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露 曾德軍 趙貴軍
摘要:巴馬香豬源于馴養的土豬,產于我國廣西巴馬縣,其耐熱性較強,體型外貌嬌小,在高溫的夏季仍可正常繁殖,隨著溫度升高,巴馬香豬各項生理指標波動幅度較小。分析其耐熱性可知血清甲狀腺素水平較低是巴馬豬具有較強耐熱性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耐熱性;巴馬香豬;血清甲狀腺素
中圖分類號:S828.8+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2-0074-01
巴馬香豬的飼養歷史悠久,遺傳基因也相對穩定,其體型矮、小、短、圓,外貌清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病能力,成熟期短、壽命長,母豬最長繁殖年限可達14年。巴馬香豬皮薄肉細,營養豐富,因此其用途較為廣泛,具有可觀的開發前景。筆者對巴馬香豬的耐熱性進行了解析探討,現總結如下,供參考。
1 巴馬香豬生理特征和產地氣候特征
巴馬香豬分布地年平均氣溫17.2~29.3 ℃,濕度75~82%,年降水量1 100~1 750 mm,夏季最高氣溫36 ℃,高溫持續0.3~11.6 d,年日照1 300~1 800 h。光照充足,夏季持續時間長,冬暖夏熱,濕度大,為亞熱帶氣候,因而促使巴馬香豬進化的過程中擁有較強的耐熱性。除此之外,巴馬香豬體型矮、小、短、圓,耳小直立,外貌清秀,頭頸長,尾長,被毛稀疏細,一般成年豬體重42 kg左右,小豬體表相對面積較大,夏季也發生脫毛,具有耐熱的先天性條件。
2 巴馬香豬的行為特征
在夏季氣溫高于35 ℃時,普通豬種會泡在水坑里或躲在墻根、樹下庇蔭,而大多數巴馬香豬仍在陽光下正常走動、拱土和躺臥,很少在樹下躲避高溫,只有少數母豬臥在水坑里,由此可見,巴馬香豬具有耐熱行為特征。據相關研究報道,夏季配種、妊娠的巴馬香豬頭數占41.2%~65.9%,其中在7月份配種、妊娠的巴馬香豬占15.7%~25.9%,巴馬香豬在炎熱的夏季仍能完成正常交配。7月份巴馬香豬仔豬初生個體重、母豬的窩產活仔數與其他各季節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進一步證實巴馬香豬在高溫時仍能保持正常繁殖能力,是其具有較強耐熱性的標志。
3 不同環境溫度下巴馬香豬的主要生理指標變化情況
相關研究表明,在相同溫度下,巴馬香豬的體溫、心率以及呼吸頻率均顯著低于普通豬,其白細飽、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普通豬,血紅蛋白大多高于普通豬種,紅細飽大多低于普通豬種。隨著氣溫升高,巴馬香豬的體溫、心率以及呼吸頻率指標波動幅度較小,說明巴馬香豬對高溫具有較強的耐受性。巴馬香豬紅細胞、血糖水平較低,是否與其基礎代謝狀況相關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4 血清甲狀腺素水平與耐熱性的關系
多項研究表明,熱帶畜種均具有較強的耐熱性,其主要原因為低水平基礎代謝,產熱量較少。在氣溫升高時, 畜種的甲狀腺活動減弱,基礎代謝降低,進而增強了其高溫耐受性。因此,甲狀腺素可作為研究畜種耐熱性的相關因素。
王愛德等[1]人在常溫下測定各月齡巴馬香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