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飛
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這些積極打造“中國文創之都”的城市,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創意涌動。這些城市有很多藝術類院校和創意地標,聚集著一批知名的或草根的設計師、藝術家、創意達人,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創意市集上演。趕集,就像聽音樂會、看畫展一樣,逐漸成為了都市青年們的一種新的文化休閑方式。
2012年5月,杭州成為中國首個以“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城市。杭州市副市長陳小平介紹說:“從中國國際動漫節,到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從文化名人聚集的創意園區,到孕育本土文創人才的西湖創意市集,創新和創意已越來越成為杭州這座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西湖創意市集,這個印著杭州符號的創意市集,與一般草根市集不同的是,它自誕生之初就受到了本地政府的關懷與支持,更具養分的土壤讓它成長得很快。
除了每月兩次的周末市集,西湖創意市集最令人稱贊的是每年配合杭州國際動漫節、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舉辦的大型主題市集。市集不再僅僅以一個個地攤或帳篷的形式出現,而是一個個主題空間:格子柜、麻布、蒸籠是背景和道具,一只只布藝麋鹿穿梭其間;木架散亂拼成的背景墻,上面掛著原創圖案的帆布包;鐵絲網、手繪涂鴉、舊皮箱與陶瓷雕塑混搭在一起……真正個性創意的呈現方式,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裝置藝術家周峰創作的“汽車零件機器人”、香港插畫家馬志雄設計創作的“猿創作”玩偶、日本漫畫家渡邊宏的漫畫作品……這些知名創意人士的作品經西湖創意市集一一搬到杭州街頭,點亮了杭州市民的眼睛。
西湖創意市集,為杭州這座城市不斷帶來驚喜和精彩,逐漸成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了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中華手工》:與別的創意市集相比,西湖創意市集有一個較為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官方背景——由杭州文創辦和動漫節展辦主辦。請介紹一下西湖創意市集是如何得到政府的關注與支持的?
余建國:2008年的杭州國際動漫節上,我組織了一些漫畫協會會員進行了原創作品的展覽與銷售,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動漫節結束后,我所在的杭州西湖區政府,對我在動漫節上組織的創意市集活動很是認同。所以區里的相關領導找到我,希望把這樣的公益活動延續下去。為了使創意市集活動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寫了活動想法與方案,找到當時的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陸政品處長。
他對這樣的活動,也表示了極大的熱情與支持,所以兩個月后我們就做了“西湖創意市集”。
《中華手工》:在政府領導的關懷下,西湖創意市集獲得了哪些方面的支持?
余建國:為了確保一場大型的活動安全舉辦,要協調消防、公安、工商、醫療、執法等部門,靠我們一個協會,我自己一個公司肯定不行,所以政府在組織協調、活動經費上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別是在2009年原本只是一個廣場活動的西湖創意市集,在杭州文創辦的幫助下,參加了2009年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這次市集組織了近80個團隊,6家企業,展覽面積達1000平方米。真正讓杭州,乃至全國的原創產品,有了一個更高水平的推廣平臺。
此外,在杭州文創辦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我們也組織優秀的設計師與團隊,前往深圳文博會、臺灣文博會、香港設計營商周、香港電玩展、澳門動漫節等進行展覽推廣,讓西湖創意市集平臺上的優秀設計師有機會走出去交流和學習。
《中華手工》:除了舉辦市集活動,你們還成立了創意堂Charm cafe,這是一個交流創意、販賣創意產品的固定場所嗎?
余建國:經過一年多的活動后,我們發現市集活動每次2天,是遠遠達不到需求的,我們希望有個可以長期展示、互動、交流的場所。在2009年8月,以杭州中山北路180號店面為基礎,在市文創辦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有了“創意堂”。創意堂是一個以創意產品展銷、創意設計交流、創意文化傳播為主的一個品牌,也是“西湖創意市集”的首家實體店。
《中華手工》:西湖創意市集為杭州這座城市帶來了什么?
余建國:西湖創意市集通過持續豐富的創意活動,引導杭州市民從“看創意”到“買創意”的觀念轉變,更多的創意設計愛好者也從“玩創意”轉變成了“經營創意”。當然,最讓我們自豪的是,西湖創意市集已經成為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縮影,成了杭州成長中的創意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