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浩 高紅彬 劉浩銘 常新宇 曲明亮
(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一種基于圖像處理的自主控制水下機器人
丁向浩 高紅彬 劉浩銘 常新宇 曲明亮
(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本文所述水下機器人涉及水下機器人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圖像處理的自主控制水下機器人。水下自動機器人是一種非常適合于水下搜索、調查、識別和打撈作業的既經濟又安全的工具。由于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因此提供一種操作簡單、結構精巧、機械手靈活的水下機器人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圖像處理;自主;水下機器人
本文所述水下機器人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結構精巧、機械手靈活基于圖像處理的自主控制的水下機器人。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這種水下機器人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圖像處理的自主控制水下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機器人主體、通過電纜與水下機器人主體進行通訊的岸基設備以及設在水下機器人主體上的驅動裝置、礦石采集裝置和信息采集裝置;所述信息采集裝置將采集到的礦石采集裝置與水下物塊的位置視頻信號,通過電纜傳回岸基設備,操作者可根據接收到的視頻信號,實時改變水下機器人本體的運動姿態。
其中,所述機器人主體包括支架、與支架固定連接的連接箍。
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左舷直流減速電機、右舷直流減速電機、沉浮電機、正螺旋槳、反螺旋槳和附帶螺旋槳;所述左舷直流減速電機、右舷直流減速電機和沉浮電機分別通過聯軸器與正螺旋槳、反螺旋槳和附帶螺旋槳連接;左舷直流減速電機、右舷直流減速電機和沉浮電機的外部分別設有左壓力克透明筒、右壓力克透明筒和隔水密封筒;正螺旋槳、反螺旋槳和附帶螺旋槳的外部分別設有整流罩;左壓力克透明筒、右壓力克透明筒和隔水密封筒分別固定在連接箍上;左舷直流減速電機、右舷直流減速電機和沉浮電機的控制端分別通過電纜與岸基設備的相應輸出端連接。
其中,所述礦石采集裝置包括與連接箍相連的儲物臺和機械臂、與機械臂連接的機械手;所述機械臂包括大臂、與大臂相連的小臂、設置在大臂內部的第一舵機、設置在小臂內部的第二舵機;所述機械手包括第三舵機和與第三舵機相連的夾持爪,儲物臺的底部設有第四舵機;所述第一至第四舵機的控制端分別通過電纜與岸基設備的相應輸出端連接。
其中,所述信息采集裝置包括設在機械手內部的第一攝像頭和與連接箍相連的第二攝像頭;第二攝像頭的底部與第五舵機相連接,并且第二攝像頭的外部設有半球形防水透明罩;所述第一攝像頭和第二攝像頭的輸出端分別與岸基設備的相應輸入端連接,第五舵機的控制端與岸基設備的輸出端連接。
圖1是該機器人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局部剖視圖;圖3是圖1的仰視圖。圖中:1.支架,2-1.左壓力克透明筒,2-2.右壓力克透明筒,3.連接箍,4-1.左舷直流減速電機,4-2.右舷直流減速電機,6-1.正螺旋槳,6-2.反螺旋槳,7.整流罩,8.沉浮電機,9.附帶螺旋槳,10.儲物臺,11-1.大臂,11-2.小臂,12.隔水密封筒,13.第一舵機,14.第二舵機,15.第三舵機,16.夾持爪,17.第一攝像頭,18.半球形防水透明罩,19.第二攝像頭,20.第四舵機,21.第五舵機。

圖3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該機器人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為該機器人的主視圖,一種基于圖像處理的自主控制水下機器人,包括水下機器人主體、通過電纜與水下機器人主體進行通訊的岸基設備以及設在水下機器人主體上的驅動裝置、礦石采集裝置和信息采集裝置;其中,驅動裝置接收岸基設備的控制信號,并驅動對應的電機,控制其轉動狀態和速度;礦石采集裝置接受岸基設備的控制,實現水下物塊的采集、移動、搬運、定點投放、卸下等工作;信息采集裝置將采集到的礦石采集裝置與水下物塊的位置視頻信號,通過電纜傳回岸基設備,操作者可根據接收到的視頻信號,實時改變水下機器人本體的運動姿態。
圖1中,上述機器人主體包括支架1、與支架1固定連接的連接箍3。
如圖2所示為圖1的局部剖視圖,上述驅動裝置包括左舷直流減速電機4-1、右舷直流減速電機4-2、沉浮電機8、正螺旋槳6-1、反螺旋槳6-2和附帶螺旋槳9;左舷直流減速電機4-1、右舷直流減速電機4-2和沉浮電機8分別通過聯軸器與正螺旋槳6-1、反螺旋槳6-2和附帶螺旋槳9連接;當岸上操作者給驅動裝置發出信號時,驅動裝置驅動對應的電機并控制其轉動狀態和速度,其中左舷直流減速電機4-1、右舷直流減速電機4-2可以實現機器人的前進、后退和左右轉向動作;沉浮電機8可以實現機器人的上升與下潛。
如圖3所示為圖1的仰視圖,上述礦石采集裝置包括與連接箍3相連的儲物臺10和機械臂、與機械臂連接的機械手;所述機械臂包括大臂11-1、與大臂11-1相連的小臂11-2、設置在大臂11-1內部的第一舵機13、設置在小臂11-2內部的第二舵機14;所述機械手包括第三舵機15和與第三舵機15相連的夾持爪16,儲物臺10的底部設有第四舵機20;所述第一至第四舵機13-15、20的控制端分別通過電纜與岸基設備的相應輸出端連接。
第一舵機13、第二舵機14分別控制大小臂實現屈伸,第三舵機15通過連接桿件控制兩個夾持爪的閉合,從而實現物塊的采集移動搬運、定點投放等高精度復雜工作,機械手與機械臂配合將物塊放到儲物臺10上,當收集完畢后,在合適的位置,第四舵機20轉動儲物臺將物塊卸下。
圖1中,信息采集裝置包括設在機械手內部的第一攝像頭17和與連接箍3相連的第二攝像頭19;第二攝像頭19的底部與第五舵機21相連接,并且第二攝像頭19的外部設有半球形防水透明罩18;所述第一攝像頭17和第二攝像頭19的輸出端分別與岸基設備的相應輸入端連接,第五舵機21的控制端與岸基設備的輸出端連接。
在實際操作中,操作者可以通過由飛行搖桿改裝而成的控制系統、線纜與岸基系統的實時信息傳遞,控制機器人的運動速度和傾斜角度,其中機器人的運動方向與運動速度、搖桿的傾斜方向和傾斜角度成正比關系。機械臂的運動是由一個比例模型控制的,機械臂的姿態與比例模型的姿態瞬時對應。機器人供電采用12V電源,當有市電接口時可以用開關電源提供電力,當戶外移動式時,可以用鉛酸蓄電池提供電力。
本設計方案很好地解決了同一從動輪機構,既能實現兩個方向自由轉動,又能在需要時實現單方向限制性轉動的問題,且該機構實現簡單,成本低廉,面向市場需要。
[1]陳璟.齒輪連桿機構的分析與綜合[D].福州大學,2004.
[2]鈕志紅.機構運動誤差分析方法及其運用[J].現代機械,1995,1.
[3]張星.差動輪系在自調勻整系統中的應用與分析[J].西北紡織工學院學報,1998,4.
[4]李昌熙,喬石主編.礦山機械液壓傳動[M].煤炭工業出版社,1985.
[5]楊國欣,劉乃慶,孫裕晶.鏈傳動多邊形效應分析[J].農業與技術.1996,3.
丁向浩(1990.11—),男,漢族,河南滎陽人,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0級本科生,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TP242
A
1003-5168(2014)04-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