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競
“特殊工人”是日本侵略者統治我國東北時期,對其壓榨下的一部分中國工人的特殊稱謂。“特殊工人”的出現,是日本帝國主義加緊擴大侵華戰爭的產物。
撫順“特殊工人”的由來
“特殊工人”就是指抗戰時期,被日本侵略者強行從華北等地押送到東北,在日軍軍事工程和重要廠礦服苦役的我關內抗日部隊的被俘人員(其中大部分是我軍抗日將士)和被捕的我解放區干部、群眾。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為進一步掠奪我國資源,擴大侵華戰爭,在我國東北大肆推行大規模掠奪的“產業開發五年計劃”和軍事工程建設的“北邊振興計劃”。而計劃的實施,急需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然而,當時東北地區勞動力嚴重不足,于是主宰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便于1941年4月5日,同駐華北日軍達成關于緊急動員工人入“滿”的協議,要求把戰俘和其他關內被俘人員押送到東北當“特殊工人”。同年9月30日,偽華北新民會根據華北日軍同村部隊的指示,在華北地區一手包辦“特殊工人”的供應。此后,一批接一批的“特殊工人”便從華北等地被押送到東北,在日偽的皮鞭、棍棒和刺刀下,從事最繁重、最危險的苦役,這就是東北地區“特殊工人”的由來。
撫順炭礦,是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的政治經濟雙料侵略工具——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下面的一個直屬機構,它不僅壟斷撫順地區的所有煤炭資源和油母頁巖業,而且經營著一大批幾乎無所不包的附屬業,諸如發電、機械、火藥、焦炭、制鐵、水泥以及文教、衛生等等,是“滿鐵”這部侵略機器上的一個十分關鍵的部件。1929年撫順煤產量是851.9萬噸,占東北煤炭總產量的69﹪,不僅在日本經營的煤礦中占絕對優勢,而且在整個東北地區也處于領先地位。1936年撫順煤產量一度達到960萬噸的最高峰,日本煤炭進口的60﹪至70﹪為撫順煤。正因如此,“滿鐵”必須千方百計地確保其所需的勞動力。但是,撫順炭礦是東北礦工最集中的大企業,井下作業多,勞動條件惡劣,工人流動性很大,招募工人困難,因此,撫順炭礦就成為日寇調撥“特殊工人”最早和最多的產業部門之一。從1940年12月龍風采炭所接受168名“特殊工人”始,至1945年祖國光復,在5年左右的時間里,被送到撫順炭礦的“特殊工人”總數達4萬人。
撫順“特殊工人”的處境
由于“特殊工人”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反侵略精神,所以日偽統治者對“特殊工人”采取了一套不同于一般工人的、特殊的,更嚴厲、更殘暴的統治手段。
特殊的勞動條件。“特殊工人”到撫順后,被集中在西露天、大山坑、老虎臺、龍鳳礦等采炭所,絕大多數被分派在勞動強度最大、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的井下,從事既艱苦又危險的采煤、掘進、支柱、線路等作業。在日偽的嚴密監視下,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特殊工人”每天要干十幾個小時的活,過著非人的生活。“特殊工人”90%在井下工作,極少有人在井上作陽工(即能見到陽光的作業)。
特殊的組織形式。在撫順炭礦,一般工人被置于把頭監管之下,“特殊工人”卻不采用把頭制度,而是按照軍隊組織形式,被編成中隊(200余人)和大隊(500余人),每隊設有隊長,隊長由日本人任命,一般由“特殊工人”中那些原來的軍官和有影響有威信的人物擔任。日偽對這些人既實施嚴密監視措施,又采取懷柔收買政策,給予其優厚的待遇,妄圖利用其威信,使他們代行把頭的職能。但是,事與愿違,除了個別人充當了日寇走卒外,正是這些有影響的人物,成為“特殊工人”斗爭的帶頭人。
特殊的管理措施。為了防止“特殊工人”逃走,炭礦當局對來礦“特殊工人”首先進行詳細的身份調查,拍照片、取指紋,制定工人名冊,并將他們集中于指定的區域內居住,四周布滿層層鐵絲網,由日本人嚴加看守,上、下工都有武裝人員押送。“特殊工人”沒有外出和通信自由,外出要經過隊長向勞務班請假,實行所謂的“外出許可制”,被像犯人一樣看管。為防止“特殊工人”反抗,炭礦當局還先后搞了一系列監視管理“特殊工人”的措施,設置了礦警隊、預備隊、工人輔導班和防衛班等各種反動機構來對付“特殊工人”。總之,“特殊工人”的處境是極為悲慘的。
撫順“特殊工人”的斗爭
殘酷的殖民統治,悲慘的生活現實,迫使撫順“特殊工人”一次次地奮起抗爭。當年,“特殊工人”中成立了黨支部,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如罷工怠工、破壞機器、集體暴動、痛打警察等。壓迫愈深,反抗愈重。伴隨著日偽統治的加劇,撫順“特殊工人”的斗爭愈演愈烈。
保護礦山物資,制止日偽搶奪。“八一五”前夕,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封建把頭感到末日來臨,準備把糧食和被服等重要物資隱藏起來或者轉移出去。在這種情況下,撫順“特殊工人”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紛紛組織起來,帶領廣大礦工守衛礦山,保護物資,防止日本人及走狗把頭的搶奪與破壞。“八一五”前七八天,西露天的日籍人員準備將西大院賣店倉庫內的物資全部運走,工人們察覺后,在“特殊工人”徐振生等人的率領下,200多人手持稿把、鐵棍沖進西大院賣店,堵住日本人汽車并將日本經理高橋痛打了一頓。隨后,砸開倉庫,把里面的物資全部分給了工人。老虎臺萬達屋坑“特殊工人”在小隊長魯福祥、孟兆林等人領導下,組織了200多人的護礦隊日夜看守倉庫。蘇聯紅軍進駐撫順后,為了更有效地保護礦山,老虎臺萬達屋坑的400余名“特殊工人”經與市政府和蘇聯紅軍聯系后,又成立了“撫順治安大隊”,主要任務就是“警戒敵人破壞,保護礦山正常生產”。大隊給隊員配發了槍支,派他們到工廠和礦山去警衛。與此同時,其它煤炭所的“特殊工人”也紛紛組織起來,保衛礦山。
沖出“牢籠”參加光復祖國的斗爭。蘇聯對日宣戰后,蘇聯紅軍迅速進入我國東北,對日本帝國主義炫耀為“陸軍之花”的關東軍展開猛烈攻擊,日軍節節敗退。此時,撫順“矯正輔導院”的日本人垂死掙扎,準備對院內全部“思想犯”進行大屠殺。為了麻痹“犯人”,他們頭一天在院里放風說:“你們再忍耐一宿吧,明天就叫你們出去。”具有高度警惕性的原“特殊工人”隊長楊奎順等人一聽,預感敵人可能要下毒手。楊奎順連忙找到其他幾名“特殊工人”,大家經過研究,決定趕在敵人下手之前,組織大家暴動。于是,他們立即秘密通知各屋,要大家做好暴動準備。當晚,在楊奎順等“特殊工人”的帶領下,在押“犯人”砸壞鐵鎖,打開大門,切斷電網,經過一番搏斗,終于沖出了“牢籠”。這次暴動,有300多人逃出,獲得了自由。
組織隊伍重返戰斗第一線。“特殊工人”多為在抗日戰場上不幸被俘的中國軍人。他們從到撫順的那天起,就盼望爭取早日逃離撫順,重返部隊,重上殺敵戰場。因此,“八一五”前夕他們極為活躍,一面組織隊伍,準備力量;一面積極與外界聯系,準備重返部隊,參加解放全東北的戰斗。當時,栗子溝的“特殊工人”在我中共黨員刁志誠等同志的領導下,組織了一支500余人的隊伍,在我軍進入沈陽后,他們及時與我軍取得了聯系。經批準,他們與龍鳳礦等地的工人隊伍合編為我軍的一個炮兵團,又開始了渴求已久的戰斗生活。搭連坑“特殊工人”大隊1300余人,在“八一五”前夕全隊改編為人民自衛大隊,于9月間開往沈陽,與我冀熱遼十六軍分區曾克林部接頭后,改編為特務三團,該團隨我軍先后開往四平、錦州等前線與國民黨部隊作戰。我黨十分重視撫順“特殊工人”這支隊伍,此時也不斷派人來與撫順的“特殊工人”進行聯系。經過我黨的工作,撫順“特殊工人”成立了“人民自治軍”這一全市“特殊工人”聯合的組織。經上級任命,龍鳳礦的步占一為團長,老虎臺的徐步周為副團長兼黨的負責人,我黨派來的兩位同志分別任團政委和團參謀長,全團總人數約2000余人。人民自治軍成立后,即投入到光復祖國,解放東北的戰斗中。他們全殲了榆樹臺駐軍,炸毀了沈陽敵人軍庫,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后人民自治軍改編為我軍炮兵混成旅第一團,成為我軍解放東北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