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從鋼,魏守元,覃家昆,王 敬,付光揚 (貴州省興義市黔西南州中醫醫院外二科,貴州興義562400)
·臨床與轉化醫學·
便攜式 B超在基層神經外科的推廣價值
羅從鋼,魏守元,覃家昆,王 敬,付光揚 (貴州省興義市黔西南州中醫醫院外二科,貴州興義562400)
目的: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探討便攜式 B超在基層神經外科的推廣價值.方法:結合我院神經外科應用便攜式B超的經驗,總結便攜式 B超在基層神經外科應用的優缺點,并加以分析.結果:B超在神經外科應用中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屬接受,且價格便宜.但優化手術切口方面存在困難,手術入路的優化方面存在不足,在體積較小和位置較深的病灶定位上存在困難.結論:便攜式 B超可以在基層神經外科手術中推廣使用,但存在諸多不足,需逐步改善.
便攜式 B超;基層神經外科;推廣價值
基層神經外科的主要病種為顱腦損傷以及腦血管疾病,手術操作以血腫清除術為主,提高基層神經外科手術質量,盡可能因地制宜的開展神經外科微創或導航手術是提高醫療質量的一個途徑[1-2].但是價格高昂的手術導航設備使基層醫院的神經外科微創、導航手術望而卻步,常見的神經外科導航手術顯微鏡價格不菲,而最先進的術中 MR手術室造價更是高達900多萬美元,并需要配備相關的專業人才.我院作為基層醫院,充分發揮便攜式B超在神經外科手術導航中的應用,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我院為基層醫院,于2013-06使用便攜式B超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導航.資料均取自我院臨床資料,來源真實可靠.
神經外科手術中,術前使用無菌保護膜包裹涂抹耦合劑的B超探頭,常規開顱后在硬膜外使用B超探查,明確病灶部位后,打開硬膜,選擇無血管皮層切口,再次用 B超確定病變部位、方向、深度、范圍后進行手術操作;清除病灶后再次用 B超探查確定病灶清除情況以及有無其他新發病灶,確認無誤后常規關顱.使用一年來,B超的術中使用已經形成常規,甚至醫生已習慣使用B超透過骨窗或骨孔觀察術后病灶或中線變化,并在使用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圖1).

圖1 術前 B超定位影像
便攜式 B超覆蓋了我科室開展的所有神經外科手術,包括硬膜外、硬膜下、腦內血腫開顱手術等.微創錐顱置管術前也使用 B超在顳部探查血腫的部位、深度、范圍,以此選擇最佳的置管點、方向、深度.開展 B超導航后,手術入路選擇準確,血腫清除徹底,放置引流管位置、深度理想,術后殘余血腫明顯減少.部分有殘余血腫的病例多為引流不暢或凝血功能障礙再出血導致.手術結束前 B超探查意義重大,在使用一年時間內多次在手術結束后 B超探查發現腦挫裂傷后新增腦內血腫.除第一例術前CT顯示為單純硬膜下血腫,B超在手術結束時探查及腦內血腫,但因經驗不足,未處理,術后復查CT證實了B超探查的準確性.其余病例均及時處理新發病灶.另外對于一些復雜出血病灶,如多發出血點的淀粉樣出血病例,術中 B超逐一指導清除較大血腫直至顱壓下降,如果在沒有B超探查的情況下進行本例手術,將給手術者帶來較大的困擾(圖2).
對于顱內出血開顱手術患者,傳統手術如術中憑經驗定位予腦穿針穿刺,往往需反復穿刺,且定位不甚準確,在手術尋找血腫過程中,有時會多方牽拉腦組織,加重副損傷,且對有無再出血現象和殘余血腫量缺乏直接依據.手術CT檢查與 MRI檢查圖像雖然較為清晰,但是術中要將患者放在專門的房間、固定架及清毒磁場內,每次掃描時間大概為數分鐘,而且設備復雜,價格昂貴,在基層醫院較難推廣.

圖2 CT單純硬膜下血腫術后B超發現遲發血腫影像
在受傷后短期內 CT檢查往往不能被發現,極易被臨床醫生所忽視,如得不到及時診治,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因此,為避免盲目探查對腦組織的損傷及再次行頭顱 CT檢查而延誤手術時機,減少遺漏血腫的發生,可應用 B超進行術中實時監測對側遲發性血腫的情況,從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在手術中,引用 B超可在一定范圍內確定手術范圍,引領手術入手部位,降低手術難度,減輕術中副損傷;此外,如出現再出血情況,可第一時間施行補救措施,提高手術可控性,降低手術風險,同時也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手術B超在手術室應用沒有空間、時間方面的限制,對人體也無損傷,操作簡便、靈活,能幫助縮短手術時間.如果采用多普勒 B超,將能在腦血管手術中監測腦血流的通暢情況,給手術醫師提供有價值的影像學資料和數據(圖3).

圖3 術后 B超影像
3.1 我國B超在神經外科的手術運用現狀 B超是基層醫院的常見設備,而 B超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使用已開展多年,其可行性得到一致的認可;B型超聲技術在 20世紀70年代和 8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并實現實時的二維型超聲,如何對顱腦病變進行準確的檢測和定位成為神經外科醫師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此情況下,高頻 B型超聲以及彩色多普勒 B超應運而生.相關文獻[1-2]表明,新型的傳感器顯示了腦腫瘤和腦的解剖,并肯定了術中超聲在術中的應用價值,體現為判斷夾閉動脈瘤及殘余腫瘤、輔助切除腫瘤、對病變的準確定位等.
我國對于 B超在神經外科的手術運用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研究單位以地區級醫療單位為主,研究一直認為神經外科手術中 B超使用是可行的,并有諸多優點.綜述文獻[3-5]結果后認為,神經外科手術中,精準的定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而術中B超可實現諸多作用,如協助診斷和治療,及時反饋信息,顯示病變的輪廓和質地,最終達到最大限度切除病變的目的.所以運用 B超作為基層醫院神經外科的常規導航設備是一種最佳選擇.文獻[6]顯示,B超術中運用主要集中在國內地區一級醫院,使用的B超型號和廠商各異,結果均認為 B超在神經外科術中運用是可行的,有效性也得到肯定.
3.2 便攜式 B超在基層神經外科應用的優勢 術中B超在神經外科應用中,操作簡單且安全可靠,此外,更加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所理解和接受,現階段較適合在基層醫院展開.應用 B超實時監測技術行神經外科手術時,在手術中,其定位不受腦組織漂移的影響,在硬腦膜表面或腦組織表面可進行反復操作,可精確地反映患者病患的部位、深度、大小等.此外,術中 B超便于醫師準確找到病灶位置,并進行精密細致的操作,方便醫師在病灶切除術完畢后停止牽拉[7-8],更加準確判斷術后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處理如出血等癥狀,縮短患者手術及住院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
3.3 便攜式 B超在基層神經外科應用中的劣勢 B
超實時監測技術當然也存在一定劣勢:①在手術切口優化方面,只能在骨窗打開后才可進行探查,以利于確定病灶位置,但在此之前無法定位;②在手術切入口方面存在問題,此因素與 B超成像清晰度以及其他原因有關,如儀器、血流、空氣等方面,對于功能區等相對重要的結構和顱底層面辨別也存在不足;③B超成像由于體積較小,位置較深,病灶定位因素不確定等方面,故準確程度存在誤差.
綜上所述,B超應該在基層神經外科手術中推廣使用,首先,B超是基層醫院的常見設備,多種 B超機型已經臨床研究證明可以在神經外科手術中使用;其次,B超的導航作用已經被多項研究肯定;第三,探頭的多樣化、設備的升級帶來的成像技術改善將為 B超以后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廣泛運用奠定可靠地基石.
[1]徐 欣,趙 明,黃俊玲.術中B超在神經外科中的運用[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6,11(9):544.
[2]壽炎明,陳鍔峰,屠傳建.術中B超監測遲發性顱內血腫的運用[J].浙江創傷外科,2008,13(1):86-87.
[3]吳曙軍,劉 君,伏 鋼.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神經外科書中的應用[J].上海醫學影像,2007,16(3):231-232.
[4]劉舜輝,劉倚河,吳秀艷,等.便攜式B超在部隊演習保障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療衛生裝備,2012,33(4):74-76.
[5]席 梅,樊毫軍,邵秋杰,等.便攜式超聲儀在災害醫療救援中的應用[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2):146-147.
[6]曹士考,王縛鯤,于 巍.便攜式彩超使用體會[J].人民軍醫,2010,(“和平天使-2009”中加醫療救援聯合行動論文專刊):59 -60.
[7]張 華,湯 數,趙 杰,等.術中超聲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神經外科雜志,2010,15(7):298-300.
[8]余澤輝,胡慧軍,孟激光,等.便攜式超聲診斷儀在抗震救災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衛生裝備,2009,30(9):87-89.
R651
A
2095-6894(2014)06-096-03
2014-09-02;接受日期:2014-09-16
羅從鋼.E-mail:luoconggang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