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甲珺,張桂云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信息資源科,北京 100853)
·調查研究·
基于H指數及其衍生指數的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分析
杜甲珺,張桂云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信息資源科,北京 100853)
以Web of Science為檢索工具,選取數據庫收錄2012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作為分析對象,統計并計算其IF、H指數、A指數以及雜志被引文獻的H指數、A指數,并對其進行相關排名,發現期刊各指數排名不盡相同。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可與H指數等其他文獻計量學指標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結合。
H指數;影響因子;文獻計量學;評價
2012年底,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在京發布首份全面評價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名單——2012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400余種期刊入圍該名單,其中醫藥相關期刊入圍2012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17種。近十年來,中國醫學研究成果在海外學術界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2012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下簡稱CAJ-IJCR)從論文引證角度調查和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情況[1]。編制CAJ-IJCR(2012版)選定Web of Science的JCR來源文獻為引文統計源。以2011年為統計年,可以給出各學術期刊的載文量、可被引文獻量、總被引頻次(含他引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含他引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等計量指標[2]。從論文引證分析的角度,調查和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傳播的狀況和效果。
國內外學術期刊評選中影響因子(IF)是傳統文獻計量指標,而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術期刊評價引進H指數及其衍生指數作為評估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參考指標。本文選取2012年度CAJ-IJCR發布的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醫學類17種期刊,根據H指數等相關概念規定統計計算期刊的H指數、A指數以及雜志被引文獻的H指數、A指數,并與IF及CAJ-IJCR給出的國際他引影響因子、復合影響因子及其排名進行比較,探討H指數及其衍生指數在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的優點和局限性。
1.1 H指數 2005年美國科學家Hirsch[3]提出H指數旨在評價科學家學術成就。H指標的提出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Braun等[4]將H指數的概念引入期刊評價系統,挖掘H指數在期刊學術成就的評價意義。即某期刊有H篇文章的單篇引用次數不少于H,其余文章的被引次數均少于H,則該期刊的H指數為H。Braun等[4]認為H指數能夠剔除單篇高被引和低被引文章對期刊IF的影響,綜合考慮了期刊載文量和質量(被引頻次)。
1.2 A指數 2012年,安靜等[5]根據H指數在期刊評價中受載文量影響的缺點,利用數學原理,推導能夠剔除載文量(S)影響的類H指數:A指數。A指數利用Ln(S)。來修正H指數中由載文量引起的誤差。A=H/Ln(S)。
SCI收錄文獻作為我國普遍被認可的學術國際影響力指標,廣泛應用于學術機構、科研工作者學術能力及國際影響力的評價標尺。針對CAJ-IJCR提出對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的理念,選取CAJ-IJCR發布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學術期刊醫學類17種期刊,從Web of Science被引文獻數據庫檢索期刊的被引情況,獲取期刊被SCI收錄文獻的H指數、A指數及期刊引證文獻的H指數、A指數數據。
國際他引影響因子、復合影響因子的獲得則是從CAJ-IJCR在“中國期刊中英文刊名規范文檔數據庫”的規范下,建立2011年度國際學術期刊、會議論文的施引文獻(引證文獻)與中國學術期刊被引文獻的引證關系的基礎上,對期刊前兩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計年被該期刊以外的復合統計源引用的總次數與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可被引文獻總量之比計算所得。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兩組間文獻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各指數間的相關性比較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012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學術期刊醫學類17種期刊由CAJ-IJCR給出的排序依據——國際他引影響因子、復合影響因子見表1。其中期刊復合影響因子與期刊國際影響力無顯著相關性(r=0.334 7)。表1可見英文版期刊國際他引影響因子顯著高于中文版期刊。英文在國際學術交流中的通用性與中文相比占有絕對優勢。采用國際通用語言發表的學術論文更容易在國際間交流。本文中所研究的17種醫學類期刊中,中文版雜志在國際具有影響力的主要集中在中醫藥領域,說明我國中醫藥領域在國際傳統醫學領域就有一定認可度。同時,我國的中醫藥領域雜志如《中西醫結合雜志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醫雜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也都采用英文版發行,促使我國中醫藥相關學術研究更好地在國際間進行交流,并不斷擴大中國傳統醫學的國際影響力。

表1 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學術期刊醫學類17種期刊
17種期刊中被SCI收錄10種,未被SCI收錄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普遍低于被收錄期刊。SCI對所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IF評價與CAJ-IJCR給出的國際他引影響因子之間相關性顯著(r=0.993,雙側Pearson檢驗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SCI收錄期刊入庫文量與期刊H指數有一定相關性(r=0.650,雙側Pearson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A指數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入庫文量對期刊評價的影響(r= 0.446,雙側Pearson檢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使得入庫文量不成為影響H指數的顯著因素。H指數與A指數具有顯著相關性(相關系數r=0.955,雙側Pearson檢驗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SCI收錄期刊文獻被引情況的H指數能夠反映期刊文獻質量,另一方面,期刊被引用文獻的質量能夠一定程度反映期刊價值的體現(雙H指數之間有顯著相關性,r=0.979,雙側Pearson檢驗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SCI收錄期刊相關各項評價指標
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能夠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國學術水平為國際學術同仁認可情況。影響力的評價是個復雜的綜合考量過程,除了近年被引情況的評估外,文獻經年累月在科研領域的影響力和標尺性的作用也需要考量其中。H指數綜合考慮了期刊論文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因素,并通過排序將兩者相結合,能夠較合理地反映出期刊在該學科領域的影響力。同時,H指數能夠測度期刊在學術界影響力的持久績效,不僅是測其峰值或即年指標。A指數與H指數顯著相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載文量對H指數的影響,更客觀地評估期刊載文的質量。
單獨使用H指數及其衍生指數具有一定局限性。H指數對新入國際索引的期刊評價不利。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可被國際學術界檢索發現的文量較少,且一篇文章應用高峰需要幾年時間,這類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也較低,但不能斷定該期刊學術價值就低于其他期刊。其次,H指數是積年累月的結果,一些創刊較早的雜志,如《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自1887年創刊以來,具有百年歷史,積累了大量優秀論文,H指數較高(H指數42,排序3),但即年指標如IF和國際影響力并未排入前列。這一現象受目前我國學術評價對SCI高分收錄追求的影響,使得大量高質量學術成果投稿流向IF更高的國際雜志。因此,注意質變之間的綜合考量,可以起到互相驗證、護衛補充的作用,更公正客觀地評價期刊國際影響力。
期刊國際影響力可以從多個方面和指標進行綜合體現,同時,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也可以多管齊下。首先,加強英文編輯水平,對所刊登英文文獻英文表達進行嚴格把關,降低因英文表達不夠準確導致學術成果交流的誤差;其次,推廣OA出版模式(Open access)[6],一種學術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機制。OA出版模式在基于同行評議確保學術質量的基礎上,倡導學術成果開放存取,使得文獻的獲取不收時空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大增強了學術文獻的可獲得性。目前我國50種OA出版模式雜志,被SCI收錄6種,醫藥類期刊兩種:World Journal of Gastronentology以及Chinese Medical Journal,均被評為2012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兩本期刊的H指數分別為73 (1)、42(3)。H指數高于其他出版類型期刊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術文獻的開放共享能夠更長久地在學術界產生影響力。當然,擴大期刊影響力的根本途徑還是確保期刊能夠吸引到足夠量的高質量論文,加強期刊在該學術領域的認可度,為學者提供好的學術國際交流平臺,以促進學術繁榮為目的的運營才能夠真正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期刊。
[1]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國際引證報告[EB/OL].http://hii. cnki.net/cajz/index.html,2012-12-26.
[2]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綜合分析(2012版)[EB/OL].http://hii. cnki.net/cajz/index.html,2012-12-26.
[3]Hirsh 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2005,102(46):16569-16572.
[4]Braun T,Glanzel W,Schubert A.A Hirsch-type index for journals [J].The Scientist,2005,19(22):8-10.
[5]安 靜,李海燕,夏 旭.期刊評價新指標——A指數與h指數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264-266.
[6]李 武,劉茲恒.一種全新的學術出版模式:開放存取出版模式探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30(154):66-69.
Analysis of the most worldwide influential academical peripdicals in China based on H index and its derivative indexes.
DUJia-jun,ZHANGGui-yun.
DepartmentofMedicalInformation,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
Using the Web of Science as the retrieval tool,chosing the most international influential academic periodicals in 2012 as the analytical objectives,we statistically calculated their IF,H index and A index,and also did the H index and A index toward the cited literatures.Then the indices were ranked.We found that the journals’relevant index was ranked differently.The evaluation of periodical’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degre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H index and other bibliometrics indices and qualitative analytical methods.
H index;Influence factor;Bibliometrics;Evaluation
R-1
D
1003—6350(2014)02—0285—03
2013-07-08)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2.0105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編號:2011BAH1SB08/002)
張桂云。E-mail:zhang.gy@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