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浪
摘要:針對豬繁殖障礙類疾病如豬瘟、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等的診斷要點及防控對策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豬繁殖障礙;疫?。慌R診要點;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42-02
最近幾年,隨著家畜養殖發展規模擴大,養殖經營過程中豬類繁殖障礙性疾病對家畜養殖產生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其已經成為養豬業尤其是規模化的養豬業最大的威脅。而且,這種繁殖障礙性疾病致病的原因很多,如何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致病原因進行具體的預防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1 豬瘟
目前,養豬業發展的過程中典型性豬瘟病比較少見,但是隱性豬瘟病以及非典型性豬瘟病等多種類型的豬瘟病對養殖業造成危害。因此,在進行豬類養殖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上述多種豬類疫病的防控。
1.1 隱性豬瘟病
豬繁殖過程中出現死胎或者木乃伊化以及幼豬表皮出現水腫等情況;除此之外,幼豬產出后出現震顫、腹瀉等情況也應當加強注意。該種類型的豬瘟并不會在橫向進行傳播,但會傳播給幼豬。
1.2 非典型性豬瘟病
該類豬瘟病的主要對象是32-60日齡的幼豬,發病率情況高低不均,但是死亡率極高。能夠達到80%以上。非典型豬瘟病出現高熱、厭食、消瘦。淋巴腫大等。剖檢后其他器官表現出非典型的豬瘟病變,進行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1.3 溫和型、慢性型豬瘟病
(1)該類疾病主要常見于農村散養家畜當中,其中斷奶幼豬以及青年豬更容易患該類疫病。該類疫病的死亡率較高,病程時間經歷較長?;加性擃愋拓i瘟病的幸存者在隨后的生長過程中也會遇到發育方面的問題,其生長發育會嚴重收到阻礙。體溫上升,耳尖、腹下出現淤血以及壞死情況,病豬糞便出現時干時稀的特征。除此之外,對該類病豬進行剖檢,出現并發感染的病豬,病變情況較為復雜。
(2)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豬母體出現免疫缺陷,形成母體的免疫應答機制較弱,進而導致母體對豬瘟的抗體不強造成的。另外,母豬在懷孕過程中接種豬瘟弱毒苗。
(3)防制。認真落實免疫接種以及抗體檢測工作,建立健全相關的免疫程序與機制。
2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
(1)該類病癥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只對豬產生影響,且其發病癥狀以及嚴重程度與豬的年齡和并發癥有密切的關系。這種疾病發病不具有季節性特點,傳播主要依靠的是空氣與直接接觸。同時,該類疾病還具有流行時間長與波及范圍廣的特點。
(2)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的臨床診斷要點。妊娠期母豬:常會出現低熱或者厭食等癥狀,母豬妊娠期超過白天會出現流產或者死產情況。
空懷母豬:該類型的母豬會伴隨出現流感的癥狀,能在短時間痊愈,但是在進行配種的過程中,母豬的受精率會顯著降低,公豬則表現為精液減少,精子的活力降低。
育肥豬:這個類型的豬會出現暫時性的體溫上升,并無其他癥狀。
哺乳母豬:表現厭食、沉郁、發熱的一般性反應,但日后的泌乳量減少或無乳。
哺乳仔豬:整窩感染,短暫發熱,繼而腹瀉、氣喘、打堆、消瘦、衰竭死亡。
保育仔豬:見于本病流行的后期,往往斷奶一周后出現厭食、呼吸困難、腹瀉、打堆、消瘦,發病率高達30%,病死率很高,幸存者成僵豬,持續時間長短與環境和管理有關。
(3)防控措施。①接種疫苗。通過進行調查,在出現疫病的新疫區進行疫苗接種可以有效的控制疫病的蔓延,并降低其危害程度。②對疫區進行消毒的過程中應當運用無公害的消毒劑進行空氣和帶豬消毒。③為了保證疫病發生幾率減少,應當建立符合豬的安全生長環境。為豬提供良好的飼養條件。
3 多系統消耗綜合征
該類疾病最先發生在加拿大,隨后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傳播。其病原主要為圓環病毒(PCV),這類病毒存在兩個血清型,二型病毒為致病病毒,且廣泛存在于豬群當中。多系統消耗綜合癥的病原也具有多樣化特點,其病原主要包括PPV、PRRS。
單純感染呈現慢性消瘦和呼吸急促、困難、消瘦、皮膚呈現貧血或黃染。若有繼發感染,則癥狀復雜,除呼吸困難和消瘦外,有四肢或關節腫大,體溫升高、腹瀉、共濟失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