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張建生
云媒體內容中心創新發展探索
◎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張建生
在解析當前有線用戶流失、寬帶用戶增長困難和數據業務發展緩慢等業務困局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媒體內容業務市場需求的特點與規律,探索了云媒體內容中心業務創新方案之路。描述了云媒體內容中心定義和其功能架構特點,設計了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闡述了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商業模式。
視頻媒體內容;云計算;媒體內容中心;內容分發網絡
廣播電視臺數字網絡化和有線電視接入網的雙向多功能化,為廣播電視行業帶來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是,伴隨三網融合[1]進程深入而來的卻是日益加劇的生存挑戰:有線電視用戶流失增多、互聯網接入用戶增長困難、數據內容傳輸發展緩慢。
作為熱愛廣播電視網絡而辛勤工作13年的廣電從業人員,筆者時時刻刻感受著有線網絡發展困難的苦惱,分分秒秒體會著生存危機的壓迫,不得不一點點思考創新的發展道路,不得不一步步探索突破的創新舉措。筆者植根于廣播電視網絡行業數字化、網絡化和多功能化基礎,結合三網融合趨勢的全業務化、競爭化和產業化背景,把握IP化、云計算化和智能化技術規律,思考和探索了云媒體內容網絡的業務需求、功能架構、技術方案、安全管理和運營管理等課題。本文是云媒體內容中心部分,奉獻給廣播電視網絡行業,以供參考和探索[2-4]。
1 業務發展困局
目前,廣播電視網絡業務發展面臨的困局主要包括:有線電視用戶流失增多、互聯網接入用戶增長困難、媒體內容傳輸發展緩慢的困局現象等。
第一,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出現流失增多趨勢。
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的流失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出現用戶主動報停和申請退網增多;二是用戶在客服人員電話訪問或登門服務時表示不再續訂增多;三是用戶長時間拖欠數字電視收視維護費被關停增多。這種現象在城市和經濟較發達地區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IPTV和OTT TV對有線用戶的分流作用明顯。2012年Q1是470萬戶,2012年,全國IPTV用戶數為2 300萬戶,2013年底超過3 000萬戶。2013年,OTT TV用戶增長1 000萬戶。多家專業咨詢機構預測2014年底,全國IPTV用戶數將超過4 000萬戶,OTT TV用戶數將有更大的增長。
第二,有線電視網絡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增長困難。
近些年,隨著各地有線電視接入網雙向網絡升級改造工作的力度的不斷加大,雙向網覆蓋率也在穩定提高。截至2012年底,有線雙向網覆蓋占比超過了36.91%,滲透率超過10.07%。然而,有線電視網絡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卻增長緩慢。截至2013年底,仍在幾百萬的量級徘徊,離1 000萬戶級的距離真是可望又不可及。
與之相對照,通信網絡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迅猛增長。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網民數為5.9億,手機用戶數為4.64億;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1.58億,年增長率為20.35%。其中,中國電信在三大通信運營商中的寬帶用戶數增長最快。2013年6月,中國電信寬帶用戶數是9 415萬戶。到2013年10月,中國電信寬帶用戶數是9 582萬戶,光纖FTTH用戶數是2 100萬戶。中國電信寬帶用戶數在4個月時間內就增長了167萬戶,已超過全國有線電視網絡寬帶用戶數的年增長量。
第三,廣播電視干線網數據內容傳輸增長緩慢。
近年來,廣播電視干線網數據內容傳輸業務增長緩慢,年增長率低于15%。在2013年度,年增長率更是出現了減小。
與上對照,先不說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傳輸業務的高速增長,導致其數據傳輸需求增長速度遠超過數據網絡擴容升級的步伐。就拿藍訊、網宿及帝聯等民營數據傳輸服務商來說,他們的數據傳輸與分發業務同樣增長迅速。2013年,藍訊的股價由2.5美元左右暴漲到16美元以上,網宿的股價則由30元暴漲至130元。
2 困局因素解析
當前廣播電視網絡業務發展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原因的影響重要且深遠。
第一,影響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流失的因素。
主要原因體現在五方面。一是IP?TV服務內容和質量不斷提高。IPTV在提供的電視頻道、互動內容、電視應用和信息服務方面趨于和數字互動電視相媲美,也能夠提供高清晰度電視。二是OTT TV的視頻與應用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要。三是移動電視借助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移動終端,適應了當今移動時代發展趨勢。四是全業務捆綁營銷的巨大沖擊。電信運營商憑借IP?TV、寬帶接入和移動互聯網的全業務捆綁營銷與套餐打包優惠的行業優勢,對市場形成巨大沖擊。五是OTT TV的互聯網免費模式影響。
第二,互聯網接入用戶增長困難的重要原因
經過數字雙向化的有線電視雙向接入網絡,10/100(Mbit·s-1)的接入速率和高質量的線路傳輸質量,在互聯網寬帶接入方面具有很好的物理技術基礎。但是,由于互聯網寬帶內容在公共互聯網內,有線電視寬帶接入需要向電信運營商支付高昂的互聯網出口費用,在運營成本上處于絕對劣勢。同時,電信運營商對有線電視寬帶出口的帶寬封殺和服務質量控制,更使有線電視寬帶接入舉步維艱。
第三,媒體內容傳輸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國內廣播電視干線數據網基于大容量OTN/DWDM光網絡,采用IP/ MPLS技術構建,使用高性能路由器數通設備及GE/10GE/40GE靈活對接接口,具備了媒體內容和數據傳輸與分發的條件。但是,有線電視網絡缺乏互聯網數據中心——IDC,而電信運營商網的IDC在數量、規模及對接數據網絡方面都占絕對優勢。由于行業受制原因,國內廣播電視干線數據網很難接入到電信網絡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內,致使數據傳輸業務由于缺乏數據內容而發展緩慢。這方面還不如藍訊、網宿等企業。
綜上所述,全業務捆綁營銷、互聯網寬帶出口、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和互聯網模式均是有線電視網絡目前所缺乏的。廣播電視網絡要實現大發展、大繁榮,需要探索創新發展之路。
3 業務發展的創新探索
近年來,廣播電視行業進行了持續的創新發展探索,為廣播電視網絡的業務創新打下了堅實的技術條件。其中,廣播電視臺實現了制作與播出的數字化、網絡化,正在建設衛星網、有線電視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的綜合傳播體系。有線電視網絡則實現了用戶終端數字化、接入網絡雙向化和干線網絡大容量化,正在探索多業務運營服務體系。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行業被稱為內容擁有者,有著廣播電視臺、電影廠和相關節目制作機構,有著海量的精彩視頻媒體內容資源,有著“金飯碗”。但是,這些海量的媒體內容資源卻沒有對應的廣播電視行業媒體內容中心來承載,造成有線電視寬帶出口昂貴和干線數據網絡傳輸缺乏媒體內容,需要看人家臉色要飯吃。
基于此,筆者認為廣電行業破解困局及業務發展創新的關鍵在于數字內容及互聯思想,而廣播電視網絡要擁有自己的數字內容資源,就必須有自己的數據中心,也即實現“內容為王”,轉變“捧著金飯碗要飯吃”的尷尬被動局面。
當前廣播電視網絡業務發展,需要立足廣播電視網絡行業和“三網融合”背景,針對市場需求和文化需求,走廣播電視網絡行業特色的媒體內容產業發展之路。
正確把握市場需求和發展規律,是廣播電視網絡業務創新的基礎。
1 業務市場需求
首先,是用戶需求的變化。
終端用戶需求:隨著互聯網及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作為決定市場需求的終端用戶群體,越來越知識化、現代化和個性化,越來越適應互聯網、移動網和寬帶網的網絡環境,越來越熟練操作計算機、電視機、手機和移動終端(Pad等),“四屏”(計算機屏、電視機屏、手機屏和移動終端屏)越來越成為用戶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影響甚至決定了終端用戶對視頻媒體內容的核心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按需觀看。能夠根據個人的個性愛好和合適時間,觀看自己喜歡的媒體內容。
第二,跨屏觀看。能夠根據各人所處環境和身邊終端,選擇終端設備觀看媒體內容。
第三,少費觀看。受互聯網免費模式的影響越來越大,終端用戶趨向于免費和少付費。
視頻媒體提供者需求:伴隨著終端接入的高速化、互聯網化和智能化,越來越多的媒體內容提供者,趨向于利用固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無線高速網,向終端用戶提供視頻為主的視頻媒體內容服務。這類視頻媒體內容提供者需要分區域的分布式服務器,就近向終端用戶提供服務。視頻媒體用戶的核心需求體現在:
第一,按需付費。根據用戶規模的需要,來部署服務器、租用機房、租用互聯接口,按需要進行付費。
第二,減小創業成本。視頻媒體提供者為開展視頻媒體業務,需要配置的IT基礎設施費用和網絡端口使用費用都是較大的成本,很希望降低這方面的成本支出。
第三,視頻媒體多格式。目標是通過電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互聯網,面向計算機、電視機、手機和移動終端,提供多種格式的視頻媒體。
第四,分布式部署。視頻媒體用戶的網站門戶及其服務器趨向于跨區域化和分布化。
廣播電視臺需求變化: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正確領導文化媒體發展、保證文化信息安全,是作為國家主體媒體的廣播電視臺的重要任務。建設衛星網、有線電視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的綜合傳播覆蓋體系,是廣播電視臺正在工作的主要方向。廣播電視臺的主要需求包括:
第一,綜合網絡視頻業務的傳播覆蓋效果。包括衛星電視、數字電視、IP電視、移動電視、互聯網電視等網絡視頻業務的用戶覆蓋率、收視率、互動率。
第二,多種網絡視頻播控平臺的安全運行。針對不同的網絡視頻業務,要求包括衛星電視、數字電視、IP電視、移動電視、互聯網電視等播控平臺要安全可靠運行。
第三,網絡視頻的傳輸質量和觀看質量。要求衛星電視、數字電視、IP電視、移動電視、互聯網電視等網絡視頻的傳輸和觀看都要有質量保障,要求有高質量的用戶體驗。
其中,OTT電視和智能電視正在成為廣播電視臺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
廣播電視網的需求:為了更好向終端用戶提供視頻媒體內容服務,廣播電視網絡在開展用戶終端數字化、有線網絡雙向化、接入網絡高速化和干線網大容量化工作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家庭高速無線接入、媒體內容積聚和智能調度分發等工作,其主要需求有:
第一,“四屏”寬帶接入。在接入用戶的家庭網絡與熱點網絡環境中,綜合利用有線寬帶接入和高速無線接入等手段,向用戶的“四屏”終端設備(電視機、計算機、手機和移動終端)提供高質量的視頻媒體服務。
第二,視頻媒體運營的綠色環保。廣播電視網絡希望降低能源消耗,減小運行成本。
第三,媒體內容高質量傳輸。作為專業的視頻服務網絡提供者,高質量視頻媒體內容傳輸是立身之本。
第四,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充分讓網絡資源全面向用戶提供服務,使網絡資源效益最大化,分攤網絡基礎資源的建設成本。
其次,OTT視頻業務需求變化。
終端用戶群體的知識化、個性化、網絡化、四屏化,改變了視頻媒體的市場需求,一場從被動收看到主動按需觀看的轉變正在持續地發生著,OTT視頻業務將成為網絡視頻(互動電視、IPTV、移動電視、OTT電視)中成長力最強大的客觀需求,這是業務技術市場發展的規律,必須高度重視和適應。
視頻媒體安全需求: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將網絡安全放在首要地位。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總書記習近平任組長,總理李克強任副組長。網絡視頻媒體內容的安全管理是黨和政府要求全力保障的重要任務。
視頻網絡資源:視頻傳輸網絡資源和視頻媒體資源是廣播電視網絡進行業務創新的重要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高速雙向接入網絡;
2)大帶寬城域網絡;
3)大容量干線光傳輸網絡和數據網絡;
4)城市播控中心機房設施和分前端機房設施;
5)廣播電視臺視頻媒體資源;
6)專業影視資源。
綜上分析,滿足以下四點需求是廣播電視網絡業務創新的重要基礎:一是OTT視頻為代表的網絡視頻媒體內容需求增長大;二是按需觀看、按需使用、按需付費正成為用戶主要訴求;三是質量保證、網絡安全、綠色環保是運營管理的基本需要;四是提高網絡資源效益。
筆者認為,緊緊抓住業務市場需求,解放思想,奮勇開拓,創新發展云媒體內容中心業務,將是增強廣播電視行業戰略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且功在當代,益在長遠。
針對業務市場需求,依托廣播電視網絡資源條件,下文將重點探索云媒體內容中心解決方案。
1 定義
云媒體內容中心:是面向媒體內容消費者,服務媒體內容提供方(Me?dia Content Provider,MCP)及媒體內容業務網絡方(Media Service Provider,MSP),基于云計算技術架構,采用資源虛擬化、自助服務化、調度智能化、安全管理化和節能環保化等新技術,將IT系統、網絡系統和基礎服務設施融合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其可通過標準化、模塊化、動態彈性部署等部署方式實現對業務服務的快捷響應和按需使用。
2 分層功能架構
云媒體內容采用分層功能架構:云媒體內容中心采用基礎資源、管理調度平臺和應用服務集群的分層功能架構,如圖1所示。
云媒體內容中心基礎資源層:基礎資源層包括基礎設施資源、網絡設施資源和虛擬資源池3個層次:
1)基礎設施資源
基礎設施資源由機房基礎設施、計算存儲設備、網絡交換設備和編轉碼設備等部分組成。其中,機房基礎設施主要包含建筑空間、電力系統、空調系統和安防系統等,計算存儲設備主要包括計算設備、服務器設備、存儲設備和數據系統等部分,網絡交換設備主要包括路由器設備、交換機設備、防火墻設備和防毒墻設備等,編轉碼設備主要包括編碼器設備、解碼器、轉碼器和非線性編輯設備等。
2)網絡設施資源
網絡設施資源是云媒體內容中心之間以及服務用戶的廣域互聯互通端口、內容調度、內容分發的基礎資源,主要包括MPLS VPN、OTV直連、SDN連接、CDN分發和DNS調度等
3)虛擬資源池
云媒體內容中心采用云計算技術,通過虛擬化分層池化方式,將基礎設施資源和網絡設施資源創建和整合成多個虛擬資源池,實現基礎設施資源和網絡設施資源更高的利用率。這些虛擬資源池主要包括計算資源池、服務器資源池、存儲資源池、網絡資源池、轉碼資源池、設施資源池等。云媒體內容中心這種虛擬資源池化方式,有利于動態地實現資源擴展,更好地支持應用服務的彈性,提高效率和使用率。

圖1 云媒體內容中心分層功能服務架構
云媒體內容中心管理調度平臺層:管理調度平臺層主要是為應用服務提供云操作、虛擬資源管理、分布式管理、均衡調度管理和內容安全管理等功能,主要包括虛擬資源管理平臺、分布式集群管理平臺、均衡調度系統平臺和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等。其中,虛擬資源管理平臺主要提供虛擬計算、虛擬存儲、虛擬網絡等管理功能;分布式集群管理平臺主要提供分布式云媒體內容中心的集群管理、并行計算和分布式管理等功能;均衡調度系統平臺主要提供分布式云媒體內容中心內外的全局調度、負載均衡和質量可靠性等功能;媒體內容安全管理平臺主要提供媒體內容在編碼、轉碼、注入、發送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可實現內容安全的可管、可控及可追溯。
云媒體內容中心應用服務集群層:應用服務集群層是云媒體內容中心提供的面向應用提供商、服務提供商、集團客戶和終端用戶的多種應用與服務的集成服務功能。
3 虛擬化數據中心特點
虛擬化數據中心(Virtual Data Center,VDC)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的主要功能和重要優勢。VDC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發揮云計算特點,利用虛擬化、自動化等關鍵技術,構建的可伸縮虛擬化基礎架構(如圖2所示)。相較于傳統IDC,VDC作為云媒體內容中心具有的重要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通過云計算技術,使基礎設施服務化;
2)通過虛擬化技術將物理資源整合,增強了服務能力;
3)通過動態資源分配和調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服務效率;
4)通過自動化服務運行維護管理能力,降低了運維成本;
5)通過更多安全機制和可靠性機制,提高了應用服務安全標準。

圖2 VDC服務
云媒體內容中心是提高廣播電視網絡未來發展戰略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其內容聚合任務和內容分發任務、云媒體內容中心服務設計和盈利模式規劃是本文重要的探索關鍵點。而服務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是云媒體內容中心創新能否實現的關鍵。
1 創新定位
廣播電視網絡云媒體內容中心的發展定位是發展視頻媒體內容戰略核心競爭力,將對廣播電視網絡的繁榮發展和網絡安全發揮積極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視頻媒體內容服務;
2)能更好地發揮廣播電視臺等視頻媒體內容的價值;
3)能更好地保證網絡上視頻媒體內容的安全管理;
4)能更好地發揮廣播電視網絡的產業效益;
5)能更好地促進視頻媒體內容相關產業發展。
2 基礎服務設計
云媒體內容中心探索創新的目標為:實現視頻媒體內容聚合和視頻媒體內容分發,其基礎服務設計為基本服務和擴展服務兩大類(參見圖1)。其中,基本服務包括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和網絡即服務(Network as a Service,NaaS),擴展服務包括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和應用即服務(Application as a Service,AaaS)。
云媒體內容中心基本服務:IaaS和NaaS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基本服務,是廣播電視網絡進行視頻媒體內容聚合與分發的基礎。利用IaaS和NaaS按需服務的云計算服務優勢,可在視頻媒體內容引進、聚合、分發中,有效地減少媒體內容提供商的成本和提高CMCC資源利用率。
設施即服務(IaaS)向用戶主要提供彈性計算、虛擬存儲、虛擬服務器等服務,其主要特點是:
1)向用戶提供物理或虛擬硬件資源,如主機/存儲/網絡/磁盤/存儲空間等;
2)用戶不需購買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只需通過資源申請/租賃即可搭建媒體內容采錄系統和播控系統;
3)網絡即服務(NaaS)向用戶提供內容分發(CDN)、內容智能調度和彈性負載均衡等服務。
云媒體內容中心擴展服務主要包括平臺即服務(PaaS)和應用即服務(AaaS),是CMCC未來發展的重要服務。
3 增值服務設計
云媒體內容中心是廣電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點之一,其可與時俱進地抓住市場需求特點和變化規律,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高價值增值服務。其利用云媒體內容中心的VDC優勢,發揮云計算、云存儲、云網絡技術特點,通過物理資源共享,可為用戶量身打造VDC服務,使用戶可以隨時快速獲得所需資源,按需付費。云媒體內容中心的VDC服務,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擴大市場服務規模,提升業務快速部署能力,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減少能源消耗。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服務和政企數據中心(EDC,Enterprise Date Center)服務是市場需求的重點領域。因此,IDC服務和EDC服務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兩項重要增值服務。
IDC服務是云媒體內容中心面向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等客戶群體的細分市場服務,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1)互聯網IT基礎設施服務,包括主機托管、帶寬出租、虛擬主機、VIP區域出租等;
2)互聯網網絡安全類服務,包括防火墻、入侵防護、流量清洗等;
3)互聯網應用類服務,包括互聯網內容分發(CDN)、網站鏡像、緩存加速、負載均衡、云存儲、云主機等。
EDC服務是云媒體內容中心面向政府、集團企業和大型事業等特殊客戶群體而量身服務的細分市場服務,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1)IT基礎設施出租服務,包括云主機、云存儲、虛擬服務器租用等;
2)VIP區域服務,提供高等級機房區域服務;
3)定制化網絡安全服務,包括入侵防護、流量清洗等;
4)綜合信息外包服務服務,提供政企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
4 商業模式設計
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是云媒體內容中心能否運營的關鍵課題。廣播電視行業同仁在深知媒體內容中心對廣播電視網絡發展的重要性的同時,更是關心其盈利能力。面對媒體內容中心的高額物業費用和電力費用,怎樣減少運營成本和增加盈利能力是關鍵。
云媒體內容中心在使用綠色節能技術減少了電力消耗的基礎上,采用云計算技術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服務效益,其商業模式如圖3所示。向MCP/ MSP用戶提供IaaS/NaaS的服務收費,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基礎收入。向ICP/ISP用戶提供的IDC服務收費及向政企用戶提供的EDC服務收費,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增值收入。向廣播電視網絡運營商提供媒體內容的互聯端口收費是云媒體內容中心的重要收入。向電信網絡運營商提供媒體內容的互聯端口收費是有潛在增長力的基礎收入。
云媒體內容中心在解決了廣播電視網絡向終端用戶提供“四屏”媒體內容服務的內容后顧之憂的同時,更有效地消除了廣播電視網絡互聯網寬帶服務快速發展出口“卡脖”之深痛。隨著廣播電視網絡“四屏”媒體內容服務用戶規模的擴大,足以穩定保證云媒體內容中心盈利能力的增長。MCP/MSP用戶IaaS/NaaS服務費的基礎收入、ICP/ ISP用戶IDC服務費增值收入和政企用戶EDC服務費增值收入則將為其盈利能力錦上添花。

圖3 云媒體內容中心商業模式
面向和適應互聯網化視頻媒體內容市場發展和用戶需求變化,云媒體內容中心是打造廣播電視網絡未來戰略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措施之一。云媒體內容中心的創新探索和建設運營,能夠聚合海量的視頻媒體內容,向廣播電視雙向寬帶網絡用戶提供豐富的高質量視頻媒體內容服務,能夠有效地減少廣播電視寬帶服務的互聯網出口成本。
分布式部署、融合內容分發、智能調度和彈性負載均衡等技術標準化規范的研究和制定,是云媒體內容中心“四統一”規劃建設與安全運營的關鍵,需要加大研究推進工作。
本文絕不是紙上談兵和嘩眾取寵,而是一線廣播電視網絡工作者針對網絡實情的赤誠報國之心,側重在創新思想和服務設計,功能模塊和技術細節未展開論述。因為在當前困局中尋求出路而探索的情況下,解放思想和頂層設計比技術細節更重要。
[1] 張建生.有線電視干線網在“三網融合”中的網絡轉型和業務創新探索[J].世界寬帶網絡,2007,14(10):57-61.
[2] 張建生.有線電視城域接入網業發展分析[J].世界寬帶網絡,2008,15(1): 41-44.
[3] 康楠.數據中心系統工程及應用[M].北京: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4]鄭葉來.分布式云數據中心的建設與管理[M].北京: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TN949;TN943;TN915
A
【本文獻信息】張建生.云媒體內容中心創新發展探索[J].電視技術,201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