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銘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項目越來越多,綠色建筑概念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綠色建筑指的就是為人類提供一個舒適、健康的生活、居住、工作的空間,同時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降低對周邊建筑物與環境的影響。隨著綠色建筑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與增加,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節省自然資源與能源。本文主要對綠色建筑設計進行分析,實現綠色建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要點
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人類的居住環境與質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并且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這樣也就要求,在建筑設計、規劃、施工、維護、拆除等過程中,必須進行綜合考慮,明確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對資源與能源的合理利用,盡可能降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污染,實現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節約與保護,加強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設。
1 綠色建筑涵義
“綠色”指的就是將太陽能轉變成生物能、將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的植物顏色。在自然界中,植物生命活動是一種基本環節,也是所有動物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支持系統。其象征著勃勃的生命力,也是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回顧人類建筑史的發展,從最初的抵御惡劣條件、遮風擋雨,到現在的智能化建筑,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了建筑在人和自然之間樹立了隔離墻,進而“綠色建筑”應運而生。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周邊環境因素的考慮,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在施工中,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與污染,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低耗、舒適、無害的空間,在拆除之后,也很少影響環境。所以,綠色建筑指的就是在建筑壽命年限之內,通過降低能源與資源消耗,減少各種廢物產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2 綠色建筑設計要點
2.1 節約用地設計
珍惜與合理利用土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國務院頒布的相關文件中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一定要對土地進行全面規劃,合理開發與利用土地資源。在進行建設用地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盡可能利用一些荒地,節約用地,少占甚至不占耕地。
節約用地,在建筑方面而言,指的就是盡可能減少建房占地表面積,同時盡可能減少綠化面積損失。節約建筑用地,不是不用地,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建筑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在建筑中,節約用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建設多層、高層建筑,進而提升建筑容積率,并且減小建筑的密度;②加強地下空間的利用,擴展城市空間,并且對城市環境進行改善;③在城市居住區,一定要加強住宅用地集約度,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并且增加綠地面積,對住宅區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④在城鎮、鄉村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因地制宜原則的落實,利用零散地進行房屋建筑,加強對地方材料的充分利用,實現自然環境的保護,促進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擴展綠化面積;⑤加強節約用地建筑材料的研發與利用,促進綠色建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2 節約能源設計
在建設綠色建筑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太陽能的利用,同時運用節能的圍護結構與采暖設施,盡可能減少空調與采暖設施的應用。在建筑中,一定要結合自然通風原理進行風冷系統的設置,使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夏季主導風向。在進行建筑建設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情況,展開建筑平面與總體的布局,保證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以民用建筑為例,在冬季的時候,熱負荷主要包括圍護結構耗熱量與門窗縫涌入冷空氣的熱消耗。進而在進行圍護結構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其熱工性的改善,采取減少采暖能耗的措施,可以進行采暖、熱水一體化的設計,實現新產品、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進而節約能源,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2.3 節約資源設計
在選擇建筑設計方案、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各種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并且在利用相關資源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再生資源的利用。尤其是水資源的節約,在進行綠化建設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采取一些有效節約水資源的措施,進而實現建筑水資源的節約。
2.4 舒適、健康的設計
在建設綠色建筑的時候,在建筑內部不得使用一些傷害人身健康的建筑材料與裝飾材料,同時保證室內空氣的清新、潔凈,溫度與濕度也要適宜,讓居住者能夠感受到一定的舒適。除此之外,在建設綠色建筑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其和周邊環境的結合,在實現建筑功能的同時,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不會受到破壞。
2.5 綠色施工設計
在確保建筑施工質量與安全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技術,盡可能節約資源,降低污染,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并且在施工現場中,一定要盡可能降低對場地的干擾,減少對植被的破壞,降低施工噪聲,減少環境污染等,進而實現建筑施工的科學管理,確保施工質量,消減污染,實現綠色建筑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6 景觀與綠化設計
建筑實體材料具有一定的蓄熱能力,這也就致使建筑區域內的熱量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散,甚至會出現建筑場地熱島效應。在進行總平面設計的時候,首先,一定要結合當地氣候情況與植被分布特點、土壤條件等,進行多類型植物的栽植,如利用灌木、喬木、草坪等構成多層次植物群落。其次,一定要結合場地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增加一些綠化面積,對生態環境進行一定的改善。所以,在進行綠化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環境溫度與濕度的調節,結合景觀小品設計,實現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降低熱島效應的作用,創建更好的自然環境,實現建筑、環境、人類的和諧發展。
2.7 建筑總體格局設計
建筑格局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對場地功能組織進行充分的考慮。①在安排建筑單體、車流、人流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建筑總平面設計可以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增加日照的利用,并且在夏季的時候,可以對自然通風進行合理的利用。②加強對場地自然條件的利用,對建筑體形、樓距、朝向等進行合理的設計,采取相應的遮陽措施,對自然通風與采光進行合理的利用。③加強建筑不同層次的組合,布置南高北低的建筑,形成一定的錯落格局,對自然通風與光照進行合理的利用。④加強再生能源與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建筑與景觀布局的合理協調。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建筑與環境、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一定要加強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設,保證其設計理念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設計理念、總平面設計、單體設計的重視,保證綠色建筑設計的合理科學,實現綠色建筑建設的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巧妮,張劍,劉福通.淺談在建筑設計中節能與建筑噪聲控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2]徐佳,沈其明.制約綠色建筑發展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
[3]汪潔.論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