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群力
帶病提拔為何常“一帆風順”
文_閆群力
如今的官場上,“帶病提拔”“帶病上崗”“邊腐邊升”“前腐后繼”的案件屢屢發(fā)生,經(jīng)常被曝光,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更不是什么新問題。但為什么總是一件接著一件,接二連三、接連不斷地產(chǎn)生呢?那些“帶病升遷”“邊腐邊升”的人,為什么總是能夠“一帆風順”“官運亨通”?那些制造“窩案串案”的人,為什么總是“前腐后繼”?
對此現(xiàn)象,許多人分析總結(jié)歸納了種種原因,如選人用人體制機制不健全、規(guī)章紀律法律不完善、管理監(jiān)督控制不到位、宣傳思想教育工作不扎實……還有些人善于從歷史上查找原因,如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封建殘余、人治思想、官本位、權(quán)力欲……另一些人則從現(xiàn)實原因分析,說得最多的是: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轉(zhuǎn)軌時期,受市場經(jīng)濟、價值多元化影響……
不可否認,這些原因都有其道理。但很少有人從主觀性和人性弱點上找原因,而總是把板子打在用人“體制”上。如果把吏治腐敗的原因歸結(jié)于“體制”上,其結(jié)果是:誰也不用負責,都由“體制”埋單。但現(xiàn)實是,有些組織部門在選人用人時,根本就沒有嚴格執(zhí)行標準:一邊“用人不疑”,不管好壞什么人都用,一邊“疑人不用”,不是自己人統(tǒng)統(tǒng)不用;一邊小毛病沒人管,造成“邊腐邊升”,一邊大問題不好查,結(jié)果“邊升邊腐”;一邊高喊口號,反復強調(diào)法治,一邊暗箱操作,實際強化人治;一邊制定出臺法紀大全、規(guī)章匯編,一邊不執(zhí)行,不兌現(xiàn),一紙空文,形同虛設(shè),再健全的制度也無濟于事。
其實,我們一貫注重根據(jù)實際來確立選人用人標準,過去常說“紅專結(jié)合”,后來常用“四化標準”,現(xiàn)在又在“德才兼?zhèn)洹钡幕A(chǔ)上加了“以德為先”,且也有人常提“靠得住,有本事”。可以看出,我們的用人標準確實做到了與時俱進,但遺憾的是,實際操作中往往“走樣”“變味”“扭曲”,很難做到兩全其美、彼此兼顧。
當前,我們主要是過多、過重和過分強調(diào)所謂“才”的一面,重視和重用所謂“有本事”的人,保護“有問題的能人”,寬大庇護違法亂紀“政績突出”的人,甚至到監(jiān)獄里“撈人”。借口“以人為本”“以和為貴”,要保護、挽救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給人家出路,留有余地。結(jié)果是該說的不說,該管的不管,該查的不查,該懲的不懲,該罰的不罰,該判的不判,該殺的不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還有人認為,識人選人用人方面,無論這個人思想覺悟高不高,道德品質(zhì)好不好,政治紀律可靠不可靠,只要“能干”就用、重用,出了問題,只有組織“補洞”,單位“埋單”,老百姓“賠償”,全當國家交了“學費”。
因此,官場中和社會上經(jīng)常發(fā)生“帶病提拔”“邊腐邊升”,“前腐后繼”現(xiàn)象,就不足為怪了。
更要注意的是,那些“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的官員,并不都是因“病情”隱藏得很深,其腐敗行為尚未暴露而被錯誤地提拔的,還有相當一部分官員的“病情”早已眾所周知,群眾有反映,有關(guān)部門也掌握,平時就錯誤不斷,受處分也不斷,但并沒有影響提拔晉升。也就是說,有關(guān)部門明知其有“病”也要給予提拔,造成“邊腐邊升”。本來他們身上就“有病”,你不但不讓他下來“治病”,還要給他升遷,不更使旁觀者更加看不慣、氣不憤嗎?
還有些領(lǐng)導干部,平時就不注意生活小節(jié)、日常小事和行為小處等問題,片面地認為喝喝酒、跳跳舞、玩玩牌以及到私人會所享受享受,洗頭、按摩和足療都是小事情,無關(guān)緊要,不影響大局,即使有人提醒也根本聽不進去。由于這一次次的小事情,最后出了大問題。一個人在政治、經(jīng)濟上出問題,往往始于思想道德和生活上的腐化墮落,眾多腐敗現(xiàn)象證明,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領(lǐng)導干部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尤其要管住生活小節(jié),切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變的道德防線。
事實證明,要防止“帶病提拔”,最關(guān)鍵、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嚴把“用人關(guān)”,嚴守“選人關(guān)”,嚴控“戴帽關(guān)”。各級組織部門責無旁貸,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必須牢牢把住選人用人第一關(guān),一定要看準人,選好人,任命下文要慎之又慎。一旦給人“戴上官帽”,讓他當上了官,再要摘掉他的“官帽”就很不容易了。一些官員雖然口頭上經(jīng)常說“能官能民”“能上能下”和“能進能出”,但只是說說而已,其實都是說給別人聽,真的落到自己頭上時,誰也不愿意丟了“烏紗帽”或被拉下馬來,所以他們會百般阻撓,用盡手段來保住“帽子”,不費一番功夫,這“帽子”怕是不好摘。
因此,給干部“戴帽”尤其是“高帽”時,一定要“寧缺毋濫”,決不能“官帽”滿天飛,“高帽”隨便戴,甚至到處明碼標價“買賣官帽”。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組織部門千萬不能隨便“亂戴帽”,戴了那么多不該戴的“官帽”,出了問題卻都交由紀委“摘帽”,實際上設(shè)置再多的監(jiān)督機構(gòu)也摘不過來。當然,我們并不是要求組織部門做到給人“戴帽”十拿十準,不出任何差錯。但萬一出現(xiàn)問題,就要及時糾正,做到亡羊補牢。
要始終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確保德才兼?zhèn)洹⑵返聝?yōu)先,以這樣一把標準尺子去選人用人,只有層層設(shè)卡,道道把關(guān),人人負責,才能防止紕漏,避免失誤,減少差錯或犯罪。用人源頭上一定要正本清源,才能做到根深葉茂,人才輩出。
同時還要嚴把“督察”關(guān),長期以來,我們對領(lǐng)導干部的監(jiān)管方面是存在缺陷的,有些領(lǐng)導干部從被任命提拔直至“出事”“犯事”,這期間有的甚至無人過問、無人監(jiān)管,全憑個人覺悟或自覺自愿,也就是說,有些領(lǐng)導干部在任職后幾乎處于監(jiān)督檢查的“真空地帶”和“空白點”,成了監(jiān)督檢查的“盲區(qū)、特區(qū)和禁區(qū)”。
選拔任用各級干部后決不能不管不顧,更不能放任自流,聽之任之。各級組織部門對自己所屬干部一定要監(jiān)督檢查全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階梯、每個步驟都要對干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不能留“死角”或“燈下黑”。
許多腐敗貪官“懺悔”時都說,出事前哪怕有一個人及時提醒提醒,也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先不說他們違紀犯罪的理由充不充分,我們的各級組織和領(lǐng)導就應該反思,平時對這些人到底管沒管、問沒問?
對于一些不該“戴帽”卻“戴了帽”的官員,我們也要敢于把他的“帽子”給摘下來。組織部門和紀委要形成合力,共同監(jiān)督,嚴格把關(guān),特別是對干部從“戴帽”到“摘帽”整個過程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任務分解,層層落實,責任到人,責任到位。對不該“戴帽”卻戴上帽的、“戴帽”后又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特別是觸犯黨紀國法的官員要及早發(fā)現(xiàn),盡快追究,嚴肅處理。該摘帽的必須摘帽,該由高帽、大帽變?yōu)樾∶薄⒌兔钡那f不能拖泥帶水、心慈手軟。如果“戴帽”容易“摘帽”難,或者干脆“只戴帽,不摘帽”,就會出現(xiàn)只認人不做事的后果,誰都愿意干“戴帽”的事,就是不愿意干“摘帽”的事。
當然,組織部門不能亂“戴帽”,紀委也不能亂“摘帽”,都要按原則辦事 ,按規(guī)矩辦事,依紀依法辦事,決不能凌駕于紀律法律之上,憑感情、憑關(guān)系、憑印象“戴帽或摘帽”。
而官員一旦被“摘帽”,并非無官一身輕,還要嚴格追究其違紀違法行為,依紀、依法查處,不能以紀代法,以罰代法。對把關(guān)不嚴、失責失職的領(lǐng)導干部要“倒查”“倒究”,特別是“窩案、串案、案中案”,一定要一查到底,不管涉及誰,都要嚴懲不貸,不能搞模棱兩可的“貓膩”。
被免職或受處分的官員復出或“東山再起”必須公開透明,嚴守規(guī)則,不能捂著、蓋著和瞞著,暗箱操作,“秘密”進行,高調(diào)“免職”,低調(diào)“復職”甚至“高就”。就是說在處理干部環(huán)節(jié)上要防止“漏洞”或“潛規(guī)則”,使之成為一些人的“避風港”“避難所”和“保護傘”。
(作者系中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監(jiān)察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