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斌
摘 要:本文針對我國二手乘用車市場現狀,對二手乘用車市場關鍵指標進行了分析,并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用戶心理及行為進行了調研與數據分析。
關鍵詞:二手車;市場調查
1 中國二手乘用車市場現狀
目前我國的二手乘用車市場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其主要特征為:二手車是新車的衍生品,具有許多新車的產品屬性特征,但是水平不同;二手車與新車的用戶消費理念趨同,購買能力不足;新車市場的發展決定了二手車市場的誕生,新車市場的成熟決定了二手車市場的規模;二手車交易具有重復性特征,新車只交易一次,而二手車可能交易數次;新車交易雙方是單向不可逆的,二手車交易雙方是雙向可逆的;二手車市場滯后于新車市場啟動,但規模會超過新車;新車應以需求為導向進行營銷,而二手車要以產品為導向進行營銷;新車市場是以城市帶動農村;二手車市場是以農村包圍城市;廠商品牌二手車發展的終極目標是進行投資經營,與新車地位平行。
近年來國內二手車價格雖有一定波動,但總體幅度不大,這與我國汽車用戶換車頻率較低,二手車市場有價值的二手車價格居高不下緊密相關。
2 二手乘用車市場關鍵指標分析
車輛更換周期:用戶期望換車周期略有延長,受政策影響高級別車型提前換車時間。目前二手車市場實際車輛使用年限中,更換周期在5年以上的比例遠遠小于用戶期望,車輛年限結構明顯傾向于5年內(含3年以下準新車),用戶期望值與市場實際值之間的較大差異必然導致二手車車源斷層。
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用戶車輛更換年限期望略有拉長,主要體現在低級別車型上;高級別車型用戶由于燃油稅等政策影響,車輛更換周期加快。
車輛認證費用:認證費用略有下降,幅度并不明顯。
不同類型用戶對認證費用接受度差異明顯:預購二手車用戶比已購車用戶對“有廠商質保的認證二手車;抱有更大的期望,故接受度相對更高;“有廠商質保的認證二手車;對于低預算用戶(10萬元以內)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用戶愿意為此付出的費用相比其他類型用戶而言也更高。
車輛整備接受度:高級別車型整備程度還應差異化滿足用戶需求。
總體來說,對二手車市場車輛整備不太清楚的消費者仍占相當比例;消費者對低級別車型整備程度較為認可,而高級別車型還可以針對不同人群實現差異化整備。
車輛出貨時間: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初步顯現,零售出貨時間因車輛級別不同差異化。
通過調研,2013年數據顯示高級別車型出貨時間明顯偏長,而低級別車型相反;這一現象也反映出國家政策對二手車市場的影響初步顯現,對經紀公司而言,這種影響更為明顯。
3 用戶心理及行為分析
購車態度—經濟性是用戶考慮二手車的主要因素,而對質量的擔憂阻礙了用戶的購買行為。二手車的經濟性是用戶選擇二手車的主要原因,體現在價格導向和性價比兩個方面;對質量的顧慮成為阻礙用戶選擇二手車的首要因素;長期固有觀念及現有二手車交易體制的不完善均影響了用戶的購買傾向。購車渠道—經紀公司仍是購買渠道的首選,非市場化的車輛處置方式表明現階段二手車市場仍不成熟。對于預購二手車用戶而言,經紀公司仍是首選購買渠道首選,廠家4S店雖位居第二,但與經紀公司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車輛處置方式的非市場化表明目前二手車市場仍不成熟;市場化處理途徑中,“經紀公司”是用戶處置現有車輛的主要渠道。
綜上所述,屬于初級階段的我國二手乘用車市場,盡管經濟危機對二手車市場影響的外在表現是總體市場增速的放緩,但其更長遠的意義在于對整個二手車市場結構的重整,經過危機洗禮的中國二手車乘用車市場必將獲得更為健康和蓬勃的發展。
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53.3%得人選購新車,28.6%的人選購二手車。對消費者獲得二手車信息的途徑調查,66.4%的人是通過舊機動車市場了解的,消費者通過這種方式對二手車有更直觀的親身體會,對信息會更全面真是的了解。其次是通過網上查詢獲得信息,比例是41.4%。網絡的普及是消費者通過網絡能更迅速更簡捷的了解二手車信息。通過報紙雜志了解信息的比例較小為17.3%,只有5.7%的消費者選擇4S店獲得二手車信息,各4S店想要進入二手車領域還需要一個消費者培育的過程。
二手車相對于新車有什么有點呢?調查表明,77.7%的消費者認為二手車最大的有點就是便宜。相對于新車的昂貴,二手車的價格是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消費者選擇其他優點的比例依次是“二手車能省購置稅費”、“省事”和“能多換幾種車”,比例在20%上下。
二手車雖然有點很多,但在交易過程中還存在較多不足。“售后沒保障”是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也是制約二手車發展的最主要原因,高達68.8%的消費者選擇它。這就牽扯到二手車交易過程中誠信的問題。消費者害怕上當受騙,相應的法律法規有不完善,如果售后得不到保障,消費者是不敢輕易購買二手車的,從而影響了二手車市場的發展。認為二手車“信息不全,難找到喜歡的車”、“價格仍然太高”和“購買程序不透明”的消費者比例也都在37%上下。29.8%的消費者認為交易過程中的費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