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梁 峰
發展數字家庭 促進信息消費
——福建廈門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創建思路
◎ 廈門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梁 峰
欄目導讀
專題NCCE2014······································1
發展數字家庭促進信息消費························1
裸眼3D視頻技術與節目制作·······················5
業界·················································47
ICTC2014精彩紛呈································47
【編者按】
2014年10月10日,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電子學會消費電子分會聯合主辦,廈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與北京電視電聲雜志社承辦的第十六屆全國消費電子技術年會(NCCE2014)在廈門隆重召開。本屆年會以“融合創新”為主題,介紹了與數字家庭相關的編解碼、內容保護、網絡傳輸、終端技術、標準應用及商業運營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及未來發展趨勢。來自工信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廈門市政府、廈門市經信委、電信運營商、廣電網絡、科研院所及相關產業鏈企業的100多名代表就傳統行業如何實現互聯網時代的融合、創新發展進行了互動交流。
本刊編輯部特組織“NCCE2014”專題,將部分嘉賓的精彩演講整理成文,希望對我國的消費電子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首先分享了對數字家庭產業的最新認識,并以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紹了廈門市數字家庭產業的具體建設成果,最后重點闡述了廈門在發展數字家庭產業中的創建思路,即著力推進應用系統化、智慧簡單化及科技平民化三大體系的建設。
數字家庭;信息消費;寬帶廈門
1.關于數字家庭
家是終端,家在社區中,社區在城市中,就像智能手機需要有強大的后臺支撐一樣,發展數字家庭離不開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建設。根據廈門一年多的實踐,我的基本認識是,構建好城市、社區、家庭三級結構的信息化體系,是發展數字家庭的關鍵。換句話說,即“風景在家中,功夫在家外”,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2.關于信息消費
信息消費的主題詞是“消費”,市場化是著力點,只有充分認可信息服務的市場地位,才能更好地發展信息消費。
3.廈門的戰略考慮
戰略抉擇。大力發展信息消費是國家戰略,廈門就是要以國家戰略統籌廈門發展,以數字家庭為切入點,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是廈門的戰略抉擇。為此,廈門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領導小組,并抽調人員組建了專職辦公室。
檢驗標準。廈門市發展數字家庭,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工作取得成效的三個標準包括:是否有利于科技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百姓;是否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否有利于提升社會管理和治理水平。
1.寬帶廈門:推動運營商統建共享
創新體制機制,突破“三網融合”瓶頸,建設高水平寬帶基礎設施,是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的基本保障。
廈門在全國率先實現四大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廣電)戰略合作。5月17日世界電信日,四大運營商簽署了《加快三網融合、促進信息消費戰略合作協議》。
在寬帶廈門實施中的重點內容包括:1)實現城市通信管道統建共享;2)實現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維,使“用”與“被用”之間成為完全的市場關系;3)與四大運營商共同繪制寬帶地圖,實現四大運營商數據可視化;4)共建信息消費體驗館,推動四大運營商的業務融合。
2.社會管理:簡政放權、減負提效
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是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的重要內容。
1)典型應用一:三規合一,在城市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及土地規劃上堅持“城市一張圖,審批一張表”的簡政放權理念。
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為引領,形成全市空間布局“一張藍圖管到底”。這樣做解決了多個空間規劃沖突的矛盾;解決了建設項目侵占生態空間問題;實現了“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建設跨部門的業務協同平臺,實現了“一張藍圖”信息共享和審批聯動,在全市涉及用地空間行政審批中推行“一張表”式審批。通過流程優化再造,部門并聯協同,用地審批從過去53個工作日可壓縮到10個工作日,項目前期工作從180個工作日可縮短至49個工作日;用地許可階段申報材料從25項減少至6項,工程批復及工程規劃許可階段申報材料由99項減少到10項。
總之,信息化意味著“透明則高效,透明則廉政”。
2)典型應用二: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
著力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著力通過信息化推進簡政放權、減負增效。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就是消除信息化孤島。廈門具體實施思路是實現終端的網絡化。
在技術實現上,通過整合、融合、消除信息孤島,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一個終端、一個系統、兩級平臺、市區街居四級聯動(見圖1)。
在機制保障上,信息消費辦、建設辦等部門聯合發文,共同規劃,共同執行,在社區確保“一個終端、一個系統、一個網絡”。其中,終端只是表現形式,最重要的在于廈門市的共建、共享平臺。這樣做,不但實現了跨部門面向基層服務和管理工作的全覆蓋、全協同,實現了社區基層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而且解決了社區反映強烈的多系統互相獨立、數據重復采集、數據不兼容、網絡入口不統一等問題。

圖1 廈門網格化管理服務信息平臺總體架構
采用該系統后,不但大大降低了社區社工的人工成本,更實現了大量跨平臺數據的協調和統一。以前制訂人防演習預案需花費5天,翻閱232本臺賬,現在平臺能隨時生成報表;以前社工要登錄社保、計生、建設、民政、街道等13個業務系統,輸入不同系統的賬號密碼,頻繁切換網絡進行業務操作,現在只要一套賬號密碼登錄一次,即可各業務通行。
3.智能惠民
1)推動信息惠民服務進家庭
推動信息惠民有效落地,讓信息技術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百姓,是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的根本宗旨。堅持“凡是百姓需要的,就是政府應大力支持的”理念,建設了惠民服務門戶——“i廈門”一站式信息惠民平臺,通過整合和提升,讓老百姓“多走網路,少走馬路”。
工作的主要特色包括:
(1)突破信息資源整合難點。優先從百姓最關注的醫療、教育、社保、交通、政務等方面,整合提升信息惠民資源。目前,已整合了200多項惠民服務,而且這些服務是實時的,對于用戶來說,無論是使用手機、PAD,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家外,都能實時享受這些信息服務。
(2)一次注冊便捷享受服務。百姓只需一次實名注冊,即可在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惠民服務中暢行無憂,目前實名認證用戶數達115萬個。
(3)創新主動服務用戶機制。百姓可跟蹤辦事全過程及進度結果,平臺可主動推送待辦事項與公共服務。
(4)創新主動服務用戶機制。根據百姓需求進行排名,對百姓關注的精品服務平臺,提供優先扶持。
2)創新“以用興業”模式
廈門堅持“貼近百姓”的理念,建設數字家庭體驗中心。以前在實驗室也開發了很多好的方案、產品及服務,但與用戶之間的信息溝通是不對等的,因此需要有讓百姓體驗的場所及業務。此外,數字家庭是一個系統,不是單一的產品,需要通過軟硬件、服務及后臺系統整體體現。因此,廈門將建設數字家庭體驗中心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作為智能惠民的一個方面。建設過程中,廈門在吸取其他地區經驗的基礎上,專門選擇了四大運營商的營運店。在廈門的四大運營商現有的103家門店中,選擇了較有規模的30家覆蓋全區,不但充分調動了網絡運營商的積極性,依托網絡運營商網點建設,不用另外選址,不用另外投入,實現了快速發展,而且使每個門店均包含多個運營商的業務,比如電信門店不能只賣手機,PAD、智能電視等終端也要擺放進去,廣電門店也要將手機擺放進去,從而真正推動運營商的業務融合,以及運營商與設備商的產品及產業融合。同時,所有體驗中心統一標識,形成體系。
現有試點:濱北電信數字家庭體驗中心。
4.產業升級:盤活存量,做大增量
應用驅動,創新引領,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盤活存量,即結合廈門自身特點和區位優勢,在產業定位上,圍繞數字家庭發展四大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消費類電子;做強、做大LED產業;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著力培育互聯網產業。
做大增量,即按照以商助商、以商招商的思路,著力引進龍頭企業。
1)案例一
中國電子8月26日與廈門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發展目標是將制造業做大,主要包括:增投開發晶照明(廈門)有限公司,力爭進入行業前三位;建設千人以上智能終端研發中心;推動建設手機、平板電腦生產基地;投資基于自主芯片的應用創新(北斗芯片、IC卡芯片)等。
2)案例二
中國華錄9月4日與廈門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發展目標是將信息服務業做大,主要包括:建設“中國華錄海峽兩岸運營總部”;牽頭建設“兩岸信息消費研究院”;建設“兩岸科技與文化融合創新產業園區”等。
廈門由于區域限制,不適合太大規模的制造業,因此希望從尖端的集成電路設計業入手,基于此引入了清華紫光,從制造業考慮,引入了中國電子,從服務業考慮,引入了華錄,希望通過這三家企業,帶動廈門整個企業生態鏈的建設。
廈門在發展數字家庭方面未來將著力推進應用系統化、智慧簡單化及科技平民化三個體系的建設。
1.應用系統化
應用系統化就是構建具有廈門特色的“以用興業”數字家庭信息消費產業體系。
廈門特點:產業有基礎,但缺乏龍頭企業;消費型城市,適合做示范,但規模不大;具有深化兩岸合作的區位優勢。
創建載體:物理載體建設以火炬開發區為主體,但不局限于火炬,希望覆蓋廈門各行政區;產業體系建設以廈門為基地,但不局限于廈門,優化的系統解決方案將集成國內外優秀的技術與產品。
發展思路:深化兩岸合作,建設兩岸信息消費研究院,“院”“園”合一,以用興業,是一個產業園的概念。
中小企業有活力、有特點,如何將這些“珍珠”串成項鏈?單靠其自身力量很難,無論是品牌、資金還是影響力均不夠,我們希望通過圖2的體系能夠通過龍頭企業牽引,通過資金鏈條、市場鏈條及品牌鏈條形成一個協同發展的行業體系。
2.智慧簡單化
智慧簡單化就是構建廈門城市信息化體系,助推城市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圖2 廈門數字家庭產業體系架構
設計思路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和百姓需求兩個維度(見圖3)。政府管理維度即城市主導建設和管理,企業發揮市場中的主體作用,居民則主要參與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百姓需求維度主要包括宜居、安居、樂業。
基于此,廈門設計了五大信息系統。首先要求“三規合一”,所有的城市建設項目在這個系統中均能夠找到自己的答案;其次,要成為社會服務的惠民平臺,所有自然人、家庭的服務均在這個搜索引擎中找得到;第三,所有企業從注冊到運營中所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系統解決。同時還需輔以必要的數字城管及智慧綜治。
目前,這五大系統中,“三規合一”和惠民平臺現在已正式上線、運營,智慧綜治和數字城管的網絡載體——綜治辦的社區網絡化已經做了多年,數字城管也整合了多方面資源。因此,廈門在設計五大系統時除了考慮實際應用之外,還考慮了可行性,也就是誰來做的問題。其實,把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放在一起也是可行的,但目前的體制是相互分開的,因此要先做到整個城市、社區、家庭信息化的拆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3.科技平民化
科技平民化就是建設數字家庭體驗體系,打造可體驗、可運營、可推廣的數字家庭發展模式。
建設思路:1)充分利用四大運營商現有營業廳,建設覆蓋全市的數字家庭體驗體系;2)運用市場化手段推動四大運營商融合發展;3)基于數字家庭體驗體系實施智能惠民政策。力爭通過廈門實踐上升為國家促進信息消費發展的產業政策。
目前,廈門電信、廈門聯通、廈門聯通、廈門廣電在廈門已建30個點,可覆蓋廈門島內外共6個區。
4.總結
應用系統化、智慧簡單化及科技平民化,既是我們創建國家數字家庭基地創建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導思想,既是行為準則,也是建設核心。
把數字家庭發展得“風生水起”,是我們的共同追求。我認為“風”從百姓來,“水”從市場生,應用落地才是王道,用這句話與大家共勉。

圖3 廈門五大信息系統架構圖
TN949
A
【本文獻信息】梁峰.發展數字家庭 促進信息消費[J].電視技術,2014,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