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財
摘要:豬瘟屬于一種接觸性的傳染病,國際獸醫局將其列為A類烈性傳染病,對養豬業造成嚴重危害及影響。近年來,豬瘟的發生率逐漸攀升,特別是溫和性豬瘟越發廣泛流行,究其原因在于養豬場(戶)在對豬瘟的防治過程中存在誤區,如不到位的預防措施、免疫疫苗劑量的隨意改變等。主要對豬瘟防治誤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幾點措施,以期能夠為豬瘟的有效預防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豬瘟;防治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53-01
豬瘟也稱之為“爛腸瘟”,一般由黃病毒科豬瘟病毒病屬的豬瘟病毒引起,對養豬業產生巨大威脅。豬瘟的傳染性強,具有廣泛的流行性,而且其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影響大。近年來,由于部分養豬戶一味追求市場經濟效益,忽視豬群飼養管理、免疫方法與疫苗的使用貯存,導致免疫失敗,感染發生,豬瘟疫情不斷反彈,對養豬業平穩健康發展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因此,全面認識豬瘟防治誤區并針對性的采取應對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平時的預防誤區與對策
控制豬瘟的主導思想是預防為主,養豬場需強化飼養管理,建立衛生防疫機制,實行封閉性的管理,進場車輛人員嚴格凈化、消毒之后方可入場,同時注意減少應激反應。合理調控管理豬場周邊的各類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賊風、空氣質量、噪音等,以保證豬群健康。首先,要保證適宜的環境溫度。環境條件中溫度是非常重要的。成年豬對于高溫具有敏感性,相反,仔豬則對低溫較為敏感,若仔豬遭受到寒冷侵襲,尤其是斷奶仔豬,會出現采食量明顯減少,抗病力減弱,而呼吸道疾病或者腹瀉會相應增多。其次,搞好畜舍的通風換氣。有效的通風可有效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風與保溫存在矛盾,養豬戶需要對此有效協調。第三,控制好環境濕度。濕度能夠對空氣質量與塵埃數量造成影響。濕度高時,空氣中的氨氣濃度也會相應升高,會使豬產生腹瀉,而濕度低則會使塵埃濃度增加,并致使多種內毒素與細菌黏附,增加呼吸道疾病。第四,搞好豬舍衛生。豬舍內存在大量的排泄物會生成大量病毒、細菌,養豬戶應及時清除污物,保證環境衛生良好,以減少病原體的污染,提高整體消毒效果[1]。
2 疫苗接種誤區與對策
養豬戶對于疫苗存在的不正確觀念也是豬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仔豬實行基礎免疫,豬瘟脾淋苗是較為常用的,很少使用普通苗。一般常用的豬瘟疫苗主要有四種,此4種疫苗存在一定區別,養豬戶應切實注意并合理使用,盡量選擇豬瘟細胞苗,以保證豬群抗體達到較高水平。對于基礎免疫,仔豬盡量不要選擇豬瘟組織苗,豬瘟二聯苗或三聯苗也最好避免使用。豬瘟一旦發生,建議立即選擇豬瘟脾淋苗進行緊急免疫,必要時與轉移因子配合使用。針對豬瘟免疫,部分養豬戶認為豬瘟疫苗的大量使用,以毒攻毒并未見不良反應發生,因而疫苗注射多了總比注射少了效果好,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雖然當時并未有不良反應發生,但是后續階段會出現一系列的負效應,這種后果非常可怕。疫苗的大劑量注入,無形中就相當于為機體注入了病毒,會使豬的疫情加重并且埋下隨時可能暴發的潛伏病原,既增加成本又浪費疫苗。而且疫苗的注射會增加副作用,造成豬體帶毒并且長時間毒素難以凈化。所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適量的使用豬瘟疫苗非常重要。同時,定期監測豬瘟的免疫抗體,可以幫助我們及時掌握豬群整個抗體水平以及注射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從而合理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對于大型集約化的養豬場應用此種方法很有必要。免疫程序制定的合理化可以有效增加免疫力,有利于豬場達到最佳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