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需要改變。他的家鄉是天津漢沽工業區,嚴重的大氣污染和交通堵塞使他焦慮,有時候甚至會生病。
后來,他聽說了中新天津生態城。這個價值240億英鎊的由中國和新加坡政府合資的項目有朝一日將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模范”,新城距離天津市中心僅40公里,距離北京市中心150公里。這聽起來簡直就像是天堂。
去年,36歲的王林搬到了這座城市中的一座有著一半入住率的便宜公寓。作為一名自由譯者,他并不介意與大部分的雇主距離較遠的問題,他喜歡這里相對潔凈的空氣和私人空間,但也有怨言。
按照這座城市的規劃,它應該會容納35萬人,面積超過30多平方公里。然而,該項目開展五年來,僅建成了大約3平方公里,入住了6000名永久居民。這里既沒有醫院,也沒有購物中心,空蕩蕩的高速公路穿過一片空曠的中高層建筑和塵土飛揚的建筑工地。
日前,中國宣布了新的城市化計劃。這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在未來六年內,一億多農村人口將會轉移到城市。但問題是如何去實現。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已經被證明對環境是災難性的破壞,幽靈城鎮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即將發生的房地產崩盤的擔憂。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政府鼓勵建設“生態城”;從那時起,數百座“生態城市”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國各地。盡管對于“生態城市”的定義模糊,但大多數“生態城市”都建立在曾經遭受污染的土地或非耕種用地上,并遵守嚴格的綠色建筑標準,嘗試運用先進的城市規劃方案和交通基礎設施。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這些新城真的建成了,它們也可能不會正常運作。
何新城(音譯)是一位在上海的荷蘭建筑師,目前正在撰寫一本關于生態城市的書。他認為天津有一個優勢,就是它臨近大都市和航運中心的地理位置:“它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了,因為它至今仍在建設中。”
但包括河北省的曹妃甸項目在內的許多宏大的生態城項目如今被停止了。何新城認為問題在于“新城模式”,“我們必須承認,從頭開始建造一個城市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一些專家說,那些獲得認證的綠色建筑和方便行人的道路,對于中國的環境危機來說毫無價值。“中國的燃煤量高,是因為煤價很低,”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陶然說,“只要煤價不漲,企業就不會使用更多的綠色能源。”
如今,天津生態城上更像是一個有望成功的新型社區的幻象,而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這些建筑按照世界上最嚴格的環境標準設計,但卻幾乎未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