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水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健康從飲水開始。做好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工作,對保護廣大農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品質,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農村供水水源與質量問題作出相關分析,并提出保障農村供水安全的具體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供水;水質;問題;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程,是關注民生、解除民憂、謀求民利的具體體現,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保障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設施。目前,雖然經過前些年政府財政連續大規模的投入,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大批早期建設的供水工程設施仍然簡陋,用水方便程度仍然較低,飲水安全問題依然嚴重,這些都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狀況不協調。
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談談自己對農村供水水源與質量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1 農村供水情況
(1)農民接觸到的污染水主要是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是指水庫、山塘、池塘、溪坑、河道、渠道內的水,這些飲用水源本身就缺少必要的衛生保護,再加上垃圾、廢棄物等隨意排放,使得水源很容易遭到污染,致使病菌滋生,直接導致多種疾病的產生。淺層地下水主要因為農村中普遍使用化肥和農藥,而這些農藥的殘留物會隨潛流滲入到地下水中,造成污染。此外,因為城市工業與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導致很多的飲用水源出現較重的污染,并且產生危害的區域還呈逐漸擴散的趨勢。如果長期飲用這樣的地下水,其后果不堪設想。
(2)地面水多使用河水,而河水的流速與流量直接受到季節與降雨量的影響,它的細菌含量會很多,水質會出現顯著的季節性變化,出現暴雨天氣的時候,泥沙的含量會快速增多,細菌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多。
(3)水源性缺水與水質性缺水并存。我國屬于資源性缺水國家,長期以來重經濟、輕環保,眾多河流、湖泊水庫和地下水被污染狀況觸目驚心,由此而造成的水質性缺水與本已存在的資源性缺水彼此疊加,使中國缺水狀況猶如雪上加霜。
2 農村供水質量問題的原因
(1)供水水質檢驗和檢測不到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是要解決水質問題,要建立以水質為核心的取樣、檢驗制度,使農民群眾喝上放心水、衛生水。但在實施過程中,相當一部分集中供水工程、單村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水質檢測設備,水質檢測的頻率也極低,導致很多工程供水水質難達標準。究其原因:①基層政府部門傳統上是保供水、重視工程建設,輕視水質檢驗工作,錯誤地認為有水喝就行,過去也沒出現什么大問題。②提供水質檢測的水廠沒有積極性;水樣自檢和送衛生部門抽驗不但麻煩,還有收費較高;而出廠水質行業監督又跟不上,水質檢驗和抽驗工作實際上是放任自由。③國家水質監測經費不足,衛生部門沒有能力下鄉進行大范圍的質量檢測。
(2)工程建設初期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對飲用水水源的水質問題不夠重視,初步設計時標準較低,有些工程僅憑肉眼觀察或經驗推測水質是否安全,根本沒有進行水質化驗分析,有些工程設計過程中也沒有考慮到凈化設施等要素,導致工程從開始建設時,就已經是不安全的工程了。
(3)建后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健全,工程難以良性運行。農村供水工程面廣量大,單個工程規模小,管理難度大,有些農村供水工程甚至產權不清,管理機構不健全,不少鄉村供水工程只有一、兩個人管理,而且絕大多數是沒有經過培訓的農民,業務水平較低。加上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水價不合理,水費征收率低,再加上地方財政困難,缺少資金補助,不少工程甚至連正常的運行經費也無法保證,影響了工程效益的發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多數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處于虧損經營狀態,達不到良性運行的要求。
(4)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沒有實現達標排放,生活垃圾沒有得到規范處理,農藥與化肥用量持續增多,導致很多飲用水源被污染,尤其是地表水與淺層地下水,污染問題更為嚴重。
(5)農民對于飲用水的安全意識比較淡薄。農村因為經濟條件長期落后,農民有時會覺得有水可用就可以了,而對水質的安全沒有產生足夠的認識。
3 保障農村供水安全的具體措施
為了保障農村供水安全,確保農村供水的水質標準符合國家現行的衛生標準,我們必須認真完成以下工作:
(1)規范水質檢驗和檢測制度。①各級政府要列專項經費,使衛生部門有能力對集中供水水廠和規模以上供水工程進行全方位的質量檢測。②水利、財政等部門要重新核定人均投資標準,提高各級政府補助比例,使水廠有能力購置檢驗設備。③工程驗收前,水廠必須配備有專業的水質檢驗設備和經培訓合格的人員,日常運行要有水質化驗記錄并建立水質檔案。④加強水利行業監管,實行行業自律。只有這樣多管齊下,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水質檢驗和檢測制度體系才能逐步建立并完善。
(2)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在做規劃設計時,水源的分布不但要考慮現實的狀況,也要考慮到長遠的發展;不僅要考慮供水的水量,也要考慮供水的水質。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可以實施一些標準較高的水源水庫工程,以蓄為主,確保群眾可以在旱災之年有水可吃。另外,應珍惜深層地下水資源,如果一定要開發利用深層地下水資源,必須要保證采補平衡,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3)加強工程建后管理。主要包括明晰工程所有權、確定管理責任、建立管理制度,落實成本水價等內容。對行業管理部門來說,主要應抓好四項工作:①要提高認識,真正樹立“三分建,七分管”和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的思想,把工程建后管理作為一項大事來抓;②要在總結過去工程建后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各地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出臺《農村供水管理條例》,以指導和規范管理行為;③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具體的加強建后管理工作辦法,不斷創造新的工作經驗;④要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管理技能。水利部已經頒布了《村鎮供水站定崗標準》和《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盡快在全國推行。
(4)加強監管,嚴格控制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排放。①強化對于飲用水源的保護,創建設置水源保護區,設計、強化保護措施,尤其要強化對于水源地周圍排污管道、垃圾堆放處理的管理,有效限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防止垃圾與有害物質的隨意堆放,避免供水水源遭到污染。②強化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對于那種居住集中,有集中供水條件但飲水安全又得不到保障的,可以新建或改造提升供水工程;對于那種受污染影響比較嚴重而且復原又比較困難的供水工程,可以挖井或更換新的水源;對于那種缺少必需的水處理設施的供水工程,一定要安裝配備水凈化設備;而對于居住在山丘地區的農民,可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實際狀況來建造適宜的供水設施,例如標準化水窖等。
(5)加強飲用水衛生宣傳,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飲用水衛生知識,以及怎樣預防水質二次污染和疾病,增強人們對飲用水衛生的安全意識,使人們養成良好的飲水衛生習慣。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實現各地區農村的供水安全目標,不但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同時,也要維持生態的平衡,還要強化管理,完善農村社會管理制度,完善科學的用水制度,推廣先進的節水技術與設備,統籌農村生活、生產與生態供水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楊海燕,曲莉,張軍雨.甘肅省農村生活飲用水質量分析.衛生職業教育.2009(13).
[2]顏成貴,陳曉東.浙江省農村飲用水源地現狀調查分析.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