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紅,叢榮華
(1.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2.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趙 紅1,叢榮華2
(1.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吉林四平 136000;2.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父母量表共48個問題,可歸納為5個因子:品行行為、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多動-沖動、焦慮,基本上概括了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用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父母量表對四平市掌上明珠幼兒園的101名幼兒父母進行問卷調查,采用SPSSA15.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4.3%的兒童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行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齡前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那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怎么樣呢?本文采用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對四平市掌上明珠幼兒園的幼兒進行了調查。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父母量表,共48個問題,采用四級評分法(0、1、2、3)。這48個問題可歸納為5個因子:品行行為、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多動-沖動、焦慮,基本上概括了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1]。量表的計算方式用 X±2SD來代表正常范圍(X為原始分數平均數,SD為標準差)。
1.2 研究對象
四平市掌上明珠幼兒園的101名幼兒,共發放問卷101份,回收問卷92份,其中有效問卷70份。男孩31人,女孩39人。
2.1 總分
用SPSSA15.0對所獲得數據進行分析,總分的平均值為24.35,標準差為10.62(表1)。用公式X±2SD計算出總分的正常范圍是3.1~45.6,其中3人總分超出正常范圍,占總數的4.3%。

表1 總分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2.2 品行行為
如表2所示,因子Ⅰ品行行為的平均分為6.72,標準差為3.46。用公式X±2SD計算出總分的正常范圍是-0.2~13.6,其中3人超出正常范圍,占總數的4.3%。

表2 品行行為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2.3 學習問題
因子Ⅱ學習問題,平均分2.92,標準差1.94(表3)。用公式X±2SD計算出總分的正常范圍是-0.96~6.8,其中2人超出正常范圍,占總數的28.6%。

表3 學習問題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2.4 心神障礙
因子Ⅲ心神障礙,平均分為1.28,標準差為1.45(表4)。用公式X±2SD計算出總分的正常范圍是-0.98~4.19,其中3人超出正常范圍,占總數的4.3%。

表4 心神障礙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2.5 多動-沖動
因子Ⅳ多動-沖動,如表5所示,平均分為2.72,標準差為1.65(表5)。用公式X±2SD計算出總分的正常范圍是-0.6~6.0,其中超出正常范圍3人,占總數的4.3%。

表5 沖動-多動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2.6 焦慮
因子Ⅴ焦慮,平均分為2.47,標準差為1.38(表6)。用公式X±2SD計算出總分的正常范圍是-0.29~5.23,其中超出正常范圍的2人,占總數的28.6%。

表6 焦慮的平均分及標準差
2.7 性別差異分析
從我們測查的總分和5個因子著手,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總分的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總分的方差齊性檢驗Sig值為0.452,大于0.05,符合獨立樣本T檢驗的條件,故可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T檢驗結果Sig為0.685,大于0.05,故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7 總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性別)
對于其他5個因子(品行行為、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多動-沖動、焦慮),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在性別上都不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存在性別差異。
2.8 撫養人差異分析
近年來,隔代撫養越來越普遍,有人認為隔代撫養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次調查也對由隔代撫養和父母撫養的孩子進行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如表8所示。總分的方差齊性檢驗Sig值為0.108,大于0.05,符合獨立樣本T檢驗的條件,故可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Sig為0.184,大于0.05,兩者不存在顯著差異,即隔代撫養和父母撫養兩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8 總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主要撫養人)
對于其他5個因子(品行行為、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多動-沖動、焦慮),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隔代撫養和父母撫養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包括5大因子(品行行為、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多動-沖動、焦慮),基本涵蓋了常見的兒童行為問題。這5大因子分別從不同側面測查了兒童不同的行為問題。有些兒童總分在正常范圍,但某些因子(例如品行行為因子)得分可能已超出正常范圍,代表該兒童這一方面(品行行為)存在問題,其他正常。
本次調查采用的是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父母量表,由父母來填寫或回答問卷的問題,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為70%。有些父母對問卷的填寫不夠認真和重視,對問卷的有些項目填寫人可能理解有偏差,這也有可能對問卷要調查內容的真實性產生影響。
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但由于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這些并沒有引起父母和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希望本次調查的結果能為父母或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1]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出版社,1999:116-119.
[2]康秀珍.幼兒隔代撫養問題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6):95-97.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ical Health
ZHAO Hong1, CONG Rong-hua2
(1.Education Science Schoo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136000,China;2.Media Schoo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China)
Conners’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parents can be generalized as five factors: moral behavior, learning problems, mind disorders, hyperactive - impulsive, and anxiety. They cover common childhood behavior problems basically. In this paper, by using Conners’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 for parents, 101 children’s parents were in the Apple of the Eye Kindergarten in Siping City.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is analyzed by SPSSA 15.0,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4.3%of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re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ical health; behavior
2014-05-03
四平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201)。
趙 紅(1976- ),女,吉林梨樹人,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學前兒童教育研究。
G619.29
A
2095-7602(2014)04-0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