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銘陽+王璐
【摘 要】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了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嚴重打擊及世界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就業情形更加讓人擔憂。為研究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本文對大學生就業意向和最終就業選擇展開了調查。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生明確就業方向及給還沒有就業意識的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本文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對調查情況的陳述;二是分析總結調查結果;三是針對現狀提出建議。
【關鍵詞】專業對口率;就業意向;最終就業選擇
“民以生為本,以業為基,有業為樂,無業為禍”。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眾化的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重。特別是2007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的大事,在畢業之后很多人面臨了“專業不對口”的難題。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會不會對就業有新的想法和要求呢?對此,我們對南航金城學院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文的相關內容。
1 調查研究對象與方法
調查研究對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大三大四的學生,涉及管理系、經濟系、外語系、信息工程系等專業。采用隨機調查方法,主要采用發放問卷及當面采訪的方式。我們在圖書館隨機采訪了多位大三大四的學生并發放問卷且當面全部回收,沒有無效問卷。故此次問卷具有真實性。
2 調查結果
2.1 就業意向與就業選擇相符的比例僅為25%
一位經濟系大三的學生表示她的專業是會計,但是她的意向是同聲翻譯,問及為什么她沒有選擇同聲翻譯的專業,她認為該專業就業難度較大而且高考時個人分數較低未能達到翻譯專業要求,但為了自己的理想,雖然她學的是會計但是她也在積極學習英語。同時一位大四畢業生也抱怨他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他學的是軟件工程,這種工作對技術要求很高,他在上學期間并沒有用功學習,導致專業技能較差,用人單位也一再拒絕,這位學生現在的想法是只要有份差不多的無關專業的工作,他都愿意去嘗試。但如果他的工作無關專業,他本人也覺得大學四年的學習價值未能得到體現。類似這種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很多,一種可能進入大學所主攻的專業就不是自己喜歡的,違背了自己的就業意向;另一種就是由于個人其他原因導致專業知識缺乏,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2.2 招聘會針對性差
就本次調查來看,90%的學生是在大四關注就業形勢的,只有少數人是在大三開始關注的,這也說明在就業準備上大學生應該更具有主動意識。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有以下幾種:校園招聘會,網上投遞簡歷,人才市場招聘,自主創業,父母介紹等。其中社會性人才招聘會和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取就業機會的主要方式。在調查中有的學生提出應提高校園招聘的針對性,因為只有專業對口率較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的成功率。
2.3 就業心態消極
48%的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信心較高,45%的學生不看好自己的就業前景,還有7%的學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從以上統計結果看,大部分同學對就業前景的態度較為消極。在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60%的學生愿意選擇一份與專業有關聯但不一定對口的工作,還有15%的人一定要求自己的工作與專業對口,7%的學生也愿意選擇一份與專業無關聯的工作,剩余的18%表示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對學院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數據的統計發現,在實際情況下只有25%的人數的工作是與專業真正對口的,即專業對口率只有25%。
2.4 對初次就業薪酬期望值高
對于剛剛畢業步入社會的人對將來薪酬的期望值,1000-2000的占17%,2000-3000的占68%,3000以上的占15%。而大學生對于薪酬標準的考慮因素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專業行情的了解(53%);第二,對自身能力的評價(31%);第三,用人單位的實力(16%)。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期望的薪酬在2000-3000元,但是也有很多人寧愿選擇不對口的高工資也不遠選擇專業對口的低工資。薪資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最終就業選擇。
2.5 用人單位根據工作要求對性別有一定要求,女生較為弱勢
很多工作其實是具有性別歧視的。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這個專業的女同學相對男同學很不容易找到本專業的工作。主要是因為如單位需要經常性加班,搬運貨物或者進行運輸工作效率低下,送快遞收訂單工資也較低等。這就違背了她們的就業意向,因為這種專業的學生很多是高考時調劑過來的,學校的不合理調劑也影響了就業意向。在社會工作中,部分專業女生相較男生而言較為弱勢,性別也是改變大學生最終就業選擇的因素之一。
2.6 就業地點也影響了最終就業選擇
有少部分人表示工作地點也會導致他們改變就業意向,他們愿意畢業去發達城市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奮斗,可是父母卻極力反對他們外出工作,在家鄉自己的專業并不能得到相應的報酬,父母卻為他們另謀出路。
總結以上統計結果可以得知,招聘形式、就業政策、就業心態、薪資期望及工作的偏向性均能影響就業選擇并導致就業意向的改變。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事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的狀態,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現在出現的種種現象不僅會影響眼下的擇業觀,還會影響以后的成長與職業發展。
3 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的建議
俞敏洪說過: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針對這種就業意向與最終就業選擇不一致的現象,我們提供了建議,提出意見不是在于讓學生放棄原本的就業意向而向現實低頭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工作,而是在有夢想的基礎上做自己基本的工作,不可好高騖遠。
3.1 大學生自身就業觀念的改變
從2001年畢業率就一直在上升但是就業率卻在下降,一增一減,兩個數字非常直觀的告訴我們:就業越來越成為問題,而且是一個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不管什么情況,無論是學校調劑還是父母替你選的專業,既然選了就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除非畢業生有能力勝任自己喜歡的其他專業的工作,否則請認真對待現在學習的專業。如果實在不愿意從事相關工作,也需要進行其他專業知識點系統學習等待時機成熟,千萬不要好高騖遠,守樹待兔。現今社會沒有相關學歷是很難順心如意找到工作的,考慮到嚴峻的就業形勢,必須先就業再擇業,的畢業,在堅持夢想的同時不要原地打轉。必須得認清現在的就業形勢,不是工作找你而是你在找工作,不是工作符合你的條件而是你得符合工作的條件,不是你愿意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就有什么樣的工作等你,而是你有沒有相應的技術與工作經驗。我國結構性失業很嚴重,大學生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子,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視現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優柔寡斷,善于抓住機會做出選擇,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短期來說,自身的效用可能沒有達到最大,但從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自身潛力不斷開發,邊際效用也會不斷增加,實現學以致用,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3.2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就業時在最初意向和實際專業中搖擺不定,一方面自己只有實際專業的證書另一方面又想著夢寐以求的工作,主要是缺少指導。因此,我們學校應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同時還可以在低年級的學生中開設相應的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學生們從長計議,早做準備。學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加快推進高校改革。而且學校在最初招生時應最好遵循學生的第一志愿,假使真的不能滿足第一志愿應立即和學生進行協商,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初就業意向和實際專業的不一致。
3.3 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和招聘會
洽談會和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學生參加,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及時準確地把當前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達到畢業生那里。
4 總結
首先畢業生要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市因為他們期望值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大學生要成功就業就必須放下架子,低姿態進入社會,甘于在普通崗位上尋求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遇挫不氣餒,成功不狂妄。再者,確定正確的就業方向,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根據實際情況轉變觀念,不過分看重薪資水平而應重視自己的能力水平,從而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智慧才能,其次,打破死飯碗,靈活就業或非常規就業將成為十分重要的就業形勢,投身于零時工小時工季節工等彈性工作制中。最后借助各種手段,把握就業機會。希望同學們能認清現實,尊重最終就業選擇,假使有機會在奮斗自己的意向工作。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