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有
上世紀50年代,年輕的共和國百廢待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鄧小平曾3次來到遼寧,為遼寧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指明方向。
1955年借觀看遼東半島演習視察大連、鞍山、沈陽企業
1955年,取得了恢復國民經濟、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新中國,掀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高潮。在遼寧,建設新中國工業基地的偉大工程已全面展開,到處都在熱火朝天地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一個個重點建設項目工程拔地而起,新中國工業的“第一”接連誕生。這年11月間,為了展現新中國的國防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東半島舉行了大規模的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鄧小平同劉少奇、彭德懷、賀龍、葉劍英等到遼寧觀摩此次演習并巡視海防。這是鄧小平第一次來遼寧。
11月4日清晨,由北京開來的專列駛進旅順火車站,鄧小平與劉少奇等領導同志走下火車。稍事休息,幾位領導便開始聽取旅大市委的匯報。匯報結束后,鄧小平提議說,有空我們到工廠去看一看吧!其實,鄧小平對遼寧最南端的這座海濱之城還是很有感情的。當年,大連的工廠和港口為支援東北和全國解放戰爭做過重要貢獻。淮海戰役總前委曾總結: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大連的大炮彈和山東的小推車。
第二天一大早,鄧小平一行來到了大連港。港口內,工人們正在緊張地裝卸貨物。當年,大連兵工廠的炮彈就是從這里運往淮海戰役前線的。鄧小平邊看邊詢問港口管理和工人的生產生活情況。他對港務局局長譚松平說:“當初日本帝國主義建這個港,根本沒想到會交給我們。現在已經回到我們手中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它。你們的任務很重??!”他再三叮囑大家:“一定要把港口管理好。”
接著,鄧小平來到大連造船公司(今大連造船重工)。他詢問公司的發展歷史,詳細了解生產管理情況。公司經理介紹,公司已由中蘇合營轉為我國自己管理,公司將民用船改裝成炮艇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鄧小平聽了十分滿意,連聲說:好!好!你們這幾年搞得不錯。在機械車間,鄧小平對各種機床的性能很感興趣,聽說十幾米長的大鏜床國內只有兩臺,連連點頭稱好。他對全國勞動模范詹水晶說:勞模好哇!你是老工人,老模范,要為國家多做貢獻!
離開機械車間,鄧小平來到船臺,這里正在分段建造大船。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大連造船公司以電焊新工藝取代了傳統的鉚接舊工藝;以“平行流水分段”建造法取代了傳統的以“鐵架裝船皮”、“扎燈籠”式舊造船方法。鄧小平說:造船業,中國剛剛開始,要多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我們不但要造萬噸輪,而且要造軍艦。中國有那么多港口,那么長的海岸線,造船工業應該發展起來。走下船臺,鄧小平來到鑄鋼車間。公司領導拿著錨鏈樣品介紹說:“世界上生產錨鏈大都是鍛造的,而我們是鑄造的,一次澆鑄成型,并且出口蘇聯。”鄧小平高興地說:“要多搞自己的新工藝,爭取多制造、多出口。”在鑄鋼車間門口,面對歡迎的工人們,鄧小平提議:“和工人們合個影吧!”攝影師“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一張珍貴的照片就這樣誕生了。鄧小平說:“你們要造大船,要造軍艦,你們具備這個條件。”大船人沒有辜負鄧小平的期望,3年后的1958年成功建造了我國第一條萬噸巨輪“躍進號”,并制造出我國第一艘潛艇。
上午10點,鄧小平來到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當廠長李青匯報到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工廠正組織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制造蒸汽機車時,鄧小平非常高興,鼓勵說:“要依靠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職工,盡快研制出新型蒸汽機車來?!痹阱仩t(焊接)、機車裝配、新機器(機械)、客車、鑄鋼等5個車間,鄧小平足足走了兩個半小時,邊走邊與工人親切交談。他看得認真,問得仔細,從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到工人的生產生活都一一問到。在客車車間,他握著車間主任司春運的手,關切地詢問他的年紀和身體情況。司春運陪著鄧小平登上新組裝的客車,鄧小平手撫嶄新的車體,語重心長地對在場的干部和工人說:“做了國家主人的工人階級,要努力發展生產,富強國家,改善人民生活。要學會搞經濟建設,迅速學會管理工廠的本領,要走我國自己發展工業的道路,也要虛心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領導干部要深入實際,關心群眾,依靠群眾,把工作做好,把工廠辦好。”臨別時,他又期待地說:“希望早日聽到你們的好消息!”1956年9月18日,大連機車車輛工廠自行研制、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機車功率等級和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當時世界蒸汽機車的先進水平。
一天早晨,鄧小平走出大連市政府招待所南樓,他看了看周圍的山,問道:“這山上怎么光禿禿的沒有樹啊?”陪同的人說:“原先有,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封鎖大連,大連的燃料奇缺,老百姓為了生活,把樹砍了當柴燒了?!编囆∑匠了剂艘幌抡f:“可以植樹造林嘛!”陪同的人說:“山上的石頭多,很難栽活?!编囆∑秸f:“可以挖坑,運土造林。植樹造林既可以凈化空氣,又能美化環境?!彼L趣地指著自己說:“這山好比人的頭,光禿禿的不長頭發多難看呀!”大家笑著連連點頭。
一天傍晚,鄧小平來到大連市委,在市委書記郭述申的辦公室,與同志們圍坐在一張長條桌子旁嘮家常。他親切地詢問每個人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地方人,過去在哪工作,現在做什么工作。大家輕松地與他搭著話,辦公室里不時傳出歡快的笑聲。
11月8日,鄧小平和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現場觀看遼東半島軍事演習。在山頂上,鄧小平一會兒站起來,舉起望遠鏡仔細觀看演習科目和演習部隊的戰術動作,一會兒坐下來和聶榮臻元帥一起察看地圖,不時交換意見。演習結束后,在海軍司令員周希漢陪同下,鄧小平同劉少奇視察了海軍快艇部隊。當他們來到魚雷艇機調試室時,鄧小平指著航機風趣地說:“它是掌握方向的,要是它出了毛病,方向就偏了,就犯了方向路線錯誤?!碑斅犞芩玖顔T說正副支隊長、大隊長都會操作快艇時,鄧小平鼓勵說:“這很好,艦艇部隊的領導干部都要學會操縱艦艇,不懂就不能領導好訓練,指揮打仗也指揮不好。政治干部也要學技術,一點技術不懂,政治工作也做不好?!碑斂焱еш犡撠熑藚R報說,支隊堅持自己搞檢修,一般情況下由自己檢修一臺主機,只要花3000元,送上海工廠檢修要5萬元時,鄧小平說:“這就是具體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海軍其他部隊也應該這樣做。”
下午,鄧小平來到鋼都鞍山。他對前來迎接的鞍鋼經理袁振等謙遜地說:“我這次隨少奇同志來,是來見習的,要向你們學習經濟建設?!痹诎颁摕掍搹S辦公室聽取廠長曾揚清匯報時,鄧小平說:“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很快,工業、農業、交通文教都在迅速發展,希望你們多搞一點鋼。”他進一步鼓勵說:“你們多搞一點,不單是多出一點鋼的問題,這對全國也是個鼓舞。要知道,全國人民可看著鞍鋼??!”在無縫鋼管廠,當了解到廠里生產的無縫鋼管已經被廣泛運用到軍事工業和民品生產上時,鄧小平強調說:“希望你們不要驕傲,不要原地踏步,還要向前發展?!?/p>
11月13日,鄧小平和劉少奇來到沈陽,視察了我國航空工業的幾個工廠。在沈陽黎明機械廠,他們聽取匯報并觀看了工藝。在沈陽飛機制造廠,他們觀看了沈飛組裝的第一架米格17殲擊機的試飛。鄧小平說,為了建設強大的空軍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的航空工業,而且還要是最現代化的航空工業。1956年,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試飛成功。在當年的國慶慶典上,首批4架中國自己制造的殲擊機飛越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1957年到沈陽聽取東北三省整風匯報
1957年春夏之交,在全國開展反右派斗爭前期,鄧小平第二次來到遼寧,就整風反右派問題聽取了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省委書記及部分市委書記的情況匯報,并作報告,傳達中央的意圖。
6月5日,鄧小平由北京飛抵沈陽。6月6日下午聽取了歐陽欽、吳德、黃歐東關于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整風運動情況的匯報;6月7日上午出席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省、市、地黨員干部會議,作關于整風運動的報告,并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精神。
鄧小平反復強調指出:黨中央最近決定要整風的目的,是要真正改正自己的錯誤。近些天來,執政黨在內外夾擊的情況下,暴露出來這二三年脫離群眾的現象很突出,問題使人驚心。……作為執政黨要經常警惕自己脫離群眾,現在不整風不行了?!覀兊娜蝿眨紫仁且恼e誤,斗爭的目的就是發現錯誤,改正錯誤?,F在揭露出來的大多數問題是對的,如果不改正危險得很。現在不洗臉,繼續搞下去,要徹底脫離群眾,不要因為斗爭激烈忘記了這一點。要改正缺點錯誤,使黨的思想水平提高一步。改正錯誤的目的,應是加強和鞏固黨在各方面的領導,提高黨的威信。由此可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小平同志就警示我們要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而小平同志提出的“洗臉”和今天黨中央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異曲同工。
鄧小平同時還說,在這場激烈的斗爭中,要真刀真槍地較量……我們本來也是打仗過來的,抗戰時期我們的戰斗力是不弱的,解放戰爭時期同蔣介石作戰是居上風的,作戰能力、戰斗力不算弱。解放以后,我們忙得很,用功的不多,認為得了天下,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天下太平了,前兩年還發展了享樂主義,鬧待遇,敵情觀念沒有了,學習也就搞那么幾條,講不深不透,不能說服人??偟恼f來,我們的戰斗力弱,原因就是我們是在溫室里面,特別是青年人,就知道幾句口號。怎樣提高和增強戰斗力呢,只有進行真刀真槍的斗爭,用筆用嘴去戰斗嘛!共產黨員只有在風浪里去鍛煉,才能增強自己的戰斗力。
1958年到沈陽、撫順、錦州談東北工農業
1958年9月,鄧小平第三次來到遼寧,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李富春、李雪峰,候補書記楊尚昆、劉瀾濤,中共中央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蔡暢等,他們一行先后到吉林、遼寧等地視察工作。在視察中,鄧小平強調既要進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又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抓生產。
9月24日,鄧小平在時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黃火青的陪同下,到鞍山鋼鐵廠視察鋼鐵生產情況,聽取鞍山市委匯報,對完成鋼鐵生產任務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像鞍鋼這樣的大企業,不僅應在數量方面完成生產任務,而且應當大搞技術革新,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必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特別要反對《法門寺》中賈桂式的奴隸思想,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在鞍鋼第二煉鋼廠,鄧小平對青年工人創造出煉鋼新紀錄表示滿意,熱情贊揚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9月25日,鄧小平一行來到蓋平縣太陽升人民公社,棉田、蘋果園、養豬場、幸福院、醫院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他說,你們一個人才一百零幾元的收入,不算多。要向關內的先進社學習,大搞耕作制度革命。他特別強調了密植、深翻地、水利、肥料、種子的重要性,要求太陽升人民公社緊緊抓住這幾個環節,很好地規劃一下,大干一番。他還欣然為“蓋平縣人民公社”和“蓋平縣報”題名。
9月26日,鄧小平視察了沈陽市北關區紅旗公社。
9月27日上午,鄧小平視察了沈陽飛機制造廠和沈陽發動機廠。下午,應遼寧省委和沈陽軍區黨委的要求,他向黨員負責干部就遼寧乃至東北的任務問題作了重要講話。他首先講臺灣問題,然后講遼寧的工作。他說,現在世界上鬧得最厲害的是臺灣海峽問題。美國13艘航空母艦,調來6艘到太平洋上,這并不說明美國強大,而是說明美國的虛弱。在這件事情上,真正睡不著覺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前不久,中東事件發生的時候,總算還有8個國家和地區支持美國。這次站在美國方面的只有它自己。不要看美國叫得那么兇,樣子裝得那么厲害,實際上是一次不如一次。這就是形勢的本質。我們呢?我們主動得很。第一,我們有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這是無可爭議的。第二,打不打炮我們也自由得很。它認為是在我們鼻子尖上安了釘子,實際上是我們把絞索套在它的脖子上牽著它走。我們愿意采取和平統一的方式,臺灣問題的真正解決,還是決定于力量,決定于我們動員人民把建設搞好。
接下來,鄧小平說,現在,我講一下遼寧的也可以說是東北的問題吧!東北對全國所擔負的任務很重,遼寧在東北又是第一,遼寧的任務確實很重。你們要有精神準備,中央對你們的壓力一年要比一年大,因為是全國力量把你們這個地方建設起來的,現在輪到你們支援全國了。遼寧農業還沒有翻身,不要認為沒有希望,都是人干出來的嘛!思想一解放,一定會出現奇跡。遼寧不管工業、農業,應該比別的地方干得更好,而且有可能,完全可能。所以對遼寧提出一個希望,農業要搞個大翻身運動,工業要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更多地創造一些經驗,這也是遼寧應該盡的責任。關鍵有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群眾路線。鞍鋼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就是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必須徹底打倒賈桂思想,埋葬教條主義,大搞群眾運動,用革命辦法代替改良辦法。黨的領導加強了,群眾路線也加強了,大家的勁頭就來了,那你們的工業會搞得更好,農業一定會翻身。我相信你們是能夠辦到的。
遼寧省委全委擴大會議已經進行3個月的整風,鄧小平說,要在整風的基礎上,把思想觀點認識統一起來,把行動統一起來,使人人明了實際情況,人人明了奮斗目標,真正打一場翻身仗。
9月28日,鄧小平來到撫順,視察了撫順鋼廠、撫順鋁廠、撫順戰犯管理所、撫順露天煤礦、撫順煉油廠。
在撫順鋼廠,他聽取了廠長杜修正的匯報,視察了幾個車間。撫順鋼廠是我國特殊鋼生產基地,煉出了我國第一爐調整工具鋼、第一爐高溫合金鋼。鄧小平拿著飛機渦輪葉片的樣品,高興地對杜廠長說,你們是搞上天產品的,對國防建設有很大貢獻,希望你們努力工作,把產品生產搞得更好。鄧小平視察以后,撫順鋼廠先后研制出多種特殊鋼。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枚洲際導彈發射成功時,撫順鋼廠都收到了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發來的賀電。
撫順鋁廠是我國第一家大型稀有金屬綜合冶煉企業,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兩項在撫順鋁廠。鄧小平在這里聽完廠領導匯報后,到整流車間、電解車間和鑄造部仔細地看了一遍。他問,你們廠的面積有多大?廠長遲疑了一下,回答說有4萬平方米。鄧小平微笑著擺手:不對不對,我看你們廠的樣子不像4萬平方米。廠長發覺自己說錯了,連忙更正說是40萬平方米。鄧小平說,這還差不多。他說,撫順鋁廠是全國第一個鋁廠,當然要發揮母雞作用,支援全國的鋁工業及有色金屬工業的建設。從上世紀50年代到今天,撫順鋁廠抽調幾千名技術骨干和工人支援全國各地,全國大部分鋁廠都有撫順鋁廠支援的人。撫順鋁廠真正成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孵化器。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視察時,鄧小平專門了解了在這里改造的清朝最后一個皇帝溥儀的生活、學習情況,并和溥儀談話一個多小時。他對溥儀說,要好好改造,爭取重新做人。
鄧小平非常關心撫順的建設和發展。他說,撫順要注意搞好資源的綜合利用,農業要做到糧食、蔬菜、肉類三自給。在教育方面,要努力做到人人都勞動,人人都上學,人人都識字。
9月29日,鄧小平視察了錦西渤海造船廠、錦西化工廠、錦西石油廠,并為錦西化工廠題詞“要做社會主義建設躍進的先進工人”。來遼寧前,鄧小平在北京聽取石油工業部匯報,作出重大決策,提出將我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的戰略重點東移,從西北轉向東北、華北,選準突擊方向,使我國石油工業“二五”期間在東北松遼平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大慶油田,隨后又在遼寧等地取得突破,開發了遼河油田等一批重要油田,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石油年產量從不到百萬噸猛增到幾千萬噸、上億噸,把“中國貧油”的帽子甩進了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