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勝
(漯河市電視臺,河南 漯河 462000)
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基本架構
陳文勝
(漯河市電視臺,河南 漯河 462000)
首先介紹了市級電視臺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構建原則,并在此基礎上,詳細地分析了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中的千兆以太網和FC網絡相融合雙網結構,最后,結合漯河市電視臺的實際情況,重點闡述了新聞/制作網絡部分雙網結構的網絡化非編輯系統的構建及相關優勢,不僅能夠提高實際工作效率,提高多媒體質量,而且有效地降低電視臺的運行成本。
非線性編輯;網絡化;系統架構
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非線性編輯技術已在國內的各級電視臺廣泛使用,其發展過程可以歸納為板卡式的非編系統、無卡非編系統、CPU+GPU+I/O的非線性編系統、網絡化的非編系統等幾個階段。目前,網絡的訪問速度和安全性已經成為網絡化非編系統的技術瓶頸[1-3]。因此,本文著重介紹市級電視臺網絡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構建原則以及其構建方案,并結合在電視臺的工作經驗,詳細闡述雙網結構在電視臺中的運行效果,希望能夠為市級電視臺網絡化非編系統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目前幾種常見的非編網絡解決方案主要包括IP-SAN技術、基于“FC+以太”的雙網結構的FC-SAN、NAS技術等。
1.1 IP-SAN構架的非編網絡
新聞/制作網絡系統是漯河電視臺節目的核心制作平臺,如圖1所示,極速智勝新聞制作網絡系統選用全系列的極速智勝編輯平臺,能夠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全臺的節目制作和節目包裝。極速智勝新聞制作網絡系統采用高性能網絡引擎和數據緩沖技術,解決了非編網絡結構中普遍存在的數據“丟包”和“延時”等難題。新聞/制作網絡系統支持全臺數字化網絡平臺,與其他子系統的統一接口模式,統一用戶認證,提供高效的數據通道、簡潔的編輯模式、豐富的制作手法和科學的制作流程管理,為提高節目制作質量、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益發揮積極的作用。
新聞/制作網絡設計是根據漯河電視臺的實際需求以及新聞/制作網絡最新技術而設計的,本系統的搭建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既可以構建成“極速融通”緊湊型全臺網絡,也可以作為電視臺的一個子系統單獨使用。
漯河電視臺現有部分制作設備,包括傳統的設備和部分非線性編輯設備,由于不是同一時期購入,整個制作板塊的編輯制作設備品種繁多,制作質量參差不齊。部分設備老化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臺里節目制作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沒能組成一個高效的制作網絡與其他板塊互聯互通,從而制約了節目生產效率和制作質量。

圖1 新聞/制作網絡系統
采用現代先進IT網絡技術,對電視臺每天的自辦節目制作實現網絡化、節目素材高度共享,可完成高標清節目的制作,實現多格式的編輯以及多格式混編、多層實時網絡編輯,節目審看、節目制作效率顯著提高,可以為播出、媒資等系統提供優質節目素材,為使用者提供各種快捷的編輯模式,快速查找編輯素材和素材下載等。
采用雙ISCSI設計(見圖2),通過配置管理,將數據分流,有效提高網絡數據傳輸在線實時編輯能力,可以實現多達16臺非編同時在線編輯。同時,ISCSI陣列素材內容互為鏡像。如果采用主、備ISCSI服務器,可以將8臺非編分成1個組,共2組。根據參數的配置,“制作組一”優先訪問A存儲陣列,“制作組二”優先訪問B存儲陣列。當A存儲陣列出現故障,“制作組一”自動訪問B存儲陣列。A和B存儲陣列通過后臺服務(數據庫比對),實現數據鏡像。

圖2 基于雙ISCSI解決方案
1.2 “FC+以太”雙網結構的FC-SAN
為了滿足海量視音頻素材數字化存儲和再利用的需求,存儲區域網(Storage Area Network,SAN)技術在廣電行業內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凇癋C+以太”的雙網結構的系統,最大的優點在于高性能,可以保證大數據量的并發訪問情況下主機讀寫帶寬的穩定?!癋C+以太”雙網結構的FC-SAN如圖3所示。
但這種架構也存在著相當多的不足,最主要的不足就是其造價高昂,與以太網相比,價格會高出幾倍甚至更高。其次,不同廠商的產品間互操作性比較差,用戶在實際使用中,經常會被設備不兼容的問題所困擾。此外,光纖通道網絡管理比較復雜,對FC設備進行管理維護的復雜度偏高?!癋C+以太”的雙網結構適用于大型非編網絡。
目前,網絡化非編系統經常使用以太網、光纖通道(Fiber Channel)以及高速數據傳輸接口(Fire Wire)等技術。市級電視臺采用千兆以太網和FC網絡相融合的雙網結構,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強化市級電視臺整體網絡的數據實時性和擴展性。

圖3 “FC+以太”雙網結構的FC-SAN
以以太網為基礎的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不僅可以有效地對視頻素材進行瀏覽和粗編工作,還可以有效地對電視臺內的用戶權限和用戶等級進行設置,且具有網絡構建成本低、連接數量多等特點,但是其傳輸速度比較慢,無法傳輸高品質視頻資料。而以FC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具有高速和同步傳輸高品質視頻資料的優點,速度可達100 Mbit/s,可以實現多臺設備高品質視頻資料的實時采集和播放,但其成本較高,連接設備的數量有限。千兆以太網和FC網絡的雙網結構能夠利用FC網實現高質量視頻畫面的采集、編輯和播出,利用以太網進行節目的粗編、配音等,對網絡上的數據進行拷貝和備份,實現對網絡的集中控制。其雙網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雙網結構示意圖
采用千兆以太網和FC網絡相融合的雙網結構就是通過兩種網絡將多個單機非線性編輯工作站連接起來,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快速傳播,這種網絡具有資源共享、性價比高、多媒體質量高和流程化管理等優點,不僅在保證多媒體制作質量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夠降低人員成本和物質成本,有效地降低了市級電視臺的運行費用。
實踐證明,漯河電視臺采用千兆以太網和FC網絡相融合的雙網結構,能夠有效地將有卡工作站和無卡工作站連成一個小型的局域網,促使有卡工作站和無卡工作站均可以訪問共享服務器。在雙網結構中,高碼流視頻信號和低碼流視頻信號同時工作,使有卡工作站和無卡工作站的工作者均可以進行視頻采集、精編和輸出等工作,以保證多個工作者之間在低成本的條件下協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雙網結構能夠有效地降低市電視臺的運行成本主要體現在多人的協同工作和減少了錄像機數量這兩個方面:多人協同工作有效地發揮各自的特長,從而降低人員成本;錄像機使用數量的減少可以耗材成本,從而降低了成本,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雙網結構有效地將多媒體的制作和傳輸進行分離,千兆以太網能有效地保證多媒體資料制作質量,FC網能夠有效地保證多媒體資料的傳輸質量,從而在制作和傳輸方面都能夠有效地保證多媒體質量。
在多媒體資料制作的過程中,相比傳統的單機工作,雙網結構能夠高度分工,流水式生產,便于流程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漯河電視臺采用千兆以太網和FC網相互融合的雙網結構構建非編網絡,實踐表明,雙網結構能夠有效地保證多媒體影像資料制作質量和高速同步傳播,從而保證了節目的質量,便于管理,降低了漯河電視臺的運行成本。
[1]楊知行.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技術與系統[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 童龍文,黃少俊.廣東移動電視單頻網的構建[J].電視技術,2013,37(4):19-21.
[3] 孫林記,冒衛.論國內非編網的10年發展史[J].電視技術,2010,34(12):97-100.
TN948
B
??健男
2014-05-10
【本文獻信息】陳文勝.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基本架構[J].電視技術,2014,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