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東方的元帝國,大汗使用一種精心加工的紙片作為貨幣,這種紙張具有和金銀一樣的價值?!蔽鞣竭€在使用金銀作為貨幣時,馬可·波羅筆下的元朝已經開始把紙幣作為他們的官方貨幣。終元一朝,紙幣在繁榮了當時經濟的同時,也給元朝的倒臺埋下了一條禍根。
來自宋金的傳承
元朝統治者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紙幣,長時間內,蒙古人的市場交易都停留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之上。自己的小圈子內,以物易物還可以運轉下去,可是如果和外面的市場做交易,那得按照對方的規則來辦事。
蒙古人的重要交易對象就有中亞地區的花剌子模,彼此商隊之間的往來一直很為頻繁?;ㄘ葑幽H耸褂勉y幣進行著市場交易,蒙古人只能夠接納它的流通。久而久之,銀逐漸獲得了蒙古人的認可,不但貿易和借貸中使用銀,物價也用銀來表示,給皇族和功臣的賞賜還是用銀。
與此同時,宋金統治下的中國大地,紙幣正在大行其道。沉重的金屬貨幣,攜帶不便、難以運載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聰明的宋朝人便想到了紙幣來解決問題,不過開始出現的“交子”只是一個通兌的匯票而已,等到仁宗年間,政府發行官交,交子才從現金存取憑證到紙票完成了過渡。金朝則由于金屬資源的匱乏,直接借鑒了宋朝的“交子”,改變成為“交鈔”,畢竟這無需采掘,鍛造,基本沒什么成本。
蒙古人在一步步征服之中,逐漸接觸到了來自宋金的“紙幣”這個新鮮事物,對于同樣缺少金屬資源的蒙古族人來說,紙幣的種種優點顯然更合他們胃口。為了方便貿易和籌集經費,各路地方政府紛紛在自己的統治區域內發行紙幣,但此時只能在本境內使用,各地之間互不流通。
一系列的征戰,蒙古人取得了中國的統治權。此時統一貨幣便成為當時亟需要解決的事情,強大的軍事實力保證了人們接受紙幣成為可能。忽必烈開始著手印刷中統鈔,分為十種:即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貫、兩貫。各地發行的舊鈔被要求限期回收、予以兌換,并規定一切賦稅,一切支付都使用寶鈔。此時,國內統一的貨幣體系便建立了起來。
自救的改革
剛開始的元朝對于紙幣還是挺小心謹慎,金朝末期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蒙古人心有余悸。通貨膨脹的危機之下,囊中充足的紙幣隨時可能變得不名一文。
元帝國用一萬兩千錠白銀作為準備金,發行了十萬錠左右的鈔票,并且沒有現金銀,就不發新鈔。準備金隨時用來調節物價,維持鈔價。這相當于給民眾一個信心,民眾不相信紙幣的價值,可以直接和政府兌換成金銀,金銀民眾總認賬吧。在紙幣發行的一二十年間,物價還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但是,很快這種局面就難以維持下去。對內,蒙古的王公們都要從國庫中拿到相當數量的賞賜,“黃金家族”每年都要從國庫里面拿走一千九百六十二錠的白銀,三十三錠五兩的黃金。對外,蒙古人發動了對日本的侵略戰爭,從至元十一年第一次征戰日本開始,到至元二十三年放棄這個企圖,前后籌備了十幾年,財力人力消耗不計其數。
財政的虧空就依靠大量發行貨幣來彌補,至元十三年,發行數量就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萬錠?!皣乙磺杏枚?,均有新鈔內支出,不計所入?!备髀封n庫換到的金銀和原發鈔本銀被運送到京城,民間鈔無從兌換,實際上成為了虛本鈔。一時之間,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的危機始現。
元朝最重要貨幣管理制度“葉李十四條”于此時出世,發行至元鈔,自五文至二貫分為十一等,規定一至元鈔相當于五中統鈔,新舊鈔并行于市場之中。同時嚴格進行準備金管理,停止起運地方的庫銀。富商大賈如果哄抬物價,則“并行斷罪”。
至元鈔的推行等于政府已經承認物價至少上漲了至少五倍,實際在民間可能遠不止如此?!叭缃褚回灒女斖找话佟?,物價可能上漲了十倍之多。通過發行至元鈔來扼制通脹,葉李十四條給當時元朝打了劑止痛針,鈔值自此之后穩定了十數年。
貨幣崩潰
一個朝代病入膏肓之后,一切的改革顯然無濟于事,所能看到的只是它慢慢去崩潰。
通過發行新鈔解決通脹問題,無疑只是飲鴆止渴。元朝的統治者們可想得沒那么長遠,該搜刮的還依舊搜刮,該賞賜的還依舊賞賜,該戰爭的還依舊戰爭,國庫充足,這些舉動可以理解,可是每年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況呢?發行鈔票彌補虧空還是所謂的良藥。
民間對于紙幣已經失去了信任,用起了竹木牌和帖子之類的代用幣。而濫印的鈔票使得桑皮難以滿足需求,榆樹皮也開始登堂入室。而榆樹皮在使用過程中則更容易成為昏鈔,平準庫的兌換則是“易十與五,累日不可得”。官僚系統毫不顧忌地奪取著來自民間的財富。
外亂未平,內亂四起,元朝境內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讓士兵去打仗也是需要錢的,鈔票越印越多,通脹越來越厲害,造反也越來越厲害。這又導致了越要去印刷鈔票,承擔士兵打仗的成本,元朝的經濟陷入戰爭惡性循環。順帝的鈔制改革成為壓垮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正十年,至正鈔開始發行,至元鈔被貶值一半。當時民謠唱道,“堂堂大元,奸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賣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p>
多印鈔票解決不了入不敷出的問題,唯有休養生息,少發動戰爭,國運才會興隆,民間才會富足。元朝帝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元王朝也不是僅僅只有八十九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