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春
(合肥第二發電廠,安徽 合肥 231607)
合肥第二發電廠1 號爐為哈爾濱鍋爐廠生產的HG-1156/17.4 YM1 型單汽包自然循環、懸吊∏型布置、全露天、煤粉爐。其主要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鍋爐主要參數
鍋爐有24 個燃燒器,分6 層布置,燃燒器采用大風箱結構,煤粉燃燒器總熱容量為31.91×106kcal/h。1 號爐配有12 支油槍,分3層布置,每支油槍出力為2 000 kg/h。設計煤種為淮南花家湖煙煤,校核煤種為淮南煙煤(A),淮北煙煤(B)。該爐采用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配置3臺SVEDALA12′6″Х18′0″型雙進雙出球磨機。
微油氣化燃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機械霧化將燃料油擠壓、撕裂、破碎,產生超細油滴后通過高能點火器引燃,同時巧妙地利用燃燒產生的熱量對燃油進行加熱、擴容,使燃油在極短的時間內蒸發氣化。由于燃油是在氣化狀態下燃燒的,其火焰溫度得到大大提高,燃燒時間急劇縮短,并且氣化后的火焰呈藍色,傳播速度快,中心溫度高達1 500~2 000 ℃,可作為高溫火核在煤粉燃燒器內直接點燃一級煤粉,從而實現電站鍋爐啟動、停止以及低負荷穩燃。
冷爐微油點火燃燒器的工作原理是,微油氣化油槍與高強度油燃燒室配合,燃燒后形成溫度很高的油火焰,將高溫油火焰引入煤粉燃燒器一級燃燒區,當濃相煤粉通過氣化燃燒高溫火核時,煤粉溫度急劇升高、破裂粉碎,釋放出大量的揮發分,并迅速著火燃燒;已著火燃燒的濃相煤粉在二次室內與稀相煤粉混合并點燃稀相煤粉,實現了煤粉的分級燃燒,燃燒能量逐級放大,達到點火并加速煤粉燃燒的目的,大大減少了煤粉燃燒所需引燃的能量。滿足了鍋爐啟、停及低負荷穩燃的需求。
微油點火系統由油燃燒系統、微油點火煤粉燃燒器、壓力冷風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四大部分組成。在點火和穩燃狀態下,微油點火煤粉燃燒器的出力可以在2 000 ~10 000 kg/h 煤粉時保持穩定燃燒。微油點火所有熱工控制及顯示信號,均由微油PLC 系統統一調控,能夠滿足就地手動控制和遠程程序控制。
微油點火燃燒器油系統油壓可根據該廠1 號爐燃油系統油壓≤1.4 MPa 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并且不影響原燃油系統的正常運行,保留原有的大油槍,保證大油槍可隨時正常投用。
油系統的具體參數為:最低油壓0.8 MPa;最高油壓1.4 MPa;單支消耗量30 kg/h。
氣化油槍配備有高能油燃燒室,高能點火器以及油火檢系統等設備,燃燒溫度可達1 800~2 000 ℃,為點燃煤粉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由于原燃油系統可能含有較多雜質,故采用2 級過濾,以保證不會有雜質堵塞微油高能氣化油槍。
在設計系統時考慮到對煤質的適應性,在A層各角各加裝1 根輔助氣化油槍。輔助氣化油槍的出力與主油槍一致,均為30 kg/h,并配有吹掃風,從而確保輔助油槍不積碳、不粘污。
根據該廠1 號爐燃用煤質的情況,將拆除該爐A1 層(最下層主燃燒器)原1~4 號角的煤粉燃燒器,將其改造成微油點火燃燒器,并將微油煤粉燃燒器設計成圓形結構,以保持煤粉風室流通面積與原一次風管面積一致。
微油煤粉燃燒器采用3 級放大引燃方式,當煤粉被流線型濃淡分離裝置濃縮后,濃相煤粉通過1級燃燒室,受到高溫油火焰的沖擊加熱,快速析出揮發分,并迅速引燃。第1 級引燃的煤粉再引燃第2 級和第3 級煤粉,從而達到在冷爐狀態下,用微油點燃煤粉的目的。微油點火燃燒器不僅可以作為點火以及低負荷穩燃燃燒器使用,而且在正常運行時還可以作為主燃燒器使用。
微油燃燒系統主要參數如表2 所示。

表2 微油點火燃燒器主要設計參數
壓力冷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 個:
(1)為微油油槍提供充分燃燒的氧量;
(2)為氣化油槍提供冷卻;
(3)為高強度油燃燒室提供壁面冷卻。
壓力冷風系統的設計參數如表3 所示。

表3 壓力冷風系統的設計參數
自動控制系統與爐膛安全監視系統(FSSS)及分散控制系統(DCS)相接。
根據鍋爐運行規程,要嚴格控制鍋爐的升溫升壓曲線,對于直吹式制粉系統,當其進行微油冷爐啟動時,可以通過調整磨煤機出力對其進行控制。
鍋爐進行冷態啟動時,可使用4 臺微油點火燃燒器代替原有的2根大油槍(2 000 kg/h)進行啟動,根據能量相等原理,并考慮煤粉的燃燒效率,通過計算得出啟動時所需的總粉量為11.4 t/h,折合每個角為2.85 t/h。根據溫州電廠300 MW 機組的運行經驗,并考慮點火初期煤粉燃燒效率不高的因素,將磨煤機的出力控制在15 t/h 左右,既可以滿足鍋爐升穩、升壓的要求,又可以滿足磨煤機最低出力的要求。
一次風管道的風速設計為22 m/s,經過計算得出此時一次風的煤粉濃度為0.344 kg/kg,完全符合微油點火的要求。鍋爐啟動后,由于給粉量通過磨煤機實現連續可調節,因此可以滿足鍋爐啟動時的升溫升壓曲線。
(1)按機組正常啟動順序,先投大油槍,當一次風溫度達到啟磨條件后,再投入A 磨煤機。
(2)A 磨具備啟磨條件,投入微油油槍,然后制粉系統制粉,并根據著火情況,調整各參數至最佳值,當著火穩定后,逐步退出大油槍,調整容量風至適當出力運行。
(3)根據鍋爐升溫、升壓曲線,逐漸調整磨煤機的容量風以調整出粉量,觀察爐膛出口煙溫和爐內燃燒情況,如燃燒穩定,則可繼續增加磨煤機的出粉量,同時觀察爐膛出口煙溫是否超限。從而完成汽輪機沖轉、定速,發電機并網等工作。
(4)在鍋爐負荷超過30 %BMCR 后,可以視鍋爐負荷情況逐次地投入主燃燒器,當達到不投油穩燃負荷時,再逐次將微油點火燃燒器退出運行,此時4 臺微油點火燃燒器可以作為主燃燒器運行。
(5)逐次啟動其他磨煤機,鍋爐升負荷。
(1)機組降負荷,逐次停止上層對角燃燒器和對應的磨煤機運行。
(2)當機組負荷降至最低不投油穩燃負荷后,啟動微油點火燃燒器。
(3)機組繼續降負荷,逐次對角停用下2 層主燃燒器。
(4)機組降負荷,磨煤機調整容量風風量逐漸減小出力。
(5)下層燃燒器對應的磨煤機給煤量降至最低出力,根據需要,停用下層燃燒器對應的磨煤機,微油點火及超低負荷穩燃燃燒系統停用,鍋爐滅火。
1 號爐燃油按800 t/年計,燃油價格為0.58萬元/t(市場價),每個角微油槍出力為60 kg/h,大油槍平均出力為2 179 kg/h,由于點火初期需使用大油槍進行暖爐,大油槍使用時間約為2 h,因此,節油率比從冷態下投微油點火燃燒器略低,以90 %計算。則可得出:
節省燃油量為800×90 %=720 t,
燃油耗費為0.58×720=417.6 萬元。
燃油的低位熱值按4.187×104kJ/kg 計算,1號爐煤種按平均低位發熱值21 000 kJ/kg 計算,到廠煤價按400 元/t 計算,則按發熱量相等原則所需的原煤費用為:
4.187×104×720÷21000÷0.7×400÷10 000=82 萬元
其中:0.7 為初始點火時煤粉燃燼率。
設計煤種發熱量為21 000 kJ/kg,原煤消耗為4.187×104×720÷21 000÷0.7=2 050.8 t,制粉單耗按7.9 kWh/t,用電價格按0.4 元/kWh 計算,則耗電費用為2 050.8×7.9×0.4/10 000=0.65 萬元。
經以上計算,1 臺機組1年節油費為417.6-82-0.65=334.95 萬元。
由于微油技術非??煽?,在機組設備出現問題時,可以在投用微油時保持鍋爐超低負荷長時間運行,極大地提高和改善鍋爐的穩燃性能,既可節省大量燃油費,又可提高鍋爐低負荷運行的可靠性。
鍋爐尾部煙道引起二次燃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油槍燃燒不完全,使未燃燒的油滴進入尾部煙道,并積存在尾部煙道上,這些油滴受煙道內高溫煙氣的加熱氣化從而引起二次燃燒。微油點火不會發生尾部煙道二次燃燒,其主要原因如下。
(1)微油槍出力非常微小(單角60 kg/h),燃燒非常充分,不存在剩余未燃燼的油滴進入尾部煙道的情況,因此尾部煙道不存在因為剩余的油滴氣化而引起的二次燃燒。
(2)鍋爐冷態微油點火進行啟動時,煤粉燃燒效率只有70 %~80 %,剩余未燃燼的煤粉雖然進入了尾部煙道,但是由于煤粉的揮發分基本已燃燼(經實地測定飛灰中揮發分含量為2 %),因此進入鍋爐尾部煙道的未燃燼的煤粉絕大部分是固定碳。固定碳的著火非常困難(著火點在1 000℃左右),而尾部煙道達不到這么高的溫度,因此沒有引發二次燃燒的條件。此外,為了加強運行的安全性,在利用微油點火進行鍋爐冷態啟動時,可以增加尾部煙道吹掃的次數,來防止未燃燼煤粉的堆積量。微油改造實踐也表明,進行微油改造后機組運行安全可靠,未發生任何二次燃燒和爆燃的事故。
鍋爐在啟動和停爐過程中,因為擔心未燃燼的燃油在電除塵器電極上沉積,對電除塵產生破壞,因此不投用電除塵。采用微油技術后,由于燃油量非常微小且燃燼率極高,不存在未燃燼的燃油在電除塵電極上沉積的問題,因此可提前投入電除塵。這樣就大幅度減少了粉塵的排放,避免了環境污染,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