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周建華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重慶 400715)
重慶市空港新城第一小學校園景觀探析
何蓉 周建華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重慶 400715)
通過對重慶空港新城第一小學的景觀設計及植物的配置的研究,講述小學校園的規劃原則及植物配置原則,并把這些原則合理運用到項目中。
小學;設計;植物配置
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對小學生的學習和情操的培養有積極的引導作用[1],重慶空港新城第一小學的規劃設計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小學的規劃原則及植物配置原則,為小學設計整體思路起到積極的引導及推動作用。
1.1 地理位置
重慶空港新城第一小學建設地點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空港新城兩路組團F標準分區F14-1/01號地塊。
1.2 規劃范圍
規劃地塊周邊為規劃中的城市道路,南北側均為規劃中的住宅小區,東側臨城市次干道,西側臨桂馥大道,南北均臨城市次干道。用地現狀較為平整,南北向長233m,東西向寬155m,呈較規則的矩形狀,規劃總面積為39 211平方米。
1.3 綜合利弊分析
1.3.1 有利因素
(1)規劃場地規整,可充分利用所有空間進行設計。(2)周邊交通便利,有利于石材和植物的運送。(3)場地內無拆遷情況。
1.3.2 不利因素
(1)地塊邊角部分高差比較大。在方案中會有較多區域形成堡坎。(2)植物選用時考慮一定的現有苗木,對較快形成整體效果有一定影響。
2.1 功能性原則
協調學校的場地、建筑、環境之間的關系,將學校劃分為教務辦公區、教學區、體育運動區、生活區四個區域,突出學校這一特定環境的使用功能,讓每個空間在滿足其特定功能的前提下形成特色景觀(圖1)。

圖1 空港新城第一小學功能分析圖
2.2 文化性原則
學校是教育的圣地,是文化的象征。該設計方案重視文化底蘊的體現,“寓教于景”,總結勵志名言,挖掘經典教育故事,將它們融入校園景觀中,增加校園景觀的可讀性和文化氛圍。
2.3 以人為本原則
規劃設計從小學生的行為心理出發,注重空間尺度、色彩設計與其相適應。注重景觀設計的實用性、安全性、趣味性,注重人的空間感受和人體工程學尺度,創造合宜休息、學習、交流和活動的空間。同時,設計中注重消防通道等的規劃設計,充分滿足學校保證小學生人身安全等的基本要求。
空港新城第一小學的規劃目標在于合理規劃設計建筑中庭空間,使同學們在良好環境中能更好地學到知識。
彰顯學校樂學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重慶市空港新城第一小學在設計中傳承了中國古老的教育理念和文脈,體現出該小學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儒雅的學術之風。
整個校園采用“一軸”“三園”的布局形式。“一軸”是指快樂大道,“三園”是指校園內因建筑圍合成的三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即“知知園、好知園、樂知園”(圖2)。“一軸”與“三園”是緊密聯系的,知之、好之、樂之是學習過程中從無知到有知的三個階段,體現學校是培養學生成才的圣地,引導學生在知識海洋中不斷前進,突顯學生應該在快樂中學習的真諦(圖3、圖4)。

圖2 空港新城第一小學總平面圖

圖3 鳥瞰圖一

圖4 鳥瞰圖二
4.1 快樂大道
快樂大道是空港小學的主要景觀軸線,它將校園主要入口(圖5)、中心廣場、知知園、好知園、樂知園、次要入口聯系。快樂大道設計理念來自于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快樂大道上用各種字體的“樂”為元素,運用在鋪裝上點綴在水景的汀步里,讓樂學的觀點通過景觀設計進入學生的心中。大道兩旁是順暢優美的曲線,宛若知識的海洋連綿不斷,主要由水景、花海、鋪裝組成。大道兩邊主要由特色景墻、科學家雕塑、景觀樹組成,設計生動活潑,空間富有變化。
4.2 旭日廣場
旭日廣場是校園的主入口,是學校的標志性景觀,是師生停留、人群駐足的地方,同時也承擔著交通轉換的重要作用。廣場以太陽的形狀為構圖元素,預示著小學生如早上初升的太陽,通過學校的培養,不斷學習,終究會在明日發出萬丈光芒。

圖5 入口景

觀圖6好知園
4.3 知知園
知知園是二號教學樓的中庭區域,以學習的初級境界“知之”為主要理念。學習之初,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了解學習。知學是通過古代勉勵學習的小故事來體現,如荀子的“勸學”、“孟母三遷”、“鐵杵成針”等。故事通過景墻的形式展示出來,具有觀賞和學習的作用。知知園主要針對一二年級,寓意進入知識的大門,激發孩子的新奇感。
4.4 好知園
好知園是三號教學樓的中庭區域(圖6),以學習的中級境界“好之”為主要理念。波浪形的景觀設計形態優美,宛如大海一般連綿不絕,表達出學海無涯的哲理,起到激起學生學習斗志的作用。好知園主要針對三四年級,寓意學生探索各方面知識,讓學生喜歡、感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5 樂知園
樂知園是三號教學樓和食堂中間的區域,以學習的最高級境界“樂之”為主要理念。樂知園以靈動富有韻律的曲線構圖,烘托出樂學輕松活躍的氣氛。樂知園中設有學生作品展示、學生表揚欄等,是學生欣賞自己的學習成果的地方,營造樂學的氣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樂知園針對五六年級,寓意學生到了該階段應該把學習當作一種快樂。
植物配置遵循生態性原則、景觀功能與實用功能相結合的原則,旨在體現學校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內涵。運用喬灌草的搭配,形成豐富的景觀層次。同時注重四季景觀的變化,做到“四季有花,四季飄香”,以打造綠色校園。設計時選用對人的心理、生理有益的植物,以打造健康校園。豐富的植物配置不僅美化校園,而且可以使小學生更加了解自然、親近自然。
5.1 學海無涯景觀大道植物配置
學海無涯景觀大道植物配置也頗具特色。主要喬木品種有重陽木、廣玉蘭、玉蘭、桂花、天竺桂、小葉榕、紅葉李、欒樹、銀杏等,樹種變幻多樣,色澤豐富,形態優美。主要灌木品種有紅繼木、金葉女貞、春鵑、八角金盤等。植物總體搭配內容豐富,變幻無窮,注重色相變化,營造一種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體現學校樂學的思想。
5.2 知知園植物配置
知知園打造的是舒朗、開闊、規整的景觀空間。園區栽植有形態優美、獨自成景的復羽葉欒樹,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其他主要的植物有山茶、梔子、含笑等。
5.3 好知園植物配置
好知園與操場看臺形成一條軸線,巧妙運用弧線,化硬為軟,使得整個布局收放自如,張弛有度。好知園處于操場、國旗臺東側,在植物配置上,運用多種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有機結合的方式,使得好知園遠離喧囂,成為良好的學習、休息場地。主要植物有銀杏、紅葉李、白蘭、天竺桂、海桐球、紅楓等。
5.4 樂知園植物配置
樂知園植物配置主要以碧桃、紫葉李等色彩鮮艷的植物混合搭配,營造一種桃李芬芳的學習成果氛圍,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樂中不斷上進。主要植物有垂絲海棠、紫薇、斑竹等。
6.1 安全原則
在小學的植物景觀設計中,尤其需注意安全問題。由于小學生處于一個好奇的年紀,對大多數事物都認識不完善,由此校園的安全重于一切[2]。學校內不宜種植有飄穗、多刺、有毒有異味或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植物,如夾竹桃、絡石、罌粟、凌霄、鳳尾蘭、醉魚草、莽草等,它們的花或汁液有毒;又如薔薇、花椒、皂莢、十大功勞、劍麻等,它們的植株或者果實多刺;又如雪松的分支點低,樹葉又是針形,學生在樹下玩耍很容易受傷;又如柳樹、梧桐等在開花時節,空氣中彌漫著飄穗,容易引起哮喘等。
6.2 文化與植物配置相結合的原則
校園是陶冶情操、傳播知識的地方,植物配置應賦予同樣的文化內涵。可以利用植物與中國的詩、書、畫等文化聯系起來,中國自古就有“松、竹、梅”歲寒三友,“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玉棠富貴,“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竹子等,都是通過植物表達了一種情操,表達了造園者的一種品位。小學校園內我們可以通過對植物的合理配置,達到陶冶學生的心境,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自然,愛上生活。另外,在綠地內設置形狀各異、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植物景觀,比如植物雕塑、植物組合景觀等,并可以在植物上標注植物標識牌,使學生認知自然,從小培養學生對環境及植物的保護意識。
6.3 科學規劃的原則
在小學校園景觀中,配置植物需結合同學活潑好動、喜愛色彩的特點,在植物規劃時,需按照不同年齡的層次,選用表達不同情感的樹種,如在一二年級區域,可以選擇色彩艷麗,開花紅艷的植物,如櫻花、紅葉桃、碧桃、紅葉李等,在五六年級教學樓附近選擇帶有寓意的植物,使同學們在營造有某種寓意的校園環境中,更深地感受書本知識所傳達的意境,如常用的竹子、梅花等。
重慶空港新城第一小學的在規劃設計及植物配置中都充分考慮了“小學”這個特殊的環境因素,充分挖掘可以運用的元素,發揮“小學”獨特設計理念,并在植物配置中,運用植物的特征、寓意、呈現效果,把小學的植物配置做到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小學的植物景觀與整體校園的規劃設計相融合,做到相得益彰。
[1]陳孝青.校園環境的生態景觀規劃模式探討[J].中國園林, 2002,(3):12-14.
S611
A
1003-5168(2014)04-0162-02
何蓉(198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