更高,還在于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監督機制不靈、激勵機制不足的缺陷,使得國有企業經理的敗德風險更加嚴重,如出國旅游等過度在職消費行為[14]。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國有企業內控質量的提高與代理成本成反向變動關系,與代理效率成正向變動關系。基于此,我們提出假設1:
H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對于內控質量較低的企業而言,內控質量較高的企業的代理成本顯著更低,代理效率顯著更高。并且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內控質量較高的國有企業的代理成本顯著更低,代理效率顯著更高。
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14年第2期2014年第2期(總第188期)鄭 軍,林鐘高等:產權性質、治理環境與內部控制的治理效應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二)治理環境對內控質量與不同產權性質企業代理成本的影響
內控質量與不同產權性質企業代理成本的關系,還會受到公司所處地區治理環境的影響。這是因為,在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等中央主管部門積極推動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大背景下,由于政府控制的公司受各級國資委的管轄和考核,出于升遷原因,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均有動力去建設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特別是在市場化進程越快的地區,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越少,市場的競爭越充分,政府將會更少地將其社會性負擔轉嫁到國有企業中,也更可能會約束自身的行為,中小股東受到的利益侵害程度也會相對更輕,國有企業就越會通過正常經營、控制風險而不是其他手段來獲取利潤,滿足國資委的業績考核要求[15]。并且,由于訴訟管轄通常采用“原告從被告”的原則,在一個法治水平較高的地區,企業內部人或大股東的代理行為更可能會受到約束[16]。另外,法制發達地區往往也是信息更透明的地區,市場和媒體在塑造公司經理的公眾形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從而迫使他們按照社會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能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17]。因此在治理環境較好的地區,較好的外部制度環境有助于推動國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公司的代理成本也會相對更低。而相對于在治理環境較差的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都較低,可供地方政府獲取資源的渠道較少,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對經濟和司法實施的干預程度就越大,更有動機干預企業的經營行為,使得法律制度難以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這些地區國有企業大股東的掏空問題更為嚴重。而為了掩蓋其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或者隱藏其貪腐行為,大股東更有動機降低信息透明度,以減少外部監督。同時為了維護獲取私人收益的渠道,他們會“獨攬大權”以超越公司內部控制的限制,使得內部控制更可能是發揮約束普通員工而無法規范和約束高管機會主義行為的“裝飾性”作用[18]。因此,在治理環境較差的地區,由于政府干預企業的動機更強,行政力量對當地國有企業的內控建設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市場力量則對它們的正面影響相對較小,進而削弱了內部控制的治理效應。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對于治理環境較差的地區而言,在治理環境較好的地區,內控質量較高的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的代理成本顯著更低。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以2007~2011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了金融保險類公司、實際控制人缺失和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這樣最終確定有效觀測值為6860個。公司的財務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為了剔除極端值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上下1%的樣本進行了Winsorize 處理。
(二)模型設定
(三)穩健性測試
為了增強實證結論的穩健性,本文還進行了下列穩健性測試③:(1)考慮到遺漏變量和內生性問題可能對研究結論帶來的影響,我們分別采用了變化模型和Heckman檢驗以及Maddala(1983)兩階段處理效應模型,發現結果沒有異常變化。(2)我們也采用TobinQ來衡量代理成本的綜合影響,重新檢驗后發現回歸結果和預期相符。(3)將代理成本Expratio和Turnover分別按照行業中位數進行調整,重新檢驗后發現結果沒有重大變化;將回歸模型分別按年度和公司進行了Cluster處理,發現除個別結果之外,其余結果都和預期相符;同時考察了各模型中自變量的VIF值,發現所有自變量的VIF值都較小,表明模型沒有嚴重的共線性問題。
五、研究結論及啟示
以 2007~2011年的中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內部控制對不同產權性質企業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是否存在顯著影響,并進一步考察了在不同的制度環境下,內部控制的治理效應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顯示,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不僅能抑制代理成本,還能提高代理效率。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更能抑制代理成本和提高代理效率。在盡可能控制了內生性的問題后,上述結論仍然成立。進一步發現,在治理環境較好的地區,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內控質量的改善對抑制代理成本的作用更明顯。
研究結果表明,由中國政府推動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戰略性安排取得了積極效果,內控質量的改善有助于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但是其作用還會受到公司的產權性質和所處地區的治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說明政府在加強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后續建設的同時,應考慮公司產權性質和治理環境的差異,以保證相關政策的有效執行。否則,內部控制可能會淪為一個“擺設性”裝飾品。.
注釋:
①由于樊綱等(2011)編制的我國各地區的市場化指數體系目前僅僅更新至2009年,因此我們將2010~2011年的金融業的市場化指數采用2009年的指數進行替代。
②單變量檢驗和主要變量相關系數Pearson 檢驗受篇幅所限沒有進行報告,可聯系作者備索。
③上述相關檢驗受篇幅所限沒有進行報告,可聯系作者備索。
參考文獻:
[1]魏明海,陳勝藍,黎文靖.投資者保護研究綜述:財務會計信息的作用[J].中國會計評論,2007,5(1):131-150.
[2]楊雄勝.內部控制理論研究新視野[J].會計研究,2005,(7):49-54.
[3]Doyle, J., W. Ge, S. McVay.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4]Ashbaugh-Skaife, H., D. Collins, W. Kinney, R. La 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1):1-43.
[5]Hoitash R., Hoitash U., Johnstone K.M.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FO compensation[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29(3):768-803.
[6]楊德明,林斌,王彥超.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大股東資金占用[J].審計研究,2009,(5):74-81.
[7]楊德明,林斌,任英.內部控制、治理環境與投資者保護[J].證券市場導報,2010,(4):53-60.
[8]楊玉鳳.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代理成本相關性研究——基于滬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審計研究,2010,(2):82-88.
[9]呂長江,肖成民.法律環境、公司治理與利益侵占——基于中美股票市場的比較分析[J].中國會計評論,2008,6(2):141-162.
[10]李萬福,林斌,楊德明,孫燁.內控信息披露、企業過度投資與財務危機——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10,12(4):76-106.
[11]宋文閣,榮華旭.董事會特征與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5):64-68.
[12]Garmaise M., J. Liu, Corruption, firm governanc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EB/OL],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6440172004.
[13]陳冬華,陳信元,萬華林.國有企業中的薪酬管制與在職消費[J].經濟研究,2005,(2):92-101.
[14]李壽喜.產權、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J].經濟研究,2007,(1):102-113.
[15]劉啟亮,羅樂,何威風,陳漢文.產權性質、制度環境與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12,(3):52-61.
[16]夏立軍,方秩強.政府控制、治理環境與公司價值——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5):40-51.
[17]羅進輝.媒體報道的公司治理作用——雙重代理成本視角[J].金融研究,2012,(10):153-166.
[18]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陳漢文.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1):15-23.
[19]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進程2009年報告[R].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266-271.
(責任編輯:漆玲瓊)
Ultimate Ownership,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Governanc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ZHENG Jun1,LIN Zhonggao1,PENG Lin2
. (1.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2. Industrial . &. Commercial College,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firms listed from 2007 to 2011 as samples, and examines how the internal control affect the agency cost of companies, further investigates how the ownership nature of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ffect the governanc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can not only help reduce the agency cost of firms, but also can help enhance the agency efficiency of firms; moreover, as compared with NSOEs, the relation of the higher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gency cost and the agency efficiency of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hold after we control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more developed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n regions where the listed firms are located, as compared with NSOEs, the relation of the higher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gency cost of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Ownership;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nternal Control; Agency Cost; Agency Efficiency
[14]李壽喜.產權、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J].經濟研究,2007,(1):102-113.
[15]劉啟亮,羅樂,何威風,陳漢文.產權性質、制度環境與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12,(3):52-61.
[16]夏立軍,方秩強.政府控制、治理環境與公司價值——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5):40-51.
[17]羅進輝.媒體報道的公司治理作用——雙重代理成本視角[J].金融研究,2012,(10):153-166.
[18]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陳漢文.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1):15-23.
[19]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進程2009年報告[R].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266-271.
(責任編輯:漆玲瓊)
Ultimate Ownership,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Governanc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ZHENG Jun1,LIN Zhonggao1,PENG Lin2
. (1.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2. Industrial . &. Commercial College,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firms listed from 2007 to 2011 as samples, and examines how the internal control affect the agency cost of companies, further investigates how the ownership nature of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ffect the governanc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can not only help reduce the agency cost of firms, but also can help enhance the agency efficiency of firms; moreover, as compared with NSOEs, the relation of the higher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gency cost and the agency efficiency of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hold after we control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more developed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n regions where the listed firms are located, as compared with NSOEs, the relation of the higher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gency cost of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Ownership;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nternal Control; Agency Cost; Agency Efficiency
[14]李壽喜.產權、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J].經濟研究,2007,(1):102-113.
[15]劉啟亮,羅樂,何威風,陳漢文.產權性質、制度環境與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12,(3):52-61.
[16]夏立軍,方秩強.政府控制、治理環境與公司價值——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5):40-51.
[17]羅進輝.媒體報道的公司治理作用——雙重代理成本視角[J].金融研究,2012,(10):153-166.
[18]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陳漢文.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1):15-23.
[19]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進程2009年報告[R].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266-271.
(責任編輯:漆玲瓊)
Ultimate Ownership,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Governanc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ZHENG Jun1,LIN Zhonggao1,PENG Lin2
. (1.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2. Industrial . &. Commercial College,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firms listed from 2007 to 2011 as samples, and examines how the internal control affect the agency cost of companies, further investigates how the ownership nature of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and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ffect the governanc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can not only help reduce the agency cost of firms, but also can help enhance the agency efficiency of firms; moreover, as compared with NSOEs, the relation of the higher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gency cost and the agency efficiency of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hold after we control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more developed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n regions where the listed firms are located, as compared with NSOEs, the relation of the higher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agency cost of SOEs is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Ownership;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nternal Control; Agency Cost; Agency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