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翠榮
摘要:綜述了母豬繁殖障礙原因,并提出幾點防制措施。
關鍵詞:母豬;繁殖障礙;防制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20-02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膳食結構的調整使得豬肉需求量不斷提升,在生產中提升母豬繁殖率,不僅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和調整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在國家農業補貼政策下,廣大養殖戶積極性明顯提升,為保障養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分析母豬繁殖障礙原因并提出科學的防治措施。下面結合本地養豬生產實踐和繁殖障礙原因進行分析,探討解決措施。
1 母豬繁殖障礙原因分析
結合我縣養豬業實際情況來看,造成母豬繁殖障礙、繁育率過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后備母豬不發情、仔豬斷奶后母豬發情情況欠佳和屢配不孕。
結合生產養殖的實際情況來看,后備母豬發情率過低與多個因素有關,比如單圈飼養,與公豬的隔離飼養使得母豬缺乏性刺激,繼而發情率過低,影響生育繁殖;飼養過肥和營養不良也是造成母豬不發情的重要原因;同圈內飼母豬數量過多時,日常養殖和喂料時會出現頻繁的搶料與打斗情況,致使母豬整體健康水平欠佳,也會影響繁殖水平和繁育率;飼養過肥,與營養不良的情況恰好相反,投喂飼料過程中未嚴格按照規定投喂,母豬吃得過多同時缺乏運動,也會影響發情;在母豬成長到性成熟階段,有時也會出現微弱發情或安靜發情等情況,因發情表現不夠顯著,在公豬接近時缺乏特異性表現而被忽略,這些也是造成繁殖率過低的原因[1]。
生育仔豬之后,母豬發情情況欠佳也是常見現象,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哺乳期特殊情況和斷奶,哺乳期內母豬易得病,比如乳房炎、產后感染與子宮炎癥等,吃料情況不佳或喂養不當等會加劇這種情況,導致產后失重過大,斷奶前后如果母豬帶仔數量過多,也會影響其健康的恢復,影響發情。
屢配不孕也是母豬養殖中時常出現的情況,以我鄉近幾年養育情況為例,2004-2008年間,有多達1 880頭母豬因屢配不孕而淘汰,占母豬總數的9.36%,可以說是嚴重困擾繁殖率和繁殖質量的典型問題。這種母豬雖然卵泡發育無問題,也有發情癥狀,但是卻無法正常排卵或受精卵無法正常著床,由此造成多次配種不育,經事后研究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母豬有子宮內膜炎癥或者卵泡異常消失等[2]。
2 防制措施
母豬繁殖障礙的存在會嚴重影響飼養工作,影響農戶的收益,所以,根據造成繁殖障礙的原因尋找針對性解決措施是關鍵。
如后備母豬不發情的問題,養殖管理期間,要做好母豬管理,從日常管理和飼料管理兩方面入手,提升飼養員知識水平、飼養水平與責任心,提升管理水準,避免母豬出現過肥、營養不良等情況,喂料情況根據母豬健康隨時進行合理調整,精料和青飼料合理搭配,督促其日常合理運動,以便日后更容易受孕。在母豬準備受孕期間,合理利用公豬進行刺激、利用藥物進行誘導,比如每天將公豬趕往母豬欄內刺激10~30 min,促使母豬腦垂體分泌加速卵巢成熟、卵泡發育的激素,更容易發情和排卵;或者利用生殖激素,促使母豬發情,比如肌內注射前列烯醇、孕馬血清,當母豬發情時迅速安排受孕[3]。通過日常管理中合理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為母豬日后發情受孕生仔塑造好身體。
針對母豬生育仔豬之后發情欠佳現象,要做好防治。比如仔豬斷奶后二十天仍舊不發情的母豬應及時淘汰,選擇其他方式飼養照顧。母豬生產前后預防產后乳房炎和產后熱等疾病,做好健康保健,保證正常生產和產后健康。生育后哺乳期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不得低于16%,保證供應量,針對仔豬情況適當增加飼料,避免出現搶料現象,保證母豬肥膘,以便再次順利發情和受孕[4]。哺乳期前后的母豬可使用短期優飼法喂養,在失重期及時補充能量飼料,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條件允許的話,可適當投喂青飼料,以促進發情。在母豬恢復健康狀態后,要盡早督促其合理運用,改善光照條件,每天至少保持與公豬5~10 min的接觸,分兩次進行,以保障繁育率。
針對屢配不孕的母豬,對于查不出病因者,多次配種后仍無法受孕應選擇盡早淘汰。卵巢囊腫的治療可通過肌內注射黃體酮治療,治療無果后也要選擇淘汰。子宮炎癥的治療,要盡早促使炎癥滲出物排出,可使用生理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然后注射青霉素與鏈霉素等,然后應用乙烯雌酚肌內注射,達到治療效果。
總之,就目前來說,導致母豬繁殖障礙的因素有很多,也較為復雜,要及時結合生產實踐予以解決,以保障養育效果。
3 提升母豬繁殖率的措施
在保障母豬健康的基礎上積極提升繁育率,是保障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保障廣大農戶經濟收益的重要舉措。下面我們結合養殖生產實際情況探究下提升母豬繁育率的措施。
通過合理選留、利用后備母豬提升母豬培養質量,是有效舉措。選留優良的后備母豬能夠保證豬群的更新質量,嚴格的個體篩選在后續實施雜交計劃時才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優良后備母豬的篩選至少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身體健康、四肢健壯,無明顯瑕疵或疾病,產仔數≥10頭,陰戶發育正常,乳頭≥7對等。選留的母豬要做好管理培育,避免出現不良情況,在配種受孕時保證身體健康狀況達標,也要注意盡量避免過度、過早配種,降低利用期限。
母豬受孕生仔時要遵循合理的胎次結構,以逐步提升豬群水平。尤其要注意適時配種,注意窩產仔數,避免過早或過晚,損失卵子或影響產仔數量等。根據養殖數量和公豬情況在受孕配種時予以安排。公豬的選擇也是提升繁殖率的重要一環。公豬的日常飼養管理也要嚴格按照規定,配種過程中合理使用公豬,以保證精液質量。公豬飼料里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要保證,尤其是鈣磷等元素,要得到充足保障。公豬配種前要檢查精液品質,選擇高質量公豬,以中上等膘、身體健壯、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好為最佳選擇。在母豬生仔之后,要盡量采取多種措施合理縮短哺乳期,實施早期斷奶。比如合理應用有關營養學和生理學的知識增加母豬產仔數量,增加產胎數、縮短繁殖周期,斷奶期在產后30 d內為最佳,對幼崽和母豬負面影響最小。青年齡的母豬可推遲到35 d天左右,有利于提升第二胎的產仔數量。
在幼崽的管理飼養方面,可依靠雜種優勢,避免低遺傳力和高雜種等情況,提升產仔數。研究顯示,高溫對母豬繁殖能力有顯著不良影響,控制豬舍溫度是避免胚胎死亡的有效舉措,高溫狀態下,母豬體溫升高,導致胚胎附植幾率降低,影響受精卵發育,造成胚胎死亡等,所以溫度以低于21 ℃為最佳。
總之,要根據母豬養殖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引發繁殖障礙的原因,并尋求針對性解決措施,以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保證繁育率。
參考文獻:
[1] 李新偉.母豬不孕的原因與對策[J].湖南飼料,2010(1):43-44.
[2] 賀恒省.母豬仿生輸精法與配套技術要點[J].科學種養,2013(1):34-35.
[3] 王懷禹.母豬流產的原因及防制[J].中國豬業,2010(1):30-32.
[4] 鐘麗英.母豬不發情原因及防治對策[J].畜禽業,201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