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張世遠??林偉忠??張冬梅
[摘要] 目的 通過對平遠縣的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進行調查和了解。 方法 運用長處和困難問卷(SDQ)以及艾森克人格問卷(EPQ)的方式對平遠縣4所中學的1500名中學生的情緒行為和人格特征進行調查,對其最終的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在性別和年級不同的困難問卷(SDQ)和艾森克人格問卷(EPQ)中結果有很明顯的差異,平遠縣的中學生的SDQ困難因子得分比較高,SDQ因子和中學生的人格特質有相關性。 結論 平遠縣的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夠樂觀,需要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中學生;情緒行為;人格特質狀況
[中圖分類號] R39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4-78-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otion, behaviors and persona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HANG Xueliang ZHANG Shiyuan LIN Weizhong ZHANG Dongmei
Pingy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Pingyuan 514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motion, behaviors and persona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ingyuan County. Methods 1500 students in four middle schools of Pingyuan Count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and fin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DQ and EPQ result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ex and grade. The difficulty score in SDQ was relatively hig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DQ factor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mental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ingyuan is not healthy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motion and behaviors; Personality traits
對于處于中學階段的中學生來說,其不僅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且還是自身人格健全完善的重要時期。通常情況下,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困擾。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了解、制定相應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另外,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并不能完全被父母和老師發掘。因此,通過對中學生的情緒行為進行評定,對人格特質狀況進行調查,能夠比較全面的將中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困難進行反映。本文對平遠縣中學生的情緒行為和人格特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3年4~7月,運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式,從平遠縣的幾個地區隨機選擇4所中學(兩所初中,兩所高中),然后在每個年級中抽取兩班的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1710張調查問卷,回收1500份,回收率達到87.7%。
1.2 調查方法
運用自填問卷、不記名的方式,對所抽取的班級進行發放測試,由調查對象自行填寫,調查人員現場進行回收問卷。
1.3 研究工具
(1)長處和困難問卷:長處和困難問卷,簡稱SDQ,是對中學生的行為和情緒進行自評的一種工具,主要包括情緒癥狀、過度活動、行為問題、同伴問題以及親社會行為五項內容。其常用來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情緒行為進行評估。(2)艾森克人格問卷:艾森克人格問卷,簡稱EPQ,其主要包括精神質、神經質、內外向以及說謊等四個項目的內容。其將人格特質歸位三個基本的人格維度,并形成四種不相同的人格類型。
1.4 統計學意義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在調查的1500人中,男生為650人,占總人數的43.3%;女生為850人,占總人數的56.7%;其中, 初中生為540人,占總人數的36.0%,年齡14~16歲,平均年齡為(14.03±1.2)歲;高中生960人,占總人數的64.0%,年齡16~18歲,平均年齡(16.1±2.1)歲。
2.2 SDQ在不同的性別與年級學生中存在的差異
通過將男生和女生的SDQ問卷得分進行比較后,了解到:在困難得分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情緒癥狀方面,女生的情緒癥狀要高于男生(P<0.01);在同伴問題方面,男生的得分普遍較高(P<0.01);在過度活動與親社會行為方面,女生與男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困難因子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普遍高于初中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 EPQ在不同的性別與年級學生中存在的差異
通過對比,了解到在精神質方面,男生普遍高于女學生;在說謊方面,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P<0.01)。在神經質和精神質方面,高中生普遍高于初中生;在說謊維度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4 平遠中學生SDQ與上海常模的比較
將平遠中學生的SDQ和上海市常模進行比較,了解到平遠中學的學生在情緒癥狀、過度活動、行為問題及總的困難方面,SDQ的得分普遍高于上海市中學生(P<0.01)。見表3。
3 討論
通過對本文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到男中學生和女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存在的差異受到兩性不同的心理成長特點因素的影響,和心理成長特點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女學生比男學生更早的進入青春期,內心相對也比較細膩,表達的比較內斂,因此,所收獲的心理沖突也就更多,進而情緒化問題也就比較多[1];對于男學生來說,男生的同伴問題、社會活動以及相對女生較差的親社會行為,則受到男生的精力充沛、攻擊性強、好奇心強以及冒險精神等因素的影響。在社交方面和合作活動方面,相對來說,女生比較多。男生在出現心理沖突和心理困惑時,不易對他人傾訴,和女中學生相比,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力度[2]。在人格特質方面,女中學生的說謊維度分數更高,可能和女生的虛榮心、掩飾自己想法的因素有關。
通過將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量表得分進行比較后,結果證明:在困難因子得分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在親社會行為方面,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在人格特質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等[3]。由此可以了解到,高中生受到升學壓力、教師、家長以及自身期望的影響,高中生的身心壓力比較大,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力造成人際關系比較緊張,社交活動比較少,和初中學生相比,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同伴交往障礙等問題比較多[4]。因此,要注重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其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
在和上海市常模進行比較后,由于平遠中學的學生在困難因子方面均高于上海市中學生,一定程度的說明了平遠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不高,可能受到平原縣經濟不發達因素的影響。另外,還了解到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與困難因子的相關性比較高,內外向和親社會行為具有很高的相關性,給中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情緒穩定、外向、環境適應以及謹慎等[5-9]。根據李莎莎等人[1]研究證明的(貴州省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調查)一致。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包含情緒、交往、人格特質以及行為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在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對中學生的年齡和性別因素進行考慮,最終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莎莎,鄧斌.貴州省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調查[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1):58-60.
[2] 姜瑩,游川,丁輝.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4(31):75-76.
[3] 雷曉梅,劉靈,楊玉鳳.中學生艾森克個性問卷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7,14(3):98-99.
[4] 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長處和困難問卷(學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11):9-10.
[5] 方拴鋒,經承學,王琳琳.南寧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38(5):125-126.
[6] 肖三蓉,徐光興.中學生人格特質的性別差異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4(3):147-148.
[7] 吳偉娥,賴文琴,張英.中學生行為問題與家庭教育相關性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6(4):136-137.
[8] 劉紅俠,王麗敏,谷鵬飛,等.不同時期城鎮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57(9):5-6.
[9] 黃雪竹,郭蘭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與生活事件的相關性[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5(9):32-33.
(收稿日期:2013-12-25)
2.3 EPQ在不同的性別與年級學生中存在的差異
通過對比,了解到在精神質方面,男生普遍高于女學生;在說謊方面,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P<0.01)。在神經質和精神質方面,高中生普遍高于初中生;在說謊維度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4 平遠中學生SDQ與上海常模的比較
將平遠中學生的SDQ和上海市常模進行比較,了解到平遠中學的學生在情緒癥狀、過度活動、行為問題及總的困難方面,SDQ的得分普遍高于上海市中學生(P<0.01)。見表3。
3 討論
通過對本文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到男中學生和女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存在的差異受到兩性不同的心理成長特點因素的影響,和心理成長特點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女學生比男學生更早的進入青春期,內心相對也比較細膩,表達的比較內斂,因此,所收獲的心理沖突也就更多,進而情緒化問題也就比較多[1];對于男學生來說,男生的同伴問題、社會活動以及相對女生較差的親社會行為,則受到男生的精力充沛、攻擊性強、好奇心強以及冒險精神等因素的影響。在社交方面和合作活動方面,相對來說,女生比較多。男生在出現心理沖突和心理困惑時,不易對他人傾訴,和女中學生相比,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力度[2]。在人格特質方面,女中學生的說謊維度分數更高,可能和女生的虛榮心、掩飾自己想法的因素有關。
通過將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量表得分進行比較后,結果證明:在困難因子得分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在親社會行為方面,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在人格特質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等[3]。由此可以了解到,高中生受到升學壓力、教師、家長以及自身期望的影響,高中生的身心壓力比較大,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力造成人際關系比較緊張,社交活動比較少,和初中學生相比,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同伴交往障礙等問題比較多[4]。因此,要注重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其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
在和上海市常模進行比較后,由于平遠中學的學生在困難因子方面均高于上海市中學生,一定程度的說明了平遠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不高,可能受到平原縣經濟不發達因素的影響。另外,還了解到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與困難因子的相關性比較高,內外向和親社會行為具有很高的相關性,給中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情緒穩定、外向、環境適應以及謹慎等[5-9]。根據李莎莎等人[1]研究證明的(貴州省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調查)一致。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包含情緒、交往、人格特質以及行為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在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對中學生的年齡和性別因素進行考慮,最終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莎莎,鄧斌.貴州省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調查[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1):58-60.
[2] 姜瑩,游川,丁輝.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4(31):75-76.
[3] 雷曉梅,劉靈,楊玉鳳.中學生艾森克個性問卷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7,14(3):98-99.
[4] 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長處和困難問卷(學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11):9-10.
[5] 方拴鋒,經承學,王琳琳.南寧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38(5):125-126.
[6] 肖三蓉,徐光興.中學生人格特質的性別差異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4(3):147-148.
[7] 吳偉娥,賴文琴,張英.中學生行為問題與家庭教育相關性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6(4):136-137.
[8] 劉紅俠,王麗敏,谷鵬飛,等.不同時期城鎮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57(9):5-6.
[9] 黃雪竹,郭蘭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與生活事件的相關性[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5(9):32-33.
(收稿日期:2013-12-25)
2.3 EPQ在不同的性別與年級學生中存在的差異
通過對比,了解到在精神質方面,男生普遍高于女學生;在說謊方面,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P<0.01)。在神經質和精神質方面,高中生普遍高于初中生;在說謊維度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4 平遠中學生SDQ與上海常模的比較
將平遠中學生的SDQ和上海市常模進行比較,了解到平遠中學的學生在情緒癥狀、過度活動、行為問題及總的困難方面,SDQ的得分普遍高于上海市中學生(P<0.01)。見表3。
3 討論
通過對本文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到男中學生和女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存在的差異受到兩性不同的心理成長特點因素的影響,和心理成長特點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女學生比男學生更早的進入青春期,內心相對也比較細膩,表達的比較內斂,因此,所收獲的心理沖突也就更多,進而情緒化問題也就比較多[1];對于男學生來說,男生的同伴問題、社會活動以及相對女生較差的親社會行為,則受到男生的精力充沛、攻擊性強、好奇心強以及冒險精神等因素的影響。在社交方面和合作活動方面,相對來說,女生比較多。男生在出現心理沖突和心理困惑時,不易對他人傾訴,和女中學生相比,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力度[2]。在人格特質方面,女中學生的說謊維度分數更高,可能和女生的虛榮心、掩飾自己想法的因素有關。
通過將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量表得分進行比較后,結果證明:在困難因子得分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在親社會行為方面,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在人格特質方面,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等[3]。由此可以了解到,高中生受到升學壓力、教師、家長以及自身期望的影響,高中生的身心壓力比較大,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力造成人際關系比較緊張,社交活動比較少,和初中學生相比,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同伴交往障礙等問題比較多[4]。因此,要注重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其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
在和上海市常模進行比較后,由于平遠中學的學生在困難因子方面均高于上海市中學生,一定程度的說明了平遠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不高,可能受到平原縣經濟不發達因素的影響。另外,還了解到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與困難因子的相關性比較高,內外向和親社會行為具有很高的相關性,給中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情緒穩定、外向、環境適應以及謹慎等[5-9]。根據李莎莎等人[1]研究證明的(貴州省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調查)一致。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包含情緒、交往、人格特質以及行為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在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對中學生的年齡和性別因素進行考慮,最終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莎莎,鄧斌.貴州省中學生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狀況調查[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1):58-60.
[2] 姜瑩,游川,丁輝.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4(31):75-76.
[3] 雷曉梅,劉靈,楊玉鳳.中學生艾森克個性問卷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7,14(3):98-99.
[4] 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長處和困難問卷(學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11):9-10.
[5] 方拴鋒,經承學,王琳琳.南寧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38(5):125-126.
[6] 肖三蓉,徐光興.中學生人格特質的性別差異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4(3):147-148.
[7] 吳偉娥,賴文琴,張英.中學生行為問題與家庭教育相關性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6(4):136-137.
[8] 劉紅俠,王麗敏,谷鵬飛,等.不同時期城鎮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57(9):5-6.
[9] 黃雪竹,郭蘭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與生活事件的相關性[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5(9):32-33.
(收稿日期: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