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清
【摘 要】本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了南京地區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并分析其成因,進而探討解決的對策,以便公共圖書館能更好地為全社會群體提供信息服務、援助和教育。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弱勢群體
公共圖書館是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設立的保障信息公平的社會制度的產物,同時作為一種正規的國民教育的補充,圖書館廣博的知識信息貯藏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范圍,是任何一個教育機構所不能具備和無可替代的。
城市發展與公共圖書館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聯系是互動的。江蘇歷來是文化大省,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應當符合城市發展水平,并對城市的發展起到最大的推動作用。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其社會教育、信息傳播、信息咨詢、文化休閑等作用,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 國外城市圖書館公共服務研究與實踐
我們知道,經濟發展是文化攀榮的基礎, 經濟發展有助于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繁榮對經濟建設能起到催發、帶動作用。
早在1966年,美國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中已經指出,為所有人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目標;謝里爾編撰的論文集《圖書館服務于未服務到的人群》中論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圖書館界如何延伸服務于弱勢人群;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也制訂了行業內通行的圖書館法和圖書館標準。美國圖書館協會2008年的調查發現,92%的人把社區公共圖書館看作重要的教育資源,顯示出社區圖書館是美國學校教育的拓展。
20世紀90年代, 加拿大政府即開展了“鏈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計劃, 旨在消除社會群體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即使規模再小的圖書館,也有足夠的閱讀資源和活動空間用來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同時,投資移民的增加也是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無論在什么規模的圖書館,都可以看到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各種各樣的講座信息,從而幫助新移民在陌生的環境里盡快熟悉社會并融入社會。
英國在2008年發布了“面向2013年公共圖書館行動計劃”。公共圖書館需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和縮小社會鴻溝而提供有效和充分的貢獻,支持福利、鼓勵閱讀、傳播知識、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技能,讓所有不同年齡、背景和文化的人對圖書館有賓至如歸之感。
國外城市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方式與服務方式,不受時間、空間、年齡、資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我國關于這一課題的研究與國外相比依然有著相當的差距,還需加強研究,逐步探索城市圖書館拓展服務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2 我市公共圖書館公共服務現狀及存在問題
國際圖聯有個標準,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應該有一個社區圖書館。根據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公報》,2010年南京市人口總數突破800萬,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61408人,占9.51%;15-64歲人口為6507221人,占81.29%;65歲及以上人口為736051人,占9.2%,南京市總面積6600平方公里,南京市區、街道、社區圖書館三級服務網絡尚未形成, 這就造成圖書館服務網點數量少,圖書館覆蓋密度與國際圖聯標準尚有一些距離。實際能夠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人。
調查數據顯示社區圖書館服務人口人均借閱量排名最前的是浦口區圖書館,服務人口人均借閱量第一的是六合區圖書館,讀者占服務區域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寧區圖書館,這3個區在南京市相對偏遠和冷僻,但其讀者的利用率卻是最高的,市區讀者是否因為社會生活豐富,讀者去圖書館借書或看書的反而少了。圖書館事業是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城市文化能夠促進人的發展,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娛樂傾向,對圖書館事業息息相關。
目前, 雖然南京市政府正積極投入公共圖書館的建設, 但是在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過程中, 公共圖書館事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布局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文獻品種少、文獻更新慢,并且文獻資源過于集中于少數圖書館,難以滿足公眾需求。(2)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廣泛應用,但各個區縣圖書館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嚴重影響著文獻資源的利用,難以發揮最大效益。(3)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素質與事業發展不相適應,人員素質不高,圖書館利用率低。(4)公共圖書館社會知名度不高,服務宣傳不夠,圖書館想擴大自身的影響, 還是要靠圖書館自身的服務,使圖書館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才能逐漸名聲在外, 深入人心。
3 公共圖書館拓展公共服務的策略
圖書館的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年齡、資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向一切求知者敞開大門,這是其他任何教育機關不能與之相比的。
南京市作為經濟相對發達、開放程度較高、城鄉一體化趨勢較明顯的地區,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不僅是一個理論研究的課題,而且是一項十分迫切的現實任務。構建城市的公共教育體系,進行和發展終身教育實踐,既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戰略選擇,也是公共圖書館拓展其社會影響和服務職能的新的生長點。
今后一段時間內,公共圖書館除了開展常規服務外,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改進服務。
3.1 深化面向全體讀者的服務
各區、街道公共圖書館要樹立“一切服務于讀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各類推廣活動,如課外閱讀計劃活動、專題講座、提供音樂欣賞、美術展覽等,不斷開拓新的服務內容。同時,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社會上層用戶的影響力和經濟能力來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如個人對圖書館的捐助,目前還不多見,借此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進展。
3.2 加強面向特殊讀者群體的服務
弱勢群體是社會的一個組成層面,包括失業者、貧困者、殘疾者、打工者、老年群體等,知識結構也參差不齊。在文獻借閱的基礎上,還要把書海中的情報信息挖掘出來為弱勢讀者所用。利用圖書館資源優勢,組織有關專家和單位捕捉和分析現代城市面臨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和生活現代化的趨勢,針對社區服務需求量大、臨時性的特點,利用圖書館局域網,向他們發布就業預測及用工信息,使他們及時了解社會需求,主動接受圖書館的再教育、再培訓,把為他們的培訓變成圖書館的經常性的工作。
3.3 創建公共休閑娛樂場所,積極引導讀者休閑閱讀
公共圖書館還必須重視其休閑職能,推出作為專業文化服務機構獨特的服務品牌。可以借鑒國外書吧的發展模式,建設集網絡、視聽媒體、簡易餐飲等服務和閱讀、文化會展、文化交流、信息咨詢等活動為一體,成為綜合性休閑文化場所,實現從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向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的延伸,挖掘釋放潛在的服務空間和潛在的社會效益,開辟公共圖書館更為廣闊的新的服務領域,真正服務于人民。
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為廣大公眾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務,這也是世界各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終極目標。阿根廷當代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公共圖書館所給予人的是:安全、舒適、自由、平等和各取所需。
【參考文獻】
[1]王嘉陵.美國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10(1):6-8.
[2]王素芳.國外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研究述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95-107.
[3]陳曉美,畢強.美國、加拿大公共圖書館印象[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3):16-18.
[4]王世偉.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圖書館建設:以香港馬鞍山社區圖書館為例[J].社區圖書館,2005,3:44-46.
[5]關于印發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體系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12-2-13].ht 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201/120101/201202/t20120213_352777.htm.
[責任編輯:丁艷]
【摘 要】本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了南京地區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并分析其成因,進而探討解決的對策,以便公共圖書館能更好地為全社會群體提供信息服務、援助和教育。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弱勢群體
公共圖書館是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設立的保障信息公平的社會制度的產物,同時作為一種正規的國民教育的補充,圖書館廣博的知識信息貯藏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范圍,是任何一個教育機構所不能具備和無可替代的。
城市發展與公共圖書館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聯系是互動的。江蘇歷來是文化大省,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應當符合城市發展水平,并對城市的發展起到最大的推動作用。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其社會教育、信息傳播、信息咨詢、文化休閑等作用,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 國外城市圖書館公共服務研究與實踐
我們知道,經濟發展是文化攀榮的基礎, 經濟發展有助于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繁榮對經濟建設能起到催發、帶動作用。
早在1966年,美國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中已經指出,為所有人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目標;謝里爾編撰的論文集《圖書館服務于未服務到的人群》中論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圖書館界如何延伸服務于弱勢人群;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也制訂了行業內通行的圖書館法和圖書館標準。美國圖書館協會2008年的調查發現,92%的人把社區公共圖書館看作重要的教育資源,顯示出社區圖書館是美國學校教育的拓展。
20世紀90年代, 加拿大政府即開展了“鏈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計劃, 旨在消除社會群體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即使規模再小的圖書館,也有足夠的閱讀資源和活動空間用來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同時,投資移民的增加也是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無論在什么規模的圖書館,都可以看到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各種各樣的講座信息,從而幫助新移民在陌生的環境里盡快熟悉社會并融入社會。
英國在2008年發布了“面向2013年公共圖書館行動計劃”。公共圖書館需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和縮小社會鴻溝而提供有效和充分的貢獻,支持福利、鼓勵閱讀、傳播知識、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技能,讓所有不同年齡、背景和文化的人對圖書館有賓至如歸之感。
國外城市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方式與服務方式,不受時間、空間、年齡、資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我國關于這一課題的研究與國外相比依然有著相當的差距,還需加強研究,逐步探索城市圖書館拓展服務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2 我市公共圖書館公共服務現狀及存在問題
國際圖聯有個標準,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應該有一個社區圖書館。根據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公報》,2010年南京市人口總數突破800萬,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61408人,占9.51%;15-64歲人口為6507221人,占81.29%;65歲及以上人口為736051人,占9.2%,南京市總面積6600平方公里,南京市區、街道、社區圖書館三級服務網絡尚未形成, 這就造成圖書館服務網點數量少,圖書館覆蓋密度與國際圖聯標準尚有一些距離。實際能夠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人。
調查數據顯示社區圖書館服務人口人均借閱量排名最前的是浦口區圖書館,服務人口人均借閱量第一的是六合區圖書館,讀者占服務區域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寧區圖書館,這3個區在南京市相對偏遠和冷僻,但其讀者的利用率卻是最高的,市區讀者是否因為社會生活豐富,讀者去圖書館借書或看書的反而少了。圖書館事業是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城市文化能夠促進人的發展,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娛樂傾向,對圖書館事業息息相關。
目前, 雖然南京市政府正積極投入公共圖書館的建設, 但是在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過程中, 公共圖書館事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布局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文獻品種少、文獻更新慢,并且文獻資源過于集中于少數圖書館,難以滿足公眾需求。(2)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廣泛應用,但各個區縣圖書館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嚴重影響著文獻資源的利用,難以發揮最大效益。(3)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素質與事業發展不相適應,人員素質不高,圖書館利用率低。(4)公共圖書館社會知名度不高,服務宣傳不夠,圖書館想擴大自身的影響, 還是要靠圖書館自身的服務,使圖書館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才能逐漸名聲在外, 深入人心。
3 公共圖書館拓展公共服務的策略
圖書館的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年齡、資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向一切求知者敞開大門,這是其他任何教育機關不能與之相比的。
南京市作為經濟相對發達、開放程度較高、城鄉一體化趨勢較明顯的地區,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不僅是一個理論研究的課題,而且是一項十分迫切的現實任務。構建城市的公共教育體系,進行和發展終身教育實踐,既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戰略選擇,也是公共圖書館拓展其社會影響和服務職能的新的生長點。
今后一段時間內,公共圖書館除了開展常規服務外,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改進服務。
3.1 深化面向全體讀者的服務
各區、街道公共圖書館要樹立“一切服務于讀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各類推廣活動,如課外閱讀計劃活動、專題講座、提供音樂欣賞、美術展覽等,不斷開拓新的服務內容。同時,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社會上層用戶的影響力和經濟能力來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如個人對圖書館的捐助,目前還不多見,借此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進展。
3.2 加強面向特殊讀者群體的服務
弱勢群體是社會的一個組成層面,包括失業者、貧困者、殘疾者、打工者、老年群體等,知識結構也參差不齊。在文獻借閱的基礎上,還要把書海中的情報信息挖掘出來為弱勢讀者所用。利用圖書館資源優勢,組織有關專家和單位捕捉和分析現代城市面臨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和生活現代化的趨勢,針對社區服務需求量大、臨時性的特點,利用圖書館局域網,向他們發布就業預測及用工信息,使他們及時了解社會需求,主動接受圖書館的再教育、再培訓,把為他們的培訓變成圖書館的經常性的工作。
3.3 創建公共休閑娛樂場所,積極引導讀者休閑閱讀
公共圖書館還必須重視其休閑職能,推出作為專業文化服務機構獨特的服務品牌。可以借鑒國外書吧的發展模式,建設集網絡、視聽媒體、簡易餐飲等服務和閱讀、文化會展、文化交流、信息咨詢等活動為一體,成為綜合性休閑文化場所,實現從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向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的延伸,挖掘釋放潛在的服務空間和潛在的社會效益,開辟公共圖書館更為廣闊的新的服務領域,真正服務于人民。
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為廣大公眾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務,這也是世界各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終極目標。阿根廷當代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公共圖書館所給予人的是:安全、舒適、自由、平等和各取所需。
【參考文獻】
[1]王嘉陵.美國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10(1):6-8.
[2]王素芳.國外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研究述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95-107.
[3]陳曉美,畢強.美國、加拿大公共圖書館印象[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3):16-18.
[4]王世偉.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圖書館建設:以香港馬鞍山社區圖書館為例[J].社區圖書館,2005,3:44-46.
[5]關于印發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體系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12-2-13].ht 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201/120101/201202/t20120213_352777.htm.
[責任編輯:丁艷]
【摘 要】本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了南京地區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并分析其成因,進而探討解決的對策,以便公共圖書館能更好地為全社會群體提供信息服務、援助和教育。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弱勢群體
公共圖書館是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設立的保障信息公平的社會制度的產物,同時作為一種正規的國民教育的補充,圖書館廣博的知識信息貯藏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范圍,是任何一個教育機構所不能具備和無可替代的。
城市發展與公共圖書館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聯系是互動的。江蘇歷來是文化大省,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應當符合城市發展水平,并對城市的發展起到最大的推動作用。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公共圖書館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其社會教育、信息傳播、信息咨詢、文化休閑等作用,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 國外城市圖書館公共服務研究與實踐
我們知道,經濟發展是文化攀榮的基礎, 經濟發展有助于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繁榮對經濟建設能起到催發、帶動作用。
早在1966年,美國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中已經指出,為所有人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目標;謝里爾編撰的論文集《圖書館服務于未服務到的人群》中論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圖書館界如何延伸服務于弱勢人群;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也制訂了行業內通行的圖書館法和圖書館標準。美國圖書館協會2008年的調查發現,92%的人把社區公共圖書館看作重要的教育資源,顯示出社區圖書館是美國學校教育的拓展。
20世紀90年代, 加拿大政府即開展了“鏈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計劃, 旨在消除社會群體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即使規模再小的圖書館,也有足夠的閱讀資源和活動空間用來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同時,投資移民的增加也是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無論在什么規模的圖書館,都可以看到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各種各樣的講座信息,從而幫助新移民在陌生的環境里盡快熟悉社會并融入社會。
英國在2008年發布了“面向2013年公共圖書館行動計劃”。公共圖書館需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和縮小社會鴻溝而提供有效和充分的貢獻,支持福利、鼓勵閱讀、傳播知識、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技能,讓所有不同年齡、背景和文化的人對圖書館有賓至如歸之感。
國外城市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方式與服務方式,不受時間、空間、年齡、資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我國關于這一課題的研究與國外相比依然有著相當的差距,還需加強研究,逐步探索城市圖書館拓展服務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2 我市公共圖書館公共服務現狀及存在問題
國際圖聯有個標準,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應該有一個社區圖書館。根據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公報》,2010年南京市人口總數突破800萬,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61408人,占9.51%;15-64歲人口為6507221人,占81.29%;65歲及以上人口為736051人,占9.2%,南京市總面積6600平方公里,南京市區、街道、社區圖書館三級服務網絡尚未形成, 這就造成圖書館服務網點數量少,圖書館覆蓋密度與國際圖聯標準尚有一些距離。實際能夠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人。
調查數據顯示社區圖書館服務人口人均借閱量排名最前的是浦口區圖書館,服務人口人均借閱量第一的是六合區圖書館,讀者占服務區域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寧區圖書館,這3個區在南京市相對偏遠和冷僻,但其讀者的利用率卻是最高的,市區讀者是否因為社會生活豐富,讀者去圖書館借書或看書的反而少了。圖書館事業是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城市文化能夠促進人的發展,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娛樂傾向,對圖書館事業息息相關。
目前, 雖然南京市政府正積極投入公共圖書館的建設, 但是在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過程中, 公共圖書館事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布局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文獻品種少、文獻更新慢,并且文獻資源過于集中于少數圖書館,難以滿足公眾需求。(2)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廣泛應用,但各個區縣圖書館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持,嚴重影響著文獻資源的利用,難以發揮最大效益。(3)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素質與事業發展不相適應,人員素質不高,圖書館利用率低。(4)公共圖書館社會知名度不高,服務宣傳不夠,圖書館想擴大自身的影響, 還是要靠圖書館自身的服務,使圖書館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才能逐漸名聲在外, 深入人心。
3 公共圖書館拓展公共服務的策略
圖書館的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年齡、資歷、職業等條件的限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向一切求知者敞開大門,這是其他任何教育機關不能與之相比的。
南京市作為經濟相對發達、開放程度較高、城鄉一體化趨勢較明顯的地區,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不僅是一個理論研究的課題,而且是一項十分迫切的現實任務。構建城市的公共教育體系,進行和發展終身教育實踐,既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戰略選擇,也是公共圖書館拓展其社會影響和服務職能的新的生長點。
今后一段時間內,公共圖書館除了開展常規服務外,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改進服務。
3.1 深化面向全體讀者的服務
各區、街道公共圖書館要樹立“一切服務于讀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各類推廣活動,如課外閱讀計劃活動、專題講座、提供音樂欣賞、美術展覽等,不斷開拓新的服務內容。同時,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社會上層用戶的影響力和經濟能力來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如個人對圖書館的捐助,目前還不多見,借此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進展。
3.2 加強面向特殊讀者群體的服務
弱勢群體是社會的一個組成層面,包括失業者、貧困者、殘疾者、打工者、老年群體等,知識結構也參差不齊。在文獻借閱的基礎上,還要把書海中的情報信息挖掘出來為弱勢讀者所用。利用圖書館資源優勢,組織有關專家和單位捕捉和分析現代城市面臨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和生活現代化的趨勢,針對社區服務需求量大、臨時性的特點,利用圖書館局域網,向他們發布就業預測及用工信息,使他們及時了解社會需求,主動接受圖書館的再教育、再培訓,把為他們的培訓變成圖書館的經常性的工作。
3.3 創建公共休閑娛樂場所,積極引導讀者休閑閱讀
公共圖書館還必須重視其休閑職能,推出作為專業文化服務機構獨特的服務品牌。可以借鑒國外書吧的發展模式,建設集網絡、視聽媒體、簡易餐飲等服務和閱讀、文化會展、文化交流、信息咨詢等活動為一體,成為綜合性休閑文化場所,實現從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向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的延伸,挖掘釋放潛在的服務空間和潛在的社會效益,開辟公共圖書館更為廣闊的新的服務領域,真正服務于人民。
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為廣大公眾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務,這也是世界各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終極目標。阿根廷當代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公共圖書館所給予人的是:安全、舒適、自由、平等和各取所需。
【參考文獻】
[1]王嘉陵.美國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服務[J].新世紀圖書館,2010(1):6-8.
[2]王素芳.國外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研究述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95-107.
[3]陳曉美,畢強.美國、加拿大公共圖書館印象[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3):16-18.
[4]王世偉.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圖書館建設:以香港馬鞍山社區圖書館為例[J].社區圖書館,2005,3:44-46.
[5]關于印發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體系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12-2-13].ht 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201/120101/201202/t20120213_352777.htm.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