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春華
摘要:就遼寧省對農區羊泰勒蟲病流行特點及防治現狀進行概述,并對養羊場(戶)制定了羊泰勒蟲病防治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羊;泰勒蟲病;綜合防制;遼寧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36-02
羊泰勒蟲病是我國北方農區、半農區及半林半牧區羊的常發病之一。近幾年來,隨著遼寧省養羊產業的發展,羊飼養量也在增加,各地對羊泰勒蟲病的報道也逐漸增多。疫苗預防是控制和根除疾病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還沒有預防羊泰勒蟲病的疫苗,在疫苗尚未成功研制和投入使用之前,制定綜合防治方案,合理使用傳統的防治技術,是目前基層獸醫更現實的努力方向。
1 羊泰勒蟲病防治現狀
該病在我國,已報道的羊泰勒蟲病的病原有尤氏泰勒蟲、呂氏泰勒蟲和綿羊泰勒蟲[1,2]。羊泰勒蟲病危害嚴重,可引起羔羊和外地引進羊大量死亡,慢性發病的羊明顯發育遲緩,產肉量、產毛量顯著下降。
1.1 羊泰勒蟲病流行特點
具有明顯季節性。遼寧省中南部一般流行時間為4~6月;遼寧西北部多從春季4月開始,6~8月發病率較高,發病期與每年春季的氣溫和雨水有關,特別是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下透雨以后,溫暖潮濕,特別有利于蜱的活動和病原體的傳播。放牧的羊只發生較多,常年舍飼的羊較少發生或不發生。但羊運動場低洼、潮濕、糞便長時間不清掃、不消毒,同樣適于中間宿主蜱孳生,而造成羊群發病。
該病主要危害當年羔羊,多見于2~6月齡羔羊,發病率高達36%~100%,死亡率高達17.8%~75.4%。購進的純種羊比當地羊發病率高。當地羊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很少發病;遼寧省肉羊品種多以小尾寒羊和小尾寒羊雜交羊為母本,以發展小尾寒羊為主,大多從外地引進,對焦蟲病缺乏免疫力,引進后易感染發病。
1.2 羊泰勒蟲病診斷與檢測
1.2.1 流行病學調查 發病季節為5~6月,正值本地區蜱的活動期,病羊在近期被蜱叮咬,羊群從外地引入或在本地流動等。
1.2.2 臨床癥狀 體溫升高達40~42 ℃,出現稽留熱、消瘦、有貧血、黃疸、體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體表有大小不等的蜱寄生。
1.2.3 病理剖檢 血液稀薄,黏膜蒼白;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出血;肝、脾、腎臟腫大,表面有出血斑點;真胃黏膜潰瘍等。
1.2.4 病原診斷 包括羊血液涂片檢測和羊泰勒蟲的PCR檢測。目前,中國大部分泰勒蟲病的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中,確定病原的方法還是血片檢查。采病羊耳尖靜脈第一滴血液涂片,待干,姬姆薩染色30 min,沖洗染液并將其干燥。鏡檢若發現泰勒蟲蟲體(圓形、梨形等形態的病原體),則確認該樣品為羊泰勒蟲陽性。
1.3 羊泰勒蟲病防治
泰勒蟲-媒介蜱-宿主(羊)是羊泰勒蟲傳播與發展的三個環節。通過滅蜱或殺滅宿主血液中蟲體的方法,切斷其中的某一環節,即可以預防和治療羊泰勒蟲病[3-8]。
1.3.1 驅蟲 對發病羊使用血克星、貝尼爾或焦蟲凈治療,以殺滅病原體。
1.3.2 滅蜱 及時摘除并處死寄生在羊體的蜱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全群使用滅蜱靈油劑羊體噴灑,有效期65 d,滅蜱效果確實;螨凈藥浴,藥效持續期12 d,在放牧期需反復多次用藥,成本高;現多使用伊維菌素長效制劑,如長效伊力佳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02 mL,背部皮下注射1次用藥48 h后驅殺率達97.5%,藥效持續期可達48 d)。同時運動場、墻壁等用敵百蟲藥液徹底噴霧。驅蟲后要及時清掃圈舍,對糞便、尿等污染物要集中堆積發酵處理。
1.3.3 對癥治療 采取退熱、消炎、補液、健胃、補血等療法。治療期間羊全部實行舍飼,并補給一定的精料。
目前,對該病仍然依靠藥物進行防治,然而在疫區,往往由于缺少科學系統的防控指導,沒有建立起較為科學規范的防治方案,綜合防制效果并不理想。
2 羊泰勒蟲病綜合防制的建立
按照國家及地方寄生蟲病防治規范,針對養羊場自身圈舍構造、環境特點,制定綜合防治方案,同時建立嚴格防控制度。
2.1 定期預防性驅蟲
根據遼寧地區羊寄生蟲流行區系及流行病學規律,要選擇對優勢蟲種均有效的藥物。實行全群全驅,不漏驅分散羊。
2.2 適時滅蜱
定期用殺蟲藥液噴霧滅蜱,對羊體、運動場、墻壁等徹底噴霧,每個月1~2 次。
2.3 按規范處理糞便、尸體及廢棄物
及時清除圈舍內糞便,糞便集中堆積發酵處理,利用生物熱殺滅各種寄生蟲和蟲卵。病羊尸體及廢棄物按GB16548規定執行。
2.4 嚴格管理購入或外運羊只
執行GB16567(種畜禽調運檢疫技術規范)的規定,必須進行嚴格檢疫,避免將病原帶入或傳出,發現病羊應及早采血檢查,及時治療。春季最好不要到外地引羊;引入羊只要投服焦蟲片等藥物進行預防。
2.5 建立監測制度
各羊場與地方動物疫控部門配合,每年4~7月發病高峰季節進行蜱病和羊泰勒蟲病監測。有一定規模的羊場或養羊合作社,應配備血片檢查條件;實施防控的技術人員要經過專項技術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2.6 加強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
對羊只加施標識(經農業部批準使用的承載畜禽信息的標識物,如耳標、電子標簽等),建立養殖管理檔案,詳細記錄羊群及個體檢疫、預防用藥、滅蟲等信息,保證不漏檢、漏防、漏治,實時掌握羊群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 張 寶,李有全,羅建勛等.我國羊泰勒蟲病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 2009,30(3):86-89.
[3] 楊良存.不同給藥方案治療羊泰勒焦蟲病的療效對比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4):102-103.
[2] 李有全,彭欲率,劉志杰,等.中國部分地區羊泰勒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分類鑒定[J].中國農業科學,2012,45(16):3422-3429.
[4] 王玉濤,邢士偉,陳 偉.小尾寒羊泰勒焦蟲病的診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1(6):121.
[5] 劉孝剛,于 迪,于金玲,等.不同藥物對遼寧絨山羊硬蜱感染的驅殺效果觀察[J].畜牧與獸醫,2012,44(11):109-111.
[6] 湯喜林.羊焦蟲病的診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0(1):80.
[7] 李慶國,劉孝剛.小尾寒羊焦蟲病的診治[J].遼寧畜牧獸醫,1997(2):24-25.
[8] 孫義和,高佩民,宋 江. 遼寧絨山羊發生焦蟲病的診治報告[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5(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